盛唐称帝从被陷害谋反开始
繁体版

第六十六章敕封李重茂为皇太孙

    洛阳城北方向,柏崖仓附近。

    李重润一行人看见远处四五里开外尘土飞扬。

    见状,李重润停了下来,带着张宏瑜等人策马奔到一个百多米的山丘上。

    众人往尘土飞扬的方向望去。

    四五里开外前往洛阳城方向左侧的官道上,能看见一支披甲的骑兵正往洛阳城赶去。

    李重润陷入了沉思,左侧的官道可以通往濩泽、晋城,前方的路口又与王屋县官道交汇。

    这支骑兵是从濩泽、晋城往洛阳城赶,是为何?

    阿史那咄悉匍看着这支骑兵同样陷入了沉思:难不成晋城的人被发现了?也是,徐源逃亡的方向就是那边,无所谓了,本来就是来接应的人。

    ~~

    皇城,甘露殿。

    高力士将甲士传给他的应天门前的情况通报给武则天后,便站于一侧。

    坐在龙椅上的武则天眼里闪过一丝狠意。

    好,竟敢用百姓威胁朕。

    一度习惯让所有事情都掌控在自己手中的她初次感到事态失控。

    从被唐高宗接回宫中以来。

    她便靠住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斗垮了萧淑妃,王皇后,成为后宫之首。

    又从被朝臣攻讦是一名妖妃,力排众难,先是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

    后又将请求李治废掉自己皇后位的上官仪诬陷他伙同王伏胜勾结废太子李忠,图谋叛逆。

    从那之后便独掌大权。

    黜陟、生杀,皆决于己口。

    再之后,两次废掉皇帝,自己临朝,成为史上第一名女皇帝。

    并且将对自己有威胁、反对自己的李氏宗室尽数屠戮。

    她将手中的奏折拍到御案上,对站于下首的上官婉儿问道:“薛将军可有消息传回。”

    上官婉儿低头谦卑说道:“先前已经有传令兵传回薛将军正在回来的路上,晋城那些贼人皆已经被逮捕的消息。”

    对于二人的交谈,高力士只是默默的站在一旁听着。

    而狄光嗣则是觉得这几天提心吊胆的,怎么惊心动魄的事情一件接一件的不断发生。

    旋即武则天考虑起别的问题,开始在龙椅前踱步:

    如今徐有功声望如此之盛,而那些百姓又亲眼看见是有人追缉阿史那咄悉匍出城。

    如果不能将李重润的罪名按死,徐有功因为先前一直在查李重润的事情,他此次请求重新查明真相的事情又合理,一定会得到百姓支持。

    而杨再思又没有实质的证据证明徐有功包庇李重润,又不能让上官经纬出去,这会出变数,那具尸体又很牵强。

    这样一来,徐有功的罪名最多是失察之罪。

    过了好一会,她对狄光嗣下令道:“拟旨,封北海王李重茂为皇太孙。”

    狄光嗣下意识的啊了一声,脑子乱糟糟的他不知道那里来的勇气问了一句:“这...这...不用与朝臣商议吗?”

    武则天只是停下脚步,眼色一凝,转头看向狄光嗣。

    狄光嗣里面底下头。

    这问的什么话啊,是不是老糊涂了,狄光嗣心中暗骂了一句自己。

    然后不敢再言,开始研墨撰写圣旨。

    武则天思绪电转间,武则天决定拖上一段时间,下旨道:“传令,让李大将军负责皇城安危,放一部分百姓到应天门前听审。”

    对于百姓有没有携带武器这件事,不用说,李多祚也会仔细搜身。

    ~~

    皇城,东宫。

    太子李显坐在庭院的凉亭里。

    看向湖面的双眼一点神采都没有。

    愣愣出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这时,一名五六岁,墨绿色圆领服的小男孩拿着书卷向他跑来。

    “父王,孩儿这里有些字不认识,你教孩儿好不好。”

    李显没有像往日那般去抱李重茂,而是对他说道:“重茂去找太傅吧。”

    看着一脸愁苦的父亲,李重茂关切的问道:“父王,你这几天怎么了,怎么总是闷闷不乐的,还跟母妃吵架,还有,阿兄也...”

    他想说的是阿兄也不来劝解二人。

    但此时却被李显捂住了小嘴。

    李显的神情顿时变得十分紧张,眼神左顾右盼。

    随后松开捂着李重茂的手

    抓住李重茂胳膊,将李重茂摆到自己身前,弯腰低下头,目光再次左右打量四周,随即语气有些严厉:

    “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提你阿兄,那样只会害了他。”

    闻言的李重茂撅起小嘴,委屈巴巴的,倔强的似乎在说往日阿兄对我最好了,为什么不能提阿兄。

    不过他还是懂事的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通传高力士带着圣旨前来。

    李显整个人的身体都忍不住抖了一下。

    应天门前闹那么大的动静,早有内侍前来回禀他那里发生了何事。

    况且他从昨日便知晓徐有功想为李重润争取一个彻查的机会时,就一直关注着应天门前的情况,甚至有些期待徐有功能再次要到那样的旨意。

    他下意识的认为责罚自己的旨意又来了。

    自从他第一次被废皇帝位,宗室琅玡王李冲、越王李贞等人相继起兵,打着反对武则天、匡复庐陵王的旗号开始。

    他便在房陵忐忑度日,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一度惶恐异常想要自杀。

    随着高力士捧着圣旨前来。

    李显带着李重茂匍匐于地。

    但高力士没有第一时间宣读。

    而是在等太子妃的到来。

    少倾。

    在通传宫女出知晓有旨意到东宫的太子妃韦香儿微眯着眼睛,神色凝重的来到凉亭,并且跪在李显身边。

    随即高力士将封李重茂为皇太孙的圣旨宣读完毕。

    李显已经不知道作何反应。

    还是韦香儿低着头高举双手:“臣妾谢母后隆恩。”

    高力士看了一眼李显,眼眸深沉透露着复杂的神色,将圣旨交到韦香儿手上后便行礼告辞离开。

    韦香儿在领到旨意后,起身整理了一下仪容仪表,然后打算去甘露殿谢恩。

    她斜看了跪坐在地面上李显一眼,没有理会一旁陪同父亲跪着,也没有起身的李重茂,对李显说道:“走吧,该去谢恩了。”

    这时李显踉跄起身,李重茂快速跳起,伸手去扶住他。

    李重茂的动作虽然没什么用,却让李显心头一暖。

    李显颤颤巍巍的说道:“孤…孤…孤等朝臣…”

    韦香儿没有再理会他,先行一步。

    出了门她便乘坐轿辇往甘露殿而去。

    在皇城里的过道走了一会儿后,轿辇停了下来。

    韦香儿掀开帘子,便看见上官婉儿站在过道中。

    上官婉儿见状也省下支开李显的力气。

    ~~

    应天门前。

    因为徐雅萱带着一群人到来,所有的审讯已然停止。

    生怕出乱子的李多祚亲自带领一支三千人羽林卫将百姓阻隔在审讯场二十米开外。

    并且有武三思的两千金吾卫从旁协助。

    自然,还有一千金吾卫在司刑寺那边。

    而这里也就五六百百姓,其余的被拦在端门天津桥外。

    不过会有人将审讯过程通传给端门外的百姓。

    李多祚如门神般站立在中间。

    待他维持好秩序,才通知袁恕几等人可以重新审问。

    就在这个时候,宫门处一名穿着红衣官袍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出来。

    很快,狄光嗣来到袁恕几、张柬之等人跟前。

    他先眼神复杂的看了一眼徐有功。

    然后才对张柬之、韦安石道:“陛下有命,命张公、韦公……”

    他又将在场旁听的夏官(兵部)、地官(户部)、天官(吏部)、水部(工部)的高官名字喊了一遍。

    说道:“陛下命诸公前去甘露殿商议皇太孙重茂册立及开府之事。”

    兼任春官(礼部)尚书的武三思与秋官(刑部)尚书裴谈不在此列。

    此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武三思在内都是一愣。

    相互左右转动身体与同僚交谈着为何武则天如此突然就册立北海王李重茂为皇太孙。

    不过每人的心情确实不同。

    以张柬之、韦安石为首的保太子党脸色是难以掩饰的喜色。

    高兴之余,张柬之看向徐有功,思绪很是复杂,一时间竟不知道说些什么。

    内心告诉他眼前这名从微末小官开始便铁骨铮铮的,一生只求问心无愧的徐有功的话语有着极大的可信度。

    而李重茂册立为皇太孙一事则关乎太子之位的稳固。

    韦安石亦是如此。

    最后,在其余同僚的催促下。

    韦安石在张柬之耳边低声道:“先前商议皇太孙之事吧!有功他…肯低个头便无事了。”

    徐有功却是知道武则天是在稳住支持太子的人,让他们无法分心帮李重润说话。

    随着他们的离开。

    其余各部的人也纷纷离场。

    当然,作为主审的三人与没有接收到通知的武三思依旧在场。

    只不过武三思的脸色阴沉。

    而杨再思看着这些人离去的背影,心想着要是自己前些日子没让李重润逃掉,必然已是重新位列他们之中。

    而不是一介白身,跪在回话。

    当然,这对于徐雅宣身后的学子与百姓是一脸懵的。

    徐雅宣看着朝廷诸公离去的背影,脸上的忧愁浓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