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不亡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治道不法古

    嬴政在琅琊县停留了七日,确切的说应该是在码头停留了七日。

    七日间,嬴政每日都会在海边驻足良久,有的时候胡亥会陪着嬴政,大多时候嬴政都是独自在海边。

    不对,还有赵高陪着。

    至于李斯和蒙毅这两个嬴政的心腹,则是在营帐内处理公务。

    嬴政东巡之时让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咸阳,处理大小政务,但是冯去疾又不傻,有些事情他可以处理,有些事情他碰都不敢碰。

    所以,嬴政在东巡的路上,依旧能每日收到从咸阳城快马加鞭呈递过来的奏章。

    在琅琊郡之前,所有的奏章都是由嬴政亲自处理,李斯和蒙毅从旁协助。

    到达琅琊郡后,嬴政每日只顾着看海,奏章全都交由李斯和蒙毅处理,只会偶尔过问结果。

    嬴政也不担心李斯和蒙毅会趁机揽权,李斯是文官,蒙毅虽然现在是文职,但是蒙家世代从军,蒙毅也是在军中历练过的,武将身份是摆脱不掉的。

    两人阵营不同,天生敌对,嬴政安排两人处理政务,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虽然他们俩经常因为意见不一闹到嬴政身前,但这正是嬴政希望看到的,每每都是从中调和,和稀泥。

    七日来,嬴政都守在海边,等待一份希望。

    就在胡亥以为嬴政要继续第八天的等待之时,第七日傍晚时分,嬴政下旨,翌日一早开拔,沿海北上。

    胡亥原以为嬴政起码要在海边等上十天半个月的,没想到才七天就放弃了。

    这耐心,不行啊。

    胡亥当即便去了嬴政的营帐求见,只是被赵高拦在了外面,原来是嬴政下令,不见任何人,包括胡亥。

    “老师,父皇为何突然下令出发?”营帐外,胡亥拉着赵高问道。

    赵高摸了摸屁股,上次无缘无故的被嬴政打了一顿板子,躺了半个月,现在还隐隐作痛。

    后来赵高猜测应该是他跟胡亥告密惹嬴政不满了,身为嬴政身边的近臣,却将嬴政的秘密告诉别人,这顿板子挨的不冤。

    赵高甚至觉得这次算嬴政仁慈了,只打了顿板子,若是放在以前,估计就没命了。

    赵高还记得多年之前,嬴政微服出巡的时候,看见丞相李斯出行的车架规模很大,排场十足。就随口哼了一句,说丞相过于张扬了。

    事后有人将这件事告诉了李斯,李斯知道自己的行为惹来了嬴政的不快,于是就将自己出行的规模缩小了。

    后来,嬴政再次看见李斯的车架时,发现规格变小,当场没说什么话,回去后就大发雷霆,将当日在场的所有人都叫来了。

    原来是嬴政发现了自己身边有李斯的人,不然为什么在他前脚说丞相张扬,后脚李斯就缩减规格了。

    这种事当然没有人承认,泄露皇帝机密,谁敢承担这个后果。

    嬴政见没有人承认,便将当世在场的所有人都杀了,除了他赵高。

    赵高当时亲眼着那些人被杀,其中有几个甚至跟他关系很好,相交多年。

    可是,赵高连求情都不敢,眼睁睁看着这些人被杀,若不是嬴政开恩,他也就随这些人一起送命了。

    过去了这么多年,赵高都快记不起这件事了,上次跟胡亥告密后,赵高终于回忆起这件事。

    有关于嬴政的任何事,未经允许,都不能跟别人说。

    他上次居然忘了这么重要的准则,看来是安逸的日子过久了,忘记伴君如伴虎了。

    面对胡亥的追问,赵高摇了摇头,道:“公子,陛下的安排岂是小的能揣摩的。”

    胡亥不信,要说这世上谁最了解嬴政,那么肯定是赵高。

    赵高跟他素来亲近,且还对他寄以厚望,这次却不松口,看来是嬴政不想让他知道。

    算了,嬴政也不可能躲一辈子,过两天总会见过的。

    胡亥告别赵高后就回了自己的营帐,明天又要赶路,今晚好好休息。

    ……

    第二天一大早,胡亥就被叫了起来,胡亥还以为是嬴政叫他去吃早饭了。

    结果却不是嬴政叫他去吃饭,而是嬴政吩咐今日辰时就要出发,所以所有人早早的起来收拾行李,准备出发。

    胡亥生无可恋的起床洗漱,看着刘安等人收拾行李。

    胡亥现在也算是看清楚了,刘安他们现在也就能做这些收拾行李的活了,其他事指望不上。

    辰时,东巡大军准时开拔,嬴政在琅琊郡官员的欢送声中缓缓离开,琅琊郡守姜意则会一路护送嬴政,直到离开琅琊郡。

    姜意,姜氏后人,相传先祖是姜尚姜子牙,姜氏原本就是齐国国君,后来田氏代齐,姜氏被逼无奈,隐世不出,后来齐国被灭,嬴政将他们寻到,让他们出任琅琊郡守。

    琅琊郡是齐国旧地,有姜氏之人出任郡守,更容易让齐人接受,有利于齐地安定。

    姜意是个中年人,看起来文质彬彬的,胡亥觉得姜意颇有先祖姜子牙的风范。

    驻扎琅琊县期间,胡亥还偷偷去问过姜意:“姜大人,你喜欢钓鱼吗?”

    姜意:“……回公子,臣不喜欢钓鱼。”

    不光不喜欢,他现在看见鱼都绕道走。

    作为姜子牙的后人,先祖的荣光给他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也给他带来了很多的烦恼。

    每次别人见到他的时候都会问一句:你喜欢钓鱼吗?

    胡亥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这些年,他已经麻木了,但是被胡亥问到的时候还是心酸了一下。

    祖先太有名也不是好事,他已经开始考虑要不要让子孙后代改姓了。

    胡亥没有听到自己想听的答案,一边说着可惜一边去找嬴政了。

    再次启程后,姜意带着琅琊郡的驻军一路护送嬴政沿着海岸线北上,期间大军沿途扎营,没有进驻过县城。

    胡亥每天的行程就是营帐—马车—营帐,三点一线。

    第一个营帐是胡亥自己的营帐,第二个营帐是嬴政的营帐,胡亥每天都会去嬴政的营帐中请安,顺便在嬴政的营帐中吃饭。

    胡亥发誓,他真的不是去蹭饭的,他只是去查看一下嬴政的身体状况,据他观察,没发现嬴政的身体有什么不适。

    胡亥打听过了,这次东巡的路程过半,即将回程,嬴政的身体还没有问题,有可能历史在这次会发生改变。

    胡亥这些天的心情都很好,甚至还去骑了几次马,有了前次的经验,这次胡亥骑的很慢,时间也不是很长,所以几乎没有出现后遗症。

    大军出发的时候,是往北走的,但是走了十几天后,胡亥意外发现大军前行的方向居然是朝西,为此胡亥还特意去问了嬴政。

    嬴政看着胡亥久久不语,很久之后才问胡亥:“胡亥,你每日都在做什么?”

    胡亥掰着手指头数道:“吃饭、睡觉、睡觉、吃饭,额,没了。”

    说到最后,胡亥自己都有点不敢置信,东巡开始已经好几个月了,居然今天才发现每天不是睡觉就是吃饭。

    自己这么废的吗?

    嬴政看着胡亥伸出的两个手指头,无语道:“朕看你是太闲了,明日起,李斯、赵高、蒙毅轮流开始给你上课。”

    “不要啊,父皇。”胡亥求饶道:“儿臣好不容易出趟咸阳,还没领略大好河山呢。”

    上课是不可能上课的,我就算是废了也不上课……胡亥心中想到。

    “放心,朕不会让你失望的。”嬴政神神秘秘的说道。

    胡亥不是很相信,但是他也不知道嬴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第二日,胡亥终于知道嬴政卖的是什么药了。

    东巡大军中,一辆敞篷马车慢慢行驶,赶马车的是刘安,马车上坐着的是胡亥和李斯。

    说是马车,其实有些不合适,因为这辆马车简陋的有些过分了。

    连起码的车厢都没有,就是车轮上装了块木板,连个护栏都没有。

    先说刘安,他不是第一次赶马车,但是这么简陋的马车还是第一次见,而且,这么简单的马车上坐着的还是胡亥和李斯。

    一个皇子,一个丞相,此刻都在身后的马车上,赶车的刘安手心都出汗了。

    马车连护栏都没有,要是他驾车出现意外,让车上的两人掉下马车怎么办?

    胡亥是他的公子,经常相处,应该不会太为难他,关键是李斯丞相。

    就是丞相不跟他这种小人物计较,可是丞相年纪都这么大了,要是摔出个好歹,陛下恐怕也不会放过他。

    老刘家可能要绝后了……刘安都快绝望了。

    马车上,胡亥与李斯相视无言,最后还是胡亥打破沉默。

    “丞相,不好意思,是我连累你了。”

    李斯微笑道:“无妨,臣也有很多年没坐过这么简易的马车了。”

    “呵呵,丞相说笑了。”胡亥干笑,李斯嘴上这么说,心中说不定已经在骂我了。

    还记得早上胡亥看见这辆敞篷马车的时候都惊呆了,这辆车是赵高亲自松过来的。

    顺便还带来了嬴政的口谕,大意是特意为胡亥改造了这辆马车,通透,既能学习又能欣赏美景。

    胡亥内心流着泪谢恩,多次强调一定要让赵高将他的感激转达给嬴政,并表示如果可以,他想换个有车厢的马车。

    赵高没敢给胡亥保证,潇洒离去。

    李斯昨夜接到嬴政的旨意,让他今天过来教导胡亥。

    当李斯过来的时候,看见敞篷马车的时候,也惊呆了,差点就将两个字的国粹说了出来。

    了解前因后果后,李斯还安慰一下胡亥:陛下有心了,你不要辜负陛下的苦心。

    若是李斯最后没笑出来,胡亥就真的相信他了。

    “丞相,今天准备讲什么?”

    李斯好不容易来一趟,胡亥也想听听李斯有什么高见。

    传说中李斯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胡亥至今还没有与李斯有过深度的接触,还不了解李斯。

    李斯抚摸着发白的胡须,慢吞吞的说道:“公子,今日我们讲治道不法古,依法办事。”

    “啥?”胡亥一下子没听清。

    李斯解释道:“治道不法古,依法办事,这是我们法家的核心思想,意思是说治理国家不能因循守旧,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改变而改变,用法律来管理国家。”

    “卧……”胡亥直接一句国粹蹦了出来。

    这不是法家,应该是改革家吧。

    不是都说古代人保守吗,法家的人咋这么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