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不亡
繁体版

第五章 扶苏

    章台宫大殿外,胡亥不满的问赵高:“赵大人,你刚才为什么要打断我?”

    对于赵高,胡亥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与他亲近肯定是亲近不起来的,但是胡亥现在自己的处境都好不到哪里去,所以也就没有那个闲心去管赵高是不是坏人了。

    赵高拉着胡亥往台阶下走了几步后才低声说道:“公子,陛下不想说的事情是不能问的,小人再不打断你,陛下恐怕就要生气了。”

    “父皇为什么要生气?”胡亥不解。

    赵高跟随嬴政几十年,深得嬴政信任,自然也是明白嬴政的心意的,嬴政让他送胡亥出来的意思就是让赵高给胡亥解惑。

    有些事,嬴政不想自己说。

    接下来赵高就详细的跟胡亥说起了关于扶苏的一些往事。

    两个人就这样在章台宫外说着悄悄话,一说就是许久。

    直到胡亥说道:“原来如此。”

    胡亥说完才发现身边的情况有些不对劲,于是胡亥示意赵高看看左右,赵高左右看了看,果然,不知不觉间他和胡亥身旁的侍卫多了一些。

    看着越来越近的侍卫,胡亥觉得再不说点什么就要被抓起来了,不禁看向赵高。

    赵高是个谨慎的人,在嬴政身边伺候几十年了,虽然犯过错,但是从来没有犯过嬴政的忌讳。

    若是往常,像这种在章台宫前与人低语的事情赵高绝对不会做,但是今天不一样,虽然嬴政没有明说,但是身为嬴政肚子里的蛔虫,赵高自然是明白嬴政的意思。

    所以今天赵高很有底气,底气十足的赵高虎躯一颤,厉声说道:“尔等还不退下,我与胡亥公子有大事商议。”

    说话气势十足,一点也不像刚才章台宫内嬴政跟前卑躬屈膝的模样。

    赵高说完那些侍卫就向胡亥与赵高行了一个军礼,真的退下了。

    胡亥第一次感受到来自赵高的威胁,在章台宫前,赵高居然能喝退嬴政的侍卫,看来赵高的权势太大了,难怪这个赵高后来能搞出来那么多事。

    仔细想想,好像最后胡亥也是被赵高弄死的,想到这里,胡亥觉得一定要在赵高弄死他前先弄死赵高。

    其实也是胡亥想多了,能在章台宫前当差的侍卫,没有几个蠢人,嬴政一生遭遇多次刺杀,守卫自然要严些。

    胡亥与赵高在章台宫前嘀嘀咕咕老半天了,他们这些侍卫若是不上前查看一下就显得他们不尽职尽责。

    当赵高喝退他们的时候,他们心中就已经明白,胡亥与赵高在章台宫前密语是经过嬴政默认的,不然借赵高几个狗胆也不敢这样随意喝退他们。

    他们是嬴政身边最衷心,最值得信任的人,家中世代从军,往上数三代就已经是宫中禁卫了。

    赵高虽然现在深得嬴政信任,但是在宫内,也不敢随意的叱喝他们。

    等侍卫散开,赵高向胡亥行李道:“公子,小人就送到这里了,您慢走。”

    胡亥回了一个礼:“谢老师。”

    赵高回到章台宫内,胡亥则下台阶准备回望夷宫。

    台阶下方,刘安四人还在等待,在胡亥出章台宫的时候他们就看见了,他们本以为胡亥会马上回望夷宫,没想到又跟赵高嘀嘀咕咕的说了半天话。

    他们还是早上吃的饭,早已是饥肠辘辘,可是他们名为公子伴读,实为仆役,没有一点自由。

    胡亥没发话,他们自然不能丢下胡亥自己回去望夷宫,只能在章台宫下焦急的等待,现在终于等到了。

    胡亥与刘安四人汇合后,没说什么话,便自己径直往回走了。咸阳宫内的路线并不复杂,胡亥来时走过一次,已经记住了望夷宫到章台宫之间的路线。

    刘安四人迅速跟上,他们早就想回去吃饭了,不知道饭菜还在不在,若是被其他杂役收拾了,他们今天可能要饿肚子了。

    与此同时,白药、晋虚、辛夏三人心中疑惑:这次不用他们挡风了?

    胡亥已经顾不上刘安他们怎么想的了,他现在着急扶苏的事情,刚从赵高口中得知扶苏的往事,有点出乎胡亥的意料。

    赵高解释的很清楚,胡亥自己梳理了一下,说起扶苏,就需要从很久很久之前开始说起。

    扶苏公子的母亲敏夫人是楚国人,秦国自宣太后开始就一直与楚国联姻,每代秦国国君都会迎娶楚国公主,而秦国也会江公主嫁到楚国。

    到嬴政这一代时,自然也有楚国公主要嫁与嬴政,一般来说,联姻的公主大多是王室宗室女,在联姻之前加封公主称号,很少有真正的公主联姻,可是敏夫人不同,他是真正的楚国公主。

    事情还要从这个敏夫人说起,后来一系列的事情都与敏夫人息息相关。

    敏夫人的父王曾经是楚国太子芈完,当时秦国与各国有交换质子的规矩,芈完就被送到了秦国当质子,秦国昭襄王将秦国公主下嫁芈完,一年后,生下了芈启。

    后来,楚国老国王病危,召太子芈完归国,但是秦昭襄王找借口不放芈完回国,太子迟迟不回国,觊觎楚国王位的大有人在,秦昭襄王想让楚国内乱。

    但是在楚国春申君的帮助下,芈完逃出了秦国,为了迷惑秦昭襄王,芈完将芈启和夫人留在了咸阳。

    芈完回到楚国后登基称王,但是却不曾提起要接夫人和儿子回楚国,反而在楚国迎娶新妇,生儿育女。秦国公主因此大病一场,撒手人寰,芈启由华阳太后抚养。

    后来嬴政登基,按旧例楚国将联姻公主送到咸阳,这时候才发现楚国公主竟然是芈启的妹妹,同父异母的亲妹妹。

    芈启自小在秦国长大,又深受华阳太后喜爱,在咸阳颇有权势,在敏夫人入秦后,芈启并没有因父亲抛妻弃子的缘故为难敏夫人,反而多番照顾。

    敏夫人远离家乡和亲人,幸亏有兄长在侧陪伴,所以敏夫人视芈启为在秦国的唯一依靠。联姻的公主其实很悲惨,若是两国撕毁和议开战,敌国的公主都不会有好下场。

    后来嫪毐谋反,芈启极力帮助嬴政平定叛乱,嫪毐之乱平息后,嬴政加封芈启为昌平君,受丞相之职,深受信任,这个时候的芈启在秦国权势滔天。

    说到这里的时候,胡亥能感受到赵高语气间的一丝羡慕,赵高跟随嬴政几十年,嬴政虽然很信任他,但是他至死也只能是个宦官,而不可能出任三公九卿。

    胡亥听到这里的时候还不是很明白,什么芈启,什么敏夫人,他都没听过,他只听过嫪毐,传说中的假太监,与嬴政的生母赵姬私通,好像还生了两个孩子,是个狠人。

    不过胡亥也知道这些都是前期铺垫,先把故事背景介绍清楚,才方便后期的故事展开,正戏还在后头。

    可是,就在大家都以为芈启要效力于秦国之时,发生了一件事。

    秦国与楚国虽有联姻,但是并不能阻止秦国楚国旧都陈郢有楚人作乱,嬴政派芈启去陈郢安抚楚人。陛下的本意是芈启也算是半个是楚人,还有楚王的血脉,能更好的安抚。可是不成想,芈启到了陈郢后,被当地楚人推选为新任楚王,带兵反抗秦国。对于芈启的背叛,陛下很生气。

    胡亥觉得若是放在他身上,他也很生气,自己最信任的人居然背叛自己。

    芈启的背叛只是一个开始,后来的局势发展超乎所有人意料之外,扶苏的母亲敏夫人听说芈启反叛后,居然多次为芈启说情,嬴政拒绝后,敏夫人甚至想要带着扶苏公子逃回楚国,都被侍卫发现。

    当时敏夫人深受陛下宠爱,而且她还诞下了长子,即使是芈启叛出秦国,陛下也未加罪于敏夫人。敏夫人却一心只想着哥哥,全然忘记了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所有人都不明白。

    再后来,芈启战败被杀,消息传回咸阳的时候,敏夫人悲伤不已,在华阳宫自杀,临终遗言希望能将她与哥哥一起葬在楚国旧都陈郢。

    当时扶苏还是个孩子,舅舅叛国了,母亲自杀了。

    说到这里,赵高都不得不感叹一句:敏夫人真豪杰也!

    胡亥也对敏夫人有那么一点点敬佩,身为女子,在这个时代终究只是配角,绝大多数女子都是随波逐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很难找到这种为了家国大义而自杀的人了,即使是男子,也很少见到。

    更别提后世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敏夫人生下了嬴政的长子扶苏,扶苏将来很有可能会继承秦王位,敏夫人也很有可能成为宣太后第二。

    若是旁人,只怕早就将娘家人忘的一干二净了,就拿宣太后来说,她原先也是楚国人,可是嫁到秦国后,就开始处处为秦国着想,在宣太后执政期间,秦国攻占楚国大片领土,可是世人也没有谁会去指责宣太后忘本,只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女子出嫁从夫,当宣太后嫁到秦国的时候就开始以秦国人自居,自然会处处为秦国着想。

    敏夫人则不同,虽然嫁到秦国,虽然与秦人生下了孩子,但是当楚国有难的时候,她敢挺身而出,在回国无望的时候选择自尽,期望能葬在楚国旧都,这份气节,不输于任何一个男子。

    可是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却无人为她歌颂。

    胡亥对敏夫人的敬佩只有一点点的原因是因为敏夫人只顾着成全自己的国家大义,却忘了自己还有一个儿子,当时的扶苏还只是一个孩子,正是需要母亲陪伴的时候,敏夫人却选择了国而抛弃了家,这对扶苏来说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

    仔细想想若是扶苏有母亲庇佑,说不定早就被立为太子了,也就不会被发配到边疆去了。

    可惜了扶苏,开局舅父被杀,母亲自杀,自己一个人背负了所有。

    敏夫人自杀后,嬴政既伤心又愤怒,伤心的是心爱的女人死了,愤怒的是自己心爱的女人却为了敌国而自杀。

    嬴政对敏夫人千般好,终究还是比不过楚国是她的家。

    敏夫人自尽后,嬴政每次看见扶苏总会想起敏夫人,想到敏夫人的背叛,心中就像有根刺般难受。

    扶苏身体里有一半的楚国人血脉,嬴政也担心扶苏长大后跟他的母亲和舅舅学习,变成一个反骨仔。

    后来,在李斯丞相的劝说下,陛下征召儒家大学者淳于越为扶苏公子的老师,淳于越便带着诸多儒家学着进入咸阳给扶苏教学。

    当时的李斯还不是丞相,李斯曾经跟随儒家大能荀子学习。荀子学贯古今,精通儒法两家学说,是儒家继孔子、孟子后的领军者。

    李斯虽然没有入儒家,但是多少接触过一些儒家学说,知道儒家学说虽然不适合政治,但是在修身养性方面还是很有建树的,扶苏年纪尚轻,正是需要培养三观的时候,儒家正好合适。

    嬴政的本意是号好的,但是儒家百年来一直不得当权者重用,好不容易嬴政提拔任用他们,而且还是培养秦国长公子,这让儒家看到了希望。

    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提出要恢复周礼,而嫡长子继承制便是周礼的核心之一,在儒家看来,长公子扶苏将来就是秦国的继承人,现在他们儒家担负起教导未来秦国君王的责任,儒家自然是拼了命的把儒家思想灌输给扶苏。

    儒家讲仁义,便教导扶苏要做一个仁义之君,儒家重德行,便教导扶苏言行举止要符合君子之风,儒家想恢复周礼,嬴政统一天下后又鼓动扶苏支持恢复周朝分封制。

    儒家在教导扶苏公子的十几年间,嬴政忙于统一六国,没有太多关注扶苏,等嬴政腾出手来的时候,才发现扶苏已然成为了儒学的簇拥者。

    嬴政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