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就登基
繁体版

第二十九章 苦一苦廷和

    朱厚熜回到乾清宫的时候,心中悬着的那一口气终于是舒缓下来了!

    对于杨一清来找他只能说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因为他知道杨一清在大礼仪这方面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也是幸好上次杨一清有眼力,没有跟着王瓒张璁一起搞事情,不然朝政也就乱了。

    王瓒的分量比张璁高得多,而杨一清的分量也就更高了!

    说实话朱厚熜并没有在这次毛纪的退休之中看到什么华点,也就想着要不要让袁宗皋争一争这个兵部尚书,其他的就没什么了。

    主要也是第一次当皇帝,没有什么经验。

    也就杨一清来给他献策。

    而让他兼任陕西三边的军务倒是朱厚熜自己的打算。

    首先他是想要安定杨一清,表示自己对他的信任。

    毕竟别人将吏部尚书这么肥的差事都让出来了,不得不说杨一清还是可以。

    二则是朱厚熜受的教育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将军务抓在自己人手中也能让他更有安全感。

    他这皇帝本来底子就很薄,这次是一次大好的机会!

    杨一清说服毛纪,然后来了一手釜底抽薪的这种操作朱厚熜只能直呼666。

    他本来就清楚自己和这些官场中的老油条,从小都是神童的这几个官员比还是太嫩了。

    杨一清确实厉害很多。

    这也让朱厚熜心中起了一点警惕,杨廷和虽然现在位高权重没给他玩什么手段,要是他突如其来给朱厚熜来几下朱厚熜估计消受不起。

    他本来之前因为给杨廷和挖坑成功还有之前的一些胜利的沾沾自喜一下子就没有了。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无猖狂以自彰,当阴沉以自深。

    而杨一清这个内阁阁老暂时当不成了也是在二人的预料之中。

    所以朱厚熜当时在朝堂上并不是因为杨一清的退阁而气愤。

    而是在怕杨廷和继续发难,所以气氛才会那么凝重,不过之后杨廷和也没有继续了。

    而朱厚熜也就示意了张永赶快下朝自己就跑路了!

    朱厚熜这边倒是跑路了,不过出宫的杨廷和还有毛澄可就不是太满意了。

    大庭广众之下他们自然是不能去堵杨一清,但是杨一清现在虽然已经说是退阁了,但是之前在内阁处理的事务还要处理完才行。

    也就免不得和杨廷和还有杨一清打交道了!

    三人自然是应当前往文渊阁。

    以前是三人并行的,而现在变成了杨廷和还有毛澄走在前面。

    杨一清“唯唯诺诺”的走在后面。

    但是三人走到前往文渊阁的路上,有没有什么人,自然一场争吵也就在所难免了。

    首先是一号选手毛澄率先发起攻击。

    走在前面的毛澄感觉到越想越气,越想越气,而这一截的路上又没有看到什么人,毛澄转过身来。

    连带着旁边的杨廷和也转过身来,然后二人都是看着杨一清。

    杨一清早就预料到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正准备绕开他们两个,就听见毛澄开炮了:

    “费尽心机的讨好了皇上,我还以为给你赏了紫禁城乘坐二人抬舆呢。原来你也还是步行啊!”

    杨一清微微一笑,然后对着毛澄说到:

    “毛大人说笑了,在下腿脚还利索,还能走得动!”

    而一旁的杨廷和正想要开口说话,杨一清却是没有想继续回答的欲望,而是朝着二人拱了拱手,然后就从二人的旁边走了过去。

    爱吵架的从来就怕两种人,一种是任你暴跳如雷,他却心静如水;一种是挑你一枪,扬长而去。

    而正巧,他们遇到了杨一清这个“咸鱼”。

    杨一清现在已经六十有七了,自然是不会跟这两个“年轻人”计较些什么。

    毛澄正想追过去,就被旁边的杨廷和拉住了,毛澄看了一眼杨廷和,发现他面色阴沉,皱着眉头。

    杨廷和对毛澄说到:

    “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张永那边的问题,还有就是内阁一时之间空缺了两个人!”

    毛澄听到之后眼睛一亮,杨一清从内阁出去其实也算得上是一件好事情。毕竟内鬼现在也没了。

    说句大不敬的话,内阁现在就是他们的天下了。

    而杨廷和说的张永那边,也就是二人的计划,待到扳倒了张永,刘洪上位之后,内阁和司礼监差不多就是一通的了。

    不过现在杨廷和担心的是内阁现在空缺了两个人,朱厚熜将人补进来怎么办?

    其实现在的情况已经与朱厚熜之前的计划不符合了。

    只能说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朱厚熜是准备等到杨廷和将朝廷之中他一些不想做的事情做完之后再接手的,虽然现在杨廷和已经做得差不多了。

    不要以为杨廷和这个首辅就想着争权夺利不做事。

    要真是这样,那些为了自己给自己博个清明的御史早就上手开骂了!

    杨廷和现在主要是在改革,其中大多数也是对于这个王朝有利的。

    就比如:

    这段时间所裁减的锦衣各卫所、内监局的旗校工役人数达十四万八千七百,节省漕运粮食达一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那些宦官、义子及奉特别诏命而侥幸做了官的人大半以上被排除了。

    这也就得罪了张永为首的宦官势力,这也是两方矛盾的原因。

    还有:

    南北两京各卫所也有很多无籍之徒冒充军卫,并添设了诸多旗军校尉、勇士、力士、军匠等,造成冗员泛滥。

    将正德元年以来“诸色人等传升、乞升大小官职”尽数裁革,并严格清理冒充军卫人员。

    这些虽然表面上是朱厚熜下诏书的,但是在朱厚熜的刻意“放权”之下,明眼人都知道是杨廷和这个首辅做的。

    而百姓们看到的却是:

    皇上下了各种政策,在为百姓“谋福利”,及时是当时朱厚熜及其反对的减税政策,到头来百姓们还是看到是朱厚熜的决策。

    不由得大呼“皇上英明!”

    所以这也是因为杨廷和被人刺杀,他朱厚熜没有被人刺杀的原因。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他在宫里坐着呢!

    杨廷和对于现在的朱厚熜来说是一把好用的刀。

    朱厚熜表示:“苦一苦廷和,英明他来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