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航迹
繁体版

第十章 追光者

    王岩很快启动方舟的光束跳跃,用传送光束包裹自身,然后借助光量子通道,以光速前进。这是■■文明在恒星系内活动时最常用的交通方式。

    很快,来到星球高空轨道的方舟,在王岩的操作下,迅速开始了星环的建设工程。而“狼青”也在此时传来了更多的报告。

    “领航员。特殊情况汇报。我在星球上发现了疑似资料储备区的设施群。推断其中将会有该星球文明的数据资料,但是破译解密这些资料仅靠机器人AI会耗费大量时间。特此申请方舟的算力支援。请求批准。”

    王岩很兴奋,居然发现了类似数据库的设施。“很好,批准申请。立即调用方舟主机算力进行破译。”

    王岩最近对外星文明非常感兴趣。他自己也说不明白为何会这样。

    “狼青”的报告继续传来。

    》正在建立高速量子通讯频道

    》建立完毕

    》开启破译运算,请稍候

    》解密程序同步运算中

    》资料获取已完成

    “远航”在接收到资料后,便立即调用方舟主机进行分类整理和系统分析。

    数分钟后,“远航”开始进行汇报。

    “领航员。经过对资料的分析,已确认了我的猜测。这个文明曾与我们走向了相同的道路。但是他们失败了。”

    在“远航”的讲述中,这个文明自称“追光者”,因为他们是依靠利用恒星光压来进行宇宙航行的光帆技术开启星际航行时代的,所以自名“追光”。

    追光者其实是一种真菌类生物进化的智慧生命。这种真菌类生物在生命星球上是很常见的。一般生活在水源和气体资源丰富的苔原星球。但是能够诞生智慧生命的却非常罕见。这也是他们的生存环境决定的。

    事实上,苔原星球的环境在宜居星球中也是较为严酷的。大气中充满了氢氧元素,且常年被冰川和冻土覆盖。

    追光者文明发源于其母星的赤道地区。这里存在一个狭小的生物圈。因为生物种类较少,容易因环境变化而造成生态灾难。为了适应这种环境,追光者文明进化出了善于合作,且寿命极长的特性。

    即便如此,当时间尺度放在宇宙层面来衡量,再长寿的个体生命也显得过于短暂。

    于是,为了解决寿命与星海漂流的矛盾问题。在追光者文明航行的中后期,他们的新生代已经习惯了宇宙生活。并且开始整合文明个体思维,意图迈向群体意志的进化方向。

    而在追光者文明的早期,也就是数百万年前,当他们开始进行本星系大开发时,就发现了宇宙即将消亡的现象。自此,追光者开始大量制造光帆飞船,飞入宇宙,进行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漂流之旅。

    然而光帆技术存在着天然缺点。由于光帆依赖恒星或是激光的光压来提供动力,因此必须在没有恒星光照的情况下,建立数量庞大的激光器来提供光压。

    现在的这颗星球就是这样的激光发射基地之一。全自动运作,由简单的AI维持。这种AI其原始程度并不比王岩那个时代的AI高级多少。

    可惜的是,追光者文明的飞船舰队,在数万光年外失联了。失联的细节难以断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追光者文明能够再多几次技术飞跃,可能就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所以说,追光者文明虽然有着不弱于我们的先见之明,但是他们有些过于急躁了。尚未将文明的科技力量推到极致,就匆匆的踏上了旅程。”王岩对追光者的遭遇很是感慨。毕竟有自己的文明作为榜样,他还是可以客观的评价一下这个与■■文明同样有着古老历史的外星文明的。

    “是这样。同样是踏上拯救文明的道路。我们就可以轻易跨越他们漂流以来走过的全部路程。这就是技术的力量。”

    王岩很是赞同:“说的对。我们建造的星环提供了高效的资源搜集能力,曲速引擎则是航行的核心。这使得我们能够在终末来临前抵达宇宙的终点。”

    “领航员。在我们交谈的时候,星环的建设已经接近完工。相对于废土星来说,效率的提高几乎是几何倍数的增加。这是因为该星球的资源质量较高,且无任何阻碍,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成果。而且此次星环完成后,它将会自行启动,无需您再使用启动器。”

    “领航员。狼青向您报告。机器人在采集资源时,进入了一座防御严密的建筑物。初步探查显示,该建筑物可能在进行与生命体有关的实验。请问是否进行深入搜索?”正在王岩与“远航”对追光者文明进行讨论时,“狼青”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发现。

    “批准深入探索。注意尽可能保持那座建筑物的完整。我想知道那里面到底在做什么样的实验。”终于发现有趣事情的王岩立即打起了精神。

    “狼青”很快指挥机器人进入这座实验室。里面戒备森严,布满了各种类型的自动防卫机器人。于是一场堪称碾压的“机器人大战”刚刚开始就结束了。

    “狼青”的机器人利用扫描得到的信息解析了那些防卫机器人的结构和运作模式。仅仅是发出一道信号就瘫痪了这座实验室的所有防卫力量。

    随后“狼青”就有了新的发现。在实验室的核心区域,一座巨大的冷冻舱正在运行。舱内一个仅仅存有一些生物活性的“人”正被存放在里面。

    王岩看着“狼青”传回的影像,总感觉这追光者的形象有些怪异。那是一种有着灰色皮肤的直立生物。

    四足,三臂或六臂,因为其躯干上部直接生长着三条触肢,每条触肢又分化出较细的两条小触肢。小触肢前端生有四至六个不等的细肢。所以很难判断他到底是三条手臂还是六条。最上面是一个类似菌盖的结构,但是在其中一面有显著的眼口鼻耳等面部器官。可以判断这个菌盖结构就是他的头部。他的头部上方很光滑,但是似乎在冷冻舱里度过了太长时间,有些部位似乎失去了水分,发生了萎缩现象。

    冷冻舱外壁的信息设备已经被“狼青”破解,信息显示,舱内的“人”是追光者的一名科学家。他在大约十万年前由于某种原因被遗留在这颗基地星球上。而在濒临死亡时,这名翻译后名为“月”的科学家把自己送进了冷冻舱中,期待着那最后的一丝希望。或许有其他路过的生命可以发现他,并在他仍有希望时救活他。尽管这种几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他终究还是要失望了,宇宙中仍然是悲剧为主。于是在万年之前,冷冻舱发生了一次故障,本就只剩最后一口气的“月”在养护机器人排除故障之前死亡了。冷冻舱也只能做到保留他的部分活性基因,因为“月”早就失去了孕育孢子的能力了。

    “领航员。‘狼青’向您报告。实验室中发现的个体确认死亡,仅剩余少量活性基因。已无法将其列为星之子候选。但是如果您有兴趣的话,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基因技术克隆出它的复制体。当然,这样的复制体也只是生物学上的个体,并不能将他的人格、记忆等信息复制出来。如果您想试试看的话,就需要单独调用额外的算力来破解基因。这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影响方舟的能量生产效率。”

    王岩咂咂嘴,看了看操作台上即将完工的星环,说道:“先将基因收集起来。等待星环完工之后再进行克隆。你可以带领机器人集群继续采集和探查任务。有情况随时上报。”

    “遵命,领航员。”结束报告后,“狼青”便将收集到的基因送回了方舟,继续投入到了探查和采集的任务之中。

    星环的建造非常顺利。得益于之前废土星时的内部建设和吞噬操作,初始能量十分充足。王岩建设星环的同时,自然要对方舟内部建设投注精力。很多技术被王岩整理出来,加强各项设备的性能。

    例如进一步改良的太阳能戴森云,以纳米级的技术,优化了云的排布结构。还有为聚变发生器加入微型冷核聚变核心模块,这种十分类似王岩看过的电影中一个富豪科学家的发明的聚变能源,提升了发生器两倍的工作效率。对机器人集群的改良则使得机器人拥有了更高的采集效率和更好的生存能力,它们已经很难被科技力较低的文明发现,甚至损坏了。

    当然最让他感到惊讶的,是星环反应堆的优化技术。不仅仅是维持反物质供能的成本大大降低,还在反应堆的设计布局上做出了新的突破。这份名为反应堆城的方案,将反应堆如同城市一般堆栈排布,充分利用星环空间以及引力场带来的动能效应,使反应堆的生产效率实现了翻倍。这就是集成化的有利之处。

    很快,星环建设终于完成了。不同于废土星,这座美丽的星环放射着柔和的黄色光芒,这是由于建设所用的星球物质中富含更多的合成材料。因此生产效率也不是废土星时可比的。

    “领航员。星环建造已完成。”方舟AI“远航”提醒着王岩。

    “星环现在已经启动。您再一次面临着抉择的问题。吞噬与共生的选择仍需要您来做出决定。这是因为追光者文明虽然已经失联。但是仍不能断定他们就此灭绝了。或许还有少数的光帆飞船在依靠这个星球的设施维持航行。如果这颗星球被吞噬,那么失去了激光系统的追光者将必然遭遇失去动力的重大打击,可能就此真正灭绝。而共生的代价则不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只是因为这颗星球本身的物质较为丰富,所以能够获得远超在废土星选择共生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