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长生
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 三清

    李三清生于大宣王朝京都郊外山阳村,家中贫苦,他爹李二力没文化,只靠一身蛮力开了一座铁匠铺,只是由于李二力为人本就老实,对待乡亲总是乐呵呵,所以这铁匠铺也是经常入不敷出,三清他娘为这事没少和他爹吵架,可他爹总是乐呵呵的说着不打紧不打紧,反正自打李三清记事起,就没见过他爹和村子里的谁红过脸,跟他娘那更加不可能,可家里总归有三张嘴嗷嗷待哺不是,所以他爹夜里没太多事的时候就会帮人去撑船,天下三大苦差事,他爹就做了两。

    他娘虽然嘴上说着他爹不好,可依旧会在他爹出去撑船之后将三清哄睡之后,点着一盏忽明忽暗的油灯给他爹缝补衣裳,打铁火星四溅,衣服上总是坑坑洼洼,可就算这样,李三清一直没见过他爹添置一件新衣裳,每逢他爹深更半夜回来的时候,他娘就会板着一张脸,将衣服放下回床上去假装睡觉,这些李三清都知道,其实他不是不睡,只是小小年纪的他知道撑船无比危险,他能看到他爹回来才能安心睡去,每次他爹回来都会先来看他一眼,然后再去他们的床上,李三清听过他爹对他娘最多的话就是,孩他娘,今天又多挣了多少多少铜钱。他娘一般都是不予理会,假装熟睡,他爹也不戳破,自顾自的说完之后,就鼾声大起。

    只是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他都会看到他娘细细数着桌上他爹放下的铜钱,一遍又一遍,而他爹,公鸡未打鸣就已经出门了,每当他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李三清就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然后好帮父亲多多分担,可惜天不遂人愿。

    如往常一般,他爹忙完铁匠铺的事情之后就回家随意对付了一口准备去撑船,可是今日是瓢泼大雨,他娘不想他爹出去冒险,毕竟大雨会让撑船出事的几率大大增加,可他爹却说,正因为大雨才要去,带人过江,可以多要几个铜板,他娘拗不过他,只得让他去了,临走之时还叮嘱他早点回来,等到他爹走了之后,他娘将锅碗瓢盆收拾收拾,然后哄睡李三清之后,就坐在油灯前,一边等着他爹一边点头打瞌睡,可今日随着油灯的忽明忽暗,时间越来越久,而屋外的雨根本没有减弱之势,他爹还是没回来,他娘也停止了打瞌睡,开始眼巴巴看着木门,就这样一坐就是一夜,而李三清也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中看了自己娘亲一夜。

    天还未亮,敲门声响起,他娘似乎被这敲门声吓了一下,没开口说话,反到是李三清一个轱辘爬起身来,刚准备说什么的时候,屋外传来了隔壁张婶的声音。

    “老李家的,快醒醒,赶紧去江边看看吧,你男人淹死啦。”

    这个声音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将李三清炸的脑袋嗡嗡作响,他跳下了床,叫了一声:“娘!”而他娘却如同一个木头人一般,站起身来,将门打开,看着屋外一脸焦急的张婶,他娘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只是个子还未长高的李三清却看到了自己娘亲那微微颤抖的手。

    外面已经不是倾盆大雨了,稀稀落落下着小雨,江边,村子里的人都围着什么东西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等看到他娘和李三清过去的时候都止住了嘴巴没说话,他娘脸色很是平淡,就拨开人群,看到了那个满身泥污,已经看不清容貌的人,他娘还是没说话,走上去将自己男人脸上的泥污抹干净之后,翻身将自己男人背了起来,一步步,步履蹒跚的往家走去,而幼小的李三清还是没能想通,如此瘦弱的娘,怎么会背的动状如牛的爹,他想上前帮忙,也被他娘给避开。

    接下来就是后事,他娘也没让乡亲插手,自己一人将男人的身后事全部处理的妥妥当当,而那七日,李三清未见他娘掉一滴眼泪,一滴都没有,李三清那个时候不是很明白。七日时间一到,他娘就带着他将他爹给入土为安了,连着几天熬夜,小三清还是没抗住,一到家就睡着了,梦里,他迷迷糊糊感觉到似乎有水滴到自己脸上,有的滴到自己嘴里,还有点咸,可他没想那么多。

    等他第二日醒来的时候,他娘已经不在家了,小三清惶惶不安,等到村子里人来喊他才知道,他娘在他爹淹死的江边,跳江自杀了。那一年,小三清八岁。

    这时的小三清就彻底无依无靠了,到最后他娘的尸首都没找到,他只得自己在他爹旁边挖了一夜,给他娘建了一个墓碑,然后跪地磕了三个头,离开了山阳村,他既不想村子里人照料,更不想听村子里人的闲言碎语,他只想找个安静且没人认识他的地方重新开始。

    可一个才八岁的小孩能怎么重新开始。小三清讨过饭,抢过钱,他不是没想过去找份工打一打,可人家一看他就是个孩子,怎可能会要他,所幸天无绝人之路,他碰到了一个老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爷爷带着他去吃了馒头,管够的那种,三天已经没吃饭的小三清早已饿的前胸贴后背了,狼吞虎咽吃了六个大馒头,而那个老人就只是坐在那边一脸慈祥的看着他吃,等到小三清吃饱了,才说道:“娃娃,跟老爷爷我上山吧,山上没大鱼大肉,但是馒头咸菜肯定管饱,如何?”

    懵懂的小三清哪里知道什么,听到有饭吃,问都没问就答应了,和这个老爷爷上了山,可这老爷爷只是将他带到山门口之后,就让他自己进去,而老爷爷则是转身离开了,小三清甚至连老爷爷名字叫什么都没来得及问,这一年小三清十岁。

    后来他才知道,这座山叫龙虎山,这座自己呆了有段日子的观叫太极观,自己在这观里学的东西叫道家,那个老人则是姓陈。他本以为自己接下来日子会如现在一样,在观里学习道家,每日砍柴,看书,却不曾想老天总是爱看玩笑。

    龙虎山太极观本就是这方圆百里香火最鼎盛的道馆,哪怕如今儒家已经执牛耳,可道家依旧不容小觑,所以每日来上山送香火的人依旧是不少,本来小三清还不用来这真武大殿帮忙,只是那日一个师兄突感风寒,他师父也就让去大殿帮忙,这么多年了,小三清还没进过这真武大殿。

    等他来到之后才发现,原来到观里拜真武大帝的人这么多,自己之前一直在后山都没有注意过,观里的师兄需要给来的人算卦卜卦,让他来就是为了维持一下秩序,只是来此平民大多心中都有信仰,根本都不会乱来,这也就让小三清无所事事了,他就搬了一张凳子坐在一旁翻看着观里传阅最广的《抱朴子》,偷得浮生半日闲,也算是一种幸福,可这幸福没持续多久,就被一个声音打断了。

    “道长,可否为我卜一卦。”声音清脆。

    小三清抬头看去,眼前正是一身着白衣女子,年芳二八,未施粉黛,面容姣好,真武大殿正门阳光的照耀下,还能隐约看见女子耳边细微的绒毛,梳着一条单辨的女子正一脸殷切巧笑兮然的看着小三清。

    “咳。”似乎意识到自己失礼,小三清咳嗽了一声说道:“小道还不会算卦,你得去找我的师兄他们。”说着小三清指了指那边排成一条长龙的师兄那里,女子转头看去,轻蹙眉头说道:“那边人太多啦,我是偷偷跑出来的,没那么多时间等,要不你今日之后再去学学?明日我再来找你卜卦?”

    小三清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说话,女子就蹦蹦跳跳离开了。

    天色将晚,小三清破天荒的去找到师父说要学习占卜之道,他师父听闻只是端详了一下小三清,接着笑而不语,但小三清不死心,软磨硬泡之下,从师父那讨来了占卜之书,接着挑灯夜读,这是他几年之后第一次熬夜。

    第二日,在李三清强烈要求之下,他从观主那里讨来了真武大殿之活,小三清上山之后不争不抢,观里之人都对他疼爱有加,所以一般他有什么要求,众人都会尽力满足。今日,少女依旧是一袭白衣,蹦跳着来到小三清面前说道:“道长,会算卦了啊?”

    “啊?还,还没。”李三清有点生气自己为何学这么慢。

    “哦。那我明日再来吧。”少女也没说什么,蹦跳着离开了。

    第三日,白衣少女还是来了,但李三清还没摸透,如此,第四日,第五日,维持了半旬左右,小三清终于弄明白了卜算之道,翌日信心满满的在真武大殿等着少女来求卦,可出乎意料少女却没登门,这让李三清有点失落,但是想到当时少女为等他学好等了半旬,自己难道就不能等吗?

    如此一等,三年,这一年李三清十八了,这三年,李三清除了去做一些正常的事情,平常就会呆在真武大殿,连他自己也不清楚是为了还一个承诺,还是什么,是执念吗,也许吧。他师父看到他这个样子,只是摇头叹息,轻声说道:“他本无意惹惊鸿,奈何惊鸿入他心啊。”

    三年,白衣女子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再未出现。

    师父终于在不忍看下去的时候提醒道,小三清,你可卜卦算那女子何时上山啊,为何要在此苦苦等待,李三清醍醐灌顶,开始日日一卦,只是未算女子何时才会上山。

    李三清变相的接受了这个事实,开始去过正常的生活,也不再去前山,就在后山砍柴,喂牛,看书,每日与悠悠西风诉说,与那山野灵物共舞,日子倒也还算的上是个清净。

    只是这日,一声“道长!”彻底在李三清的心底掀起了惊涛骇浪,那熟悉的声音李三清早已烂熟于心,李三清转头望去,依旧是一袭白衣,依旧是浅笑吟吟,只是那单辨变成了盘发,上面插了一根发簪,李三清抿了抿嘴,说道:“施主,可是要算卦?”

    “不用算啦,我已经找到了心上人啦,今日来就是来看看你,看看你卜算学会了没。”白衣女子掩嘴笑道。

    “小道愚钝,并未学会。”李三清鬼使神差的说出这句话。

    “哎呀,没事啦,我走啦。”白衣女子当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李三清长出一口气,转着手中老鳖壳,又卜了一卦,似乎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心中千斤担放了下来,而就在此时,真武大殿中,吕祖世代相传的佩剑开始长鸣,惊动了在静修的观主,观主看着长鸣的吕祖佩剑,喃喃自语:“吕祖转世,吕祖转世。”

    情书寄山鬼,心事诉西风,心不死则道不生。

    龙虎山上,仙鹤齐飞,青气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