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界乱
繁体版

第七章 巧合(1)

    从学校出来,感觉毫无事做,去书屋借了几本漫画就回到校门往左拐去,那巷子也能通去江边。

    南方小县城的巷子都是不懂哪个朝代留下的青石板路面,漫长岁月早已磨平了棱角,边缘光滑油亮,但就是做不到水平一致。各石板本身就坑坑洼洼,相互间又存在高度差,加上之间的缝隙,单车骑在上面屁股发麻。最初的修路者大概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有车轮从青石板上碾过。

    为了照顾屁股我不敢骑得太快,差不多就以维持单车不倒的最低速度慢慢前进,车轮也在青石板上咯噔咯噔地慢慢作响。

    巷子两边还保留有很多老房子,木门板木阳台木窗棂,有些墙面灰浆已经剥落,露出里面的青砖,十足的沧桑感,我觉得这和青石板路很般配。偶尔有些房子已经拆掉重建,崭新的楼房贴满瓷砖,或红或绿,在巷子里格外光鲜,就是显得格格不入。

    在巷子里穿行了几分钟,就来到了江边,小路一边还是房屋,另一边沿江。路面也从青石板变得各式各样,有些还是青石板,有些被房屋主人把自家门前那一截铺上了水泥,有些则直接是泥土。小路比巷子宽出一些,很多房子门口都种起了花花草草,有些是规规整整的盆栽,有些是搭个架子让葡萄千里香爬一架,有些则随意摆个泡沫箱烂水缸,放满土就能种出一番小天地。沿江的一边有很多树木,龙眼,榕树,酸枣,苦楝,都是郁郁葱葱,再下去就是杂草丛生的江岸,春天是枯水期,水位不高,近水处被开垦出一块块的小菜地,绿意盎然。

    再往前就到了以前的港口,一条两米宽的青石板台阶从马路尽头直通江面,旁边是四层高的港口大楼,如今已是大门紧闭。随着公路的发展,水路已经没落好久了。小时候老母亲和飘飘爸妈在晚上带我们来过这里,大概正是港口最繁荣的时候,港口大楼门前商铺众多,人头耸动,晚上是发船的高峰期,往上下游几个城市都是从这里出发,上了船睡一觉第二天就能到达。如今昔日繁华不再,只剩一家百货店一家粥摊,粥摊主打蚬儿粥,用江里的河蚌肉切碎熬粥,放些青菜葱姜,甚是鲜美。如今也不再有往返于各个城市的客轮,只有每天打鱼的船家早上从那青石板台阶走上来,在大楼门前叫卖河鲜,从小到大老母亲没少早早地来这里买各种河鱼回去蒸给我吃。

    过了旧港口又是一段沿江的小路,景致和前一段几乎一致,仿佛以港口为中点左右对称。沿着小路往前几百米,到达一棵没人说得清年龄的大榕树,树根处直径已有四五米,树冠宽敞,路边几座房子都在它笼罩之下。榕树底下有个小小的土地庙,庙里两尊泥塑土地爷,常年香火不断。这里充满了我们小巷少年的儿时回忆,自从被允许独自出门以后,这里就是我们最常来的乐园,或围着树根捉迷藏,或爬上第一层分叉的树干作为基地玩枪战,或沿着小路下到江边钓鱼摸虾,或在杂草堆里捉蚱蜢挖姑姑酸。后来飘飘告诉我,这叫酢浆草,和杨桃是一家,而且还是家长,我有些惊讶,毕竟一个是大树,一个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草。

    大榕树对面有条巷子,巷子出去到一半分了岔,往右便是回我家,飘飘家就在这分岔处。

    她家门口开着,我停在门口,按了两声车铃,飘飘探出半个脑袋,然后走了出来来。

    “你走江边回啊?”她嘴里还在吃着什么。

    “是啊,吃饱了没事做,好久没逛那里了。”看到她出来我就不打算下车了,一边脚踩在地上一边脚放在脚踏上。

    “亦忧吃饭没有?进来一起吃啊,你妈中午没煮吧。”她妈妈的声音从门里传了出来。

    “我吃过了,谢谢赵姨。”我应了一句,压低声音跟飘飘说:“刚才去辉记吃粉,老板说那天晚上文草飞又回头去把另外两个古惑仔也揍了,那帮古惑仔就再也不见了。”

    “哇,都这样了还能再打?又没跟我们说,有点大侠的感觉了。”她把嘴里的饭菜吞了下去。

    “对啊,老板说他是在路口叫了个穿我们校服的学生去给古惑仔传话的,你还记得那天我们班有没有穿校服的人?”县高只要求周一升旗仪式或者有其他活动才要穿校服,平时穿的人并不多,因为并不好看。

    “我想想,”她歪起脑袋想了一下,“我们班应该是没有的,下午自习我出去问过老师,进来的时候看过一轮全班,印象中是没有。”

    “噢,那算了,回了。”我转身就要走。

    “等等,你下午有啥事吗,我约了韦静她们去逛街,一起吗?”韦静也是住巷子里的女孩,比我们小两届。

    “不去了,借了几本漫画。”我想起此前几次和她们一起逛街的经历,除了帮拎点东西我就没起到什么作用了,而且三个女人一条街,她们一路上叽叽喳喳的内容我感觉无聊也很难插得上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