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宋:从做海贼开始
繁体版

第七十九章 土财主真有钱

    (过节事情太多,78章急急忙忙就发出来了,刚刚南瓜又精修了一遍,发现了不少谬误,各位看官见谅。)

    顶着脸上巨大的熊掌印儿,独孤海哆哆嗦嗦地爬起身,给面前如山般的父亲行了个礼,一脸讪笑道:“爹,您咋也跑来凑热闹了,这么多人把您挤瘦了可如何是好……”

    肉山伸着胡萝卜粗的手指头在脑门上狠狠点了几下,独孤员外放低了声音:“招子瞪亮点儿,惊扰到贵人你有几层皮都不够扒的……”

    独孤海越过老爹身躯望去,才发现店铺门口诸人眼神不善地朝他这边指指点点。

    那几人都是青衣儒杉的读书人打扮,他从未见过,不过当他看到跟在后面点头哈腰的自家县尊,独孤海就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冲动,狠狠掐了裤裆两下,才没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

    “瞅啥瞅,那是吕知州,你还不机灵点。”独孤员外又捅了捅他的瓜怂儿子,转身换上一副笑得眼睛都看不到的表情朝门口那群大官狂奔而去。

    被他一敲打,独孤海立刻福至心灵般开了窍,对着周边人群大喊道:“新店开张,可喜可贺,但大家一定要克制一下激情,保持良好秩序,避免踩踏伤人!”

    顿了顿,他又跟手下差役高声吩咐道:“都别愣着,咱们江都县的同僚们要在这官民同欢的大好日子,竭力维持好秩序,懂吗?”

    一个尽忠职守、鞠躬尽瘁的大宋公务员形象新鲜出炉。

    给差役们使了个颜色,衙役们便整齐地唱了声“诺”,一个个按着横刀抬首挺胸地跑到苏宁的大门口列成两排,看起来就像是谁家送来的一堆人形花篮。

    独孤海也在扮演花篮的行列,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刚好听到旁边一人对着知州夸赞道:“吕公手下人才济济,一个吏目也如此识大体,想来不用多久,吕公便能将这扬州城治理得风调雨顺。”

    一堆或大或小的官员又互相恭维应酬一番,才带着礼物纷纷离去。

    独孤海终于松了口气,不知这家店的后台有多硬,居然把知州县令一股脑都请来,还要感谢那位帮他美言的好心人,让他不光在县尊面前长了脸,连知州那都能挂上号。

    做出这一大手笔和帮他解围的“好心人”自然便是林充林大官人。

    其实大半个月前,他和苏四狗就已抵达扬州,但苏宁并没着急开张,而是先是给泉州排得上名号的官宦士绅、富商名流乃至青楼头牌都送了一遍礼,礼物无非就是他们带来的香水、香皂、鲸烛的试用装。

    除此之外林充还跟刚被派来扬州当知州的吕颐浩搭上了线。

    吕颐浩和林充的吃货好友李纲一直尿不到一个壶里,但从立场上说,他也算是个温和的主战派,李纲拜相,他寻思着多多少少还是该给林充一点面子。

    加上吕颐浩喜好美色,家里妻妾老老少少足有十余号,凑一起都能组支女足了。林充最早拜访他的时候不知道会有这么多女眷,送的礼物不够分。

    吕大牲口整天不是被这位姨太太埋怨,就是要看那位的白眼,却又不好意思拉下脸找林充开口讨要,空有十几个婆娘,日子过得很像和尚。

    趁着苏宁开业,他便很自觉跑来帮忙站场台来了。

    林充后来打听到这位吕公有寡人之疾,好笑之余,便让下人今天备了一份足够让吕颐浩满意的厚礼,这回不但能满足他一屋子莺莺燕燕的需求,便是再娶一个足球队估计问题也不大……

    再说回送礼的事上。

    苏宁的试用礼送出去没多久,就在扬州掀起了一场时尚风暴。

    礼物都是随机装的,名门贵妇和青楼魁首们比较起各自收到的不同礼物,不可避免的起了攀比之心。

    那些用了“美人泪”的大老爷们更是陷入癫狂,一发不可收拾,不知徒自增加了多少子孙后代的伤亡。

    扬州是仅次于汴京的时尚之都,男男女女的达官贵人们在享受过了一轮新鲜劲后,愈发不可收拾,纷纷派人打听起苏宁的来历,也真有找到太平桥来的,但都被林充和苏四狗以赠品已全部告罄,新货全是舶来之物,尚未送达为由打发走了。

    这个过程中,苏宁的大名在扬州各界渐渐声名远播开来,隐隐有了“扬州之香在苏宁”的美誉。

    见火候差不多了,林苏二人才把开张时间定在了八月十五。

    ……

    送走了扬州城里最顶尖的那批官宦士绅,苏宁在一片响鞭声中正式开业,林七和苏四狗两人站在三楼的平台上笑得乐不拢嘴。

    密密麻麻的人群排了足有两里地之遥,这片黑压压的人头可全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林七并没有选择像泉州那样搞饥饿营销,这次他们拉了满满当当一海船的货物,货源足够充足。

    不过为了满足林大官人一贯强调的“逼格”,额不,是为了保证所有消费者都有良好的购物体验,还是实行了限流,店内同时最多接待二十组顾客选购,没轮上的只能在外面排队等候。

    为此苏宁还专门为上帝们准备了两百多张板凳,聊胜于无,但至少体现了商家以人为本的心思……

    另外林七还很贴心地建立了会员制度,只要在本店购物满五百两,就可以成为苏宁的终身会员,享受九九折优惠,不光购物优先进店,还可以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

    事实上苏州这些土鳖的消费能力一点也不比泉州的土鳖差,特别是那些大盐商,买起东西更是连价钱都不问。

    后堂的账房先生手指在算盘上几乎拨出了虚影,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是不是复姓加藤。

    林苏两人听着不断飙升的销售业绩血脉贲张,刚过午时,销售额就达到了四十万两……而到戌时打烊的时候,全天的销售额竟突破了百万两,最后定格在一百零七万三千两……

    这个数字把两人都吓尿了。

    林七一脸痴呆地用麻木的手反复抽打着苏四狗同样痴呆的脸,喃喃道:“苏兄?我没听错吧?你告诉我究竟咱们卖了多少银子?”

    苏四狗则像被施了定身术一样变成了头脑简单的复读机:“一百万……一百万……”

    朝廷鼎盛之时全国岁入不过一亿贯,相当于五千万两白银。当然这还是含了米谷布帛等实物稅之后的数字,只能用来参考,即便如此,他们一天的营业额也接近国库收入的百分之二!

    大宋有钱,狗大户们,更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