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宋:从做海贼开始
繁体版

第三十章 铁坊(求收藏,求追读……)

    郑庆眼前的是一座一人左右高的小高炉,和他在照片里见过的后世大炼钢铁时代的土高炉造型差不多。

    此时匠人们刚好打开了出铁口,通红的铁水缓缓流入地上预先留好的凹槽,最终会在这里冷却成生铁锭。

    前一世郑庆看过相关的资料,宋朝的高炉除了没有炉煤气管,内部结构基本与后世钢铁厂用的高炉相差无几。

    若说两者的最大的区别,就是这时候供风系统太原始,全靠风箱人力鼓风。

    另外这座高炉的燃料使用的还是木炭。

    当然建筑材料和后世的完全没有可比性。

    不过即便如此,这套高炉的科技含量也绝对可以称得上独步天下了。

    一直到明清,很多地方冶铁工坊用的高炉跟这个也别无二致。

    更牛逼的是上面那两个双活塞风箱,或许在二十一世纪的农村都能见到。

    妥妥的黑科技。

    郑庆看得正入迷,突然有人拽着他向后连退了十几步。

    定了定神,才发现刚才自己太过专注,差点踏进装铁水的槽子里。

    不由惊出一身冷汗,连忙转身向那个拯救了地球的盖世英雄抱拳致谢。

    “二郎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可不该到炼铁坊来溜达,这儿危险得紧。”来人拧着眉头训斥,一脸横肉被铁水照得油光发亮。

    郑庆前日在造船坊见过这名叫章显怀汉子,郑广曾介绍他就是炼铁坊的管事。

    这人给郑庆最大的印象就是名不副实,一身腱子肉,完全跟“显怀”不搭边。

    好吧,这不重要……

    郑庆再次给他行礼致歉,便跟着章显怀在工坊里参观了起来。

    炼铁坊和铁匠坊是一体的,生产出来的钢铁除了供应造船坊的需求,也会打造一些刀剑农具。

    郑庆刚才看到的高炉里炼出来的是生铁,质量太差,一般是不会直接使用的。

    工匠们会将炼好的生铁再次融成铁水,撒上调配好的精矿粉用木棍不断搅动进行精炼,这便是大名鼎鼎的“炒钢”法。

    不过“炒”出来并不是真的钢,整个过程会重复许多次,最后得到章显怀口中的“熟铁”。

    海船上使用的便是熟铁打造的部件,比如铁钉、铁箍。

    真正的钢则需要铁匠们选择最精纯的熟铁淋上融化的生铁,反复烧炼锻打百余次。

    每次重新加热锻打之前,工匠们都会称称铁料的重量,锻一回铁料便会轻一回,直到屡次锻打而斤两不减,才是纯钢。

    纯钢加工繁琐,极其难得,一般只会用在钢刀和农具的刀口上。

    郑庆此行的目的是评估作坊的生产水平。

    和他前世在资料里看到的差不多,这个时代“炒钢”、“灌钢”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受限于炉温,矿石和造渣料都难以充分融化,所得的生铁杂质太多。

    火炮是不现实了。

    精炼后的熟铁含碳量太低,铁水缺乏流动性,很难用于铸造大件。

    熟铁和钢只能锻。

    在郑庆的记忆里,锻炮的技术是19世纪中后期才普及的。高出这个时代的水平太多,不说别的,就是开炮膛的钻头、刀具所需的工具钢,郑庆都不知道需要花多少年才能弄出来。

    铸炮只能用生铁。

    但若用现在这样质量的生铁铸炮,最后的下场十有八九跟大清差不多,鸦片战争的时候铸四十门铁炮,就有十门炸膛。

    用来自杀比杀人效率更高。

    郑庆默默把手中第一张图纸放到了最后。

    好在本就对铸炮没抱多大希望,也就谈不上有多失望。

    章显怀和隔壁造船坊的祝大鲲很熟。

    这些日子祝大鲲显摆郑庆设计的新船,连连赞叹郑庆的奇思妙想,简直快把他夸成外星人了。

    前日在造船坊郑庆提过一嘴要来炼铁坊看看,章显怀便一直抱着期待,他想看看这个画风突变的二郎能不能给铁坊也弄出点什么新玩意儿。

    见郑庆带了一堆图纸,章显怀猎奇新起,一把就夺了过去。

    看过之后却一脸垂头丧气:“敢情二郎过来是让我们造东西啊?”

    郑庆也只有尬笑以对了。

    以他对炼钢的了解,让这个炼铁作坊脱胎换骨还不如扒倒重建,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了。

    更别提如果要全面提升铁的质量,就必须要采煤炼焦,郑庆从哪抽出人手开煤矿?

    就算有人也会被那帮夯货弄去挖金子吧……

    不过章显怀这种态度却还是令郑庆格外不爽,这货就算看得懂图纸,也肯定不知道这些东西的意义。

    扬了扬章显怀递还过来的图纸,郑庆道:“能不能打败蒲家,就看章叔你等不能造出这些东西了。”

    见他还是一脸疑惑,郑庆补充了一句:“这些都是火器。”

    章显怀这才恍然大悟。

    火器在宋朝不是什么稀罕的玩意,军器监便设有专门的火器作坊,大多数人就算没见过,多多少少也听说过。

    但是火器的制作方法朝廷却是严格保密的,除了官府的工匠,外人根本无从得知。

    那几张图纸瞬间又变回了香饽饽,再次被章显怀抢走。

    郑庆也在旁边给他讲解起来。

    第一张图纸上的东西最简单,直径十五公分的空心铁球,和一个类似后世的木柄手榴弹的铁疙瘩。

    郑庆没条件设计复杂的传火装置,两种手雷都是填上火药插上引线,点火扔出去就行了。

    之所以要做两种炸弹,是因为抛铁球是个技术活,不经过特殊训练很容易抛得太近炸伤自己。

    上一世郑庆就饱受过扔铅球的烦恼,从小到大就没及格过……

    圆形的炸弹还很难随身携带。

    相反,木柄手榴弹找根带子就可以挂在身上,如果需要隐藏,甚至可以塞在裤裆里……

    两样东西都很简单,制作材料用最普通的生铁就可以了。

    章显怀当场就命人做了几个。

    第二张图样上则是燧发短铳,海盗电影里经常亮相的那种。

    郑庆觉得既然这个时代的工匠都有能力做出镂空的香球,那么纯手工打造一把燧发枪应该也不会是件多难的事。

    枪管不是炮管,把熟铁卷起来锻打就可以了,材料上肯定可以过关。

    索性让他们先试着做几把。

    至于长枪就算了。

    史书记载明朝时候的熟练工匠做一把鸟铳都需要一个月,大半的时间都消耗在打造那根一米长的枪管上,太费时费力。

    作更何况为海贼,长枪的作用也不见得有短铳大。

    这时候的海战还是以白刃战为主,双方见面,自己这边先用短铳怼脸轰一波,再操刀子上去砍,既唬人又有逼格。

    最后一手挥刀,一手举着短铳,潇洒地吹吹枪管。

    有那味儿了。

    交代完这些,郑庆便准备告辞离开。

    最后一张图纸是火炮,郑庆觉得在材料改进之前,不需要再让工匠们费脑筋,有那功夫不如多搓几个手雷来得划算。

    章显怀却还在拿着图样研究,自言自语嘀咕了几句,才对郑庆道:“我等从未铸造过如此大的铁器,怕是保证不了此物坚固。”

    毕竟是老工匠,一眼就能看出难度。

    不过他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郑庆醍醐灌顶:

    “用铜铸啊,干嘛非要用铁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