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
繁体版

第567章 三年【求订阅*求月票】

    “真乃奇人也!”

    在郑国走后,安期生望着郑国的背影发出了感慨。

    不愧是能名动天下的第一水工。

    “他其实是个很纯粹的人!”言晏也悠悠说道。

    “刚认识他的时候,他空有一身才华抱负,却无地施展,韩国支撑不起他的才华,也不配拥有。”

    “所以,我给了他一个堪称是九死一生的死间计,结果你也看到了,他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去了秦国。”

    “他不怕死,怕的是他的一身才华被埋没,怕的是上天赐予的才华,被他浪费掉。”

    “所以他明知道身边有影密卫和罗网杀手,却依旧敢来并州,敢去河套。”

    安期生点了点头,这样纯粹的人不多了,但是却值得所有人尊敬,活该万家生祠。

    等到河套建立起来,郑国的影响力也就不仅仅局限在关中了,整个黄河中上游地带都会万家生祠供奉他了。

    “秦国会不会对他下手?”安期生有些担忧。

    这么明晃晃的死间,还是故技重施。

    秦国真的会容许他来并州,帮助并州修起河套?

    “秦国想杀他,他走不到北掖王庭!”言晏笑着说道。

    嬴政要杀郑国,早就杀了,不会留他跑到并州来。

    对于这样纯粹的人,无论谁恐怕都舍不得下杀手吧。

    而且郑国有一点没说错,修建河套平原,并州未来数年恐怕都无法再对外发动战争了。

    就像秦国修建郑国渠一样,数年都无法再对外发动战争。

    而这是秦国希望看到的。

    因为秦国已经在韩国土地上站稳了东出的脚跟,接下来就是大举东出了。

    这个时候,秦国并不希望并州还有精力搞其他。

    “这個冬天也不能闲着了啊!”言晏伸了伸懒腰。

    现在的并州才是真正的百废待兴,再无外患。

    接下来数年,并州都不会再对外发动战争,匈奴和东胡、大月氏恐怕也没有谁有胆子再来挑衅并州了。

    虽然将冒顿放回了匈奴王庭,不过给他又能如何呢?

    言晏可是在匈奴布下了很多的棋子的。

    比如曾经匈奴的那位部落将军。

    而且言晏不认为冒顿还能发展得比并州更快。

    于是,并州发布了征召令,征召二十万百姓开始开发河套平原。

    各地郡县也开始修建郡县道路,仿照秦国建立起驿传,同时在草原各处修建临时补给点,将地标插满草原。

    一旦地标建立起来,整个草原也都有了参照物,而不再像从前那般,动不动就迷路,迷失方向。

    得到消息的北方各势力也都松了口气。

    毕竟一个扛着锄头的并州和一个扛着武器的并州给人的威胁完全是两个量级的。

    秦国开心、赵国开心、匈奴、东胡、大月氏也都很开心。

    皆大欢喜的局面。

    至于说想不开再去捋并州虎须,整个草原包括赵国都被打怕了。

    冒顿也很懂,直接将自己的妻子都送来了北掖王庭,表示自己没有异心,愿意听从并州的调令行事。

    “终于是能够好好的种地了!”

    朝会上,言晏笑着对文武百官说道。

    并州建立至今,不是在征战,就是在征战的路上,兵、民都疲倦了。

    也是时候放下武器,好好的种地养家了。

    典庆也是笑着,这也是他最希望见到的盛世局面。

    这一天,他们终于是等到了。

    “接下来的舞台,就交给秦国了,并州已经吸引天下目光太久了!”安期生也是笑着说道。

    作为合格的道家子弟,他想要的其实很简单,就是种田修真,修一个自己,一个盛世。

    若是有人打扰自己修真,那么不好意思,贫道也略通拳脚兵法!

    因此,整个并州都从一架战争机械瞬间转变成了农具,所有人上至君王,下至黔首,都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努力躬耕,植树造林,生娃造城。

    于是,并州从原本只有十余座城,急剧增加,一座座城池崛地而起,遍布整座草原。

    开阡陌,行井田,大肆开荒。

    一方方农田也随之出现,草原也不再是曾经的荒凉苦寒。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家,有人家的地方就有道路,有村寨。

    游牧也只有少部分部落还在保持。

    大部分百姓也都迁往了新建的城池。

    在第二年秋,并州双喜临门,少司命和焰灵姬先后诞下一子一女,意味着并州社稷有后了。

    朝臣也终于放下心来。

    而这两年,秦国和并州发生的最大的事情就是,秦国与并州经过反复多次谈判,最终确定了以《说文解字》为统一文字规范,统一使用隶书作为规范用字。

    在度量衡上,也按照秦国的度量衡为标准,互相交易使用。

    在钱币上,两国也统一了母版,以道家天圆地方为标准,铸造铜币,禁止民间私自铸造,对铜钱的重量、厚度、直径、质量都做出了规范。

    文字的统一得益于蒙恬以狼嚎而创造出了毛笔,加上纸张的出现,使得更容易书写的隶书成了主流。

    这一点哪怕作为最需要改革的秦国也没有任何意见。

    毕竟在这一次两国共进的战略合作上,大部分是迁就的秦国,在文字上做出让步,秦国也没有意见。

    甚至在律法上,两国也是相互借鉴,能够共用。

    简单来说,在秦国犯法的事,在并州一样是违法。

    两国的律法也是高度的一致。

    甚至两国还经常相互派遣官员到对方国中学习借鉴。

    秦并的和睦超出了所有诸侯的想象。

    原本其他诸侯还想着挑拨秦并的关系,让秦国与并州开战,结果因为秦并结盟的联合声明发出,各国也都知道,秦并大战是无法挑起了。

    两国就像是同穿一条裤子的亲兄弟一样。

    尤其是秦国长公子扶苏就直接住在了北掖王庭王宫之中,由并州后代为教导,而并州长公主也跑到了秦国,住进了蕲年宫,好几次被秦王政抱着上朝。

    就这种关系,谁能挑拨他们的关系呢?

    与其相信秦并开战,还不如祈祷秦国东出折戟沉沙,大败而归。

    而第三年春,休养生息了三年的秦国终于是露出了它的獠牙,大军屯于野王、上党,随时准备进攻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