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我要做球长
繁体版

第三十六章 国子监考试

    当太阳初升时,柳湘莲往国子监出发了。他们来到了国子监,这个位于状元门街东,约占了一条街的宏伟建筑。

    虽然国子监的正门不是柳湘莲想象得那么巍峨雄伟,但仍然十分中正端严,散发出一种威严和庄重的气息。

    国子监的建筑群十分庞大,由七个不同的学科组成。

    除去武学,其余六学分别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其中以国子学为最尊贵的学科,依次往下排列。

    无论哪个学科,每一个都兼备文化底蕴和人才培养的功能,是帝国最重要的人才培育机构之一。

    柳湘莲先来到了国子学,这是培养官僚大员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最高科举考试的场所。

    随后,他们又游览了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等各个学科的场所。

    除去特殊原因或者那种极有才华自己考的学生,六学的学生多为荫生,也就是据祖官品直接入学。祖辈官越小,能荫蔽子孙的辈分越小。

    比如柳湘莲即将入的太学,若家中有官至三品,那么们的子孙辈可入国子学,而们的曾孙辈则可入太学。

    入学手续在典薄厅办理,柳湘莲是参加入学考试的,柳湘莲确定入太学,考试只是决定们升入何级何班。

    对于柳湘莲来说,国子学的用处已经不大了,他已经考中秀才了,通过国子学考试就可以免试秀才直接考乡试。

    但乡试的难度是一样的。

    从办事官员那里知道:国子监入学考试安排在十月初,柳湘莲有着半个月的时间准备。

    太学分甲乙丙丁四级,然每级再分二三四班。学生升级是按照年龄或年份,而是按照考评成绩。柳湘莲和简怡参考考试的范围,将目标定在了甲级。

    考试的课室被安排在太学崇文馆的某间课室,里面六行四列摆放了二十四个书案。

    柳湘莲与站在课室门的助教核对身份,确定案号就各自寻找位置坐。

    国子监很有牌面,给学生准备的书案都是梨木的,

    但是柳湘莲并不是很欣赏,因为全是矮型书案。跪着考试是什么滋味,真的已经好久都没会了。

    这种糟粕还要返古,真就是厚古薄今了。凳子多舒服!

    柳湘莲来的不算早,课室已经了辰时多了,由于尚未开考,个别几个还凑在起谈天说地。

    在柳湘莲踏入课室那刻,几乎所有都似有似无地将视线落在了他身上。

    接着传来了细细地絮叨声音:“听说,他已经过了秀才了,为什么要来?”

    “你这什么时候的消息?晚了!”

    “什么晚了?”

    “他是咱们祭酒的弟子,来这只是个走流程的,今年过了,他就毕业了。”

    “他毕业,关咱们什么事?大家家里谁不是五品官?”

    “咱们祖父不都是养闲的?”

    “他爹可是卫镇的实权一把手,咱们怕是不能比!”

    “他武官的爹还能管我们这些文官子弟?他这个武勋之后,怎么不去武学混日子?”

    “说过了。咱们祭酒是他老师。”

    “那他惨了,武勋到咱们这要被排挤,更别提他老师是祭酒了。”

    ···

    随着钟声响起,众人才纷纷闭上嘴巴。

    等到考卷下发到柳湘莲的手上,柳湘莲扫了遍,帖经十条,注疏四条,题目内容集中在《论语》、《孝经》和《尔雅》。

    杂文只考了五言律诗,限定十二句,以们课室摆的小松盆栽为题,策论则是以“藏僖伯谏观鱼”为题论谏。

    国子监入学的考试这么简单的吗?帝国公办大学最高师资就出这个题目?难以想象。

    考试只有面前的考官,和坐在后面两个助教监考,监管得也太松了点吧。

    柳湘莲摇了摇自己得头颅,开始做自己的题目。

    近一个时辰,柳湘莲已经写完了。看向四周的未来同学,有的在抓耳挠撒,有的在咬笔头。

    柳湘莲晃了晃脑袋,向考官伸手示意,自己做完了。

    旁边的助教走了过来,核对身份信息无误后,用黄纸覆盖柳湘莲的考卷,示意柳湘莲可以出去了。

    柳湘莲也没想和这些冲掉做朋友,都是五品官的孩子,谁不是金饭碗长大的?

    入学考试的成绩三天后就出来了,一共就三十个人,录取了二十四个,剩下人明年再考。

    柳湘莲早早到国子监,成绩由李祭酒自公布。

    李祭酒站在国子监正门石阶之,柳湘莲等在台阶围成个半圆,仰着头看着李祭酒,就像群嗷嗷待哺的小雏。

    李祭酒从国子学的成绩开始公布,其中一个史进重新入学了,分到了国子学丙二班,算是个错的成绩,新生多半分在丙丁两级。

    待到太学,李祭酒念到甲三班时,柳湘莲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甲级一共四个班级,每个班级九人。科任老师不统一,基本由国子监内的官员上课。唯一好处是,有大官来到金陵讲学,一定是选择国子监。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国子监开学,所有新生聚集在孔庙外,排成两列,鱼贯踏泮池中央的拱桥,跟随李祭酒入孔庙。

    在监丞的唱礼声中,众整理冠,随手与眉齐,躬揖,再跪以头点地三,如此重复三次,向孔子行完三拜九叩礼。

    李祭酒开始训话: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

    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室,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

    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勗,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

    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为什么要提这一条,因为这些人真敢蒙面殴打教员。

    三四个豪奴蒙面,套上麻袋,将人打昏,裹上被子扔在国子监门口,这些勋贵学子是真干过。

    文官后人呢?诽谤师长,经常将师长样貌刊印图纸随机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