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闻言,皆是默然。
不少人心中都忍不住对乾隆生起了埋怨之意。
因为他们都知道,丰升额在凤阳之所以会败的那么惨,和乾隆那封不合时宜的撤兵圣旨是分不开关系的。
若非乾隆那封不合时宜的圣旨,清军即使会败,也不该败的如此之惨。
只是,乾隆是皇帝,而皇帝嘛,出了名的不粘锅。
谁也不敢把黑锅往他身上撇!
众人也只能是沉默以对。
乾隆见众人都不说话,愈发忿怒。
刚刚压下去的火气蹭蹭蹭的往上涨。
“怎么?都哑巴了吗?”
“说话啊,当前局势,明贼若是发兵北伐,我大清该如何应对?”
乾隆面前的众人见此一幕,脸色俱是不太好看。
最终,还是李侍尧这个乾隆的亲信心腹站出来说道。
“启奏皇上,奴才认为明贼这时候继续发动北伐的概率不大,朝廷这边不用太过忧虑。”
乾隆闻言,忍不住面露疑惑之色,开口询问道。
“爱卿何出此言?”
李侍尧闻言,开口说道。
“因为黄河!”
“在黄河决口之后,小半个河南都被波及,数百万百姓变成了衣食无着的灾民。”
“明军若是继续北伐,那他们就必须得对这数百万灾民负责。”
“而其若不北伐,则这数百万灾民如何安置,便是我大清的问题。”
“是故,奴才并不觉得明贼会在这时候发动北伐。”
李侍尧语罢,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补充道。
“还有就是,即便明贼当真是不顾及这一点,悍然发动北伐,我大清其实也不用太过担心。”
“因为,明贼若是北伐攻取河南,那数百万灾民就会变成明贼最大的包袱。”
“若明贼不去赈济那数百万灾民,灾民就会变成流寇,到时候,明贼光是镇压流寇就得费不少力气,何来精力继续北伐?”
“而如果明贼选择了对灾民进行赈济,那河南的数百万灾民也将拖垮明贼的财政,到时候,就是我大清发起反击的最佳时机。”
“正如同我大清当年入关之前,明贼所面临的局势一般,外有强敌而内有流寇,灭亡之时不远矣。”
乾隆闻言,脸上的表情一阵阴晴不定。
但最终还是开口说道。
“如此说来的话,朕倒是希望明贼能够做事冲动一些,尽快发动北伐了……”
原本乾隆还觉得,黄河决口对大清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如今局势变换,再一看,决口后的黄河,反而是变成了大清阻击明贼北伐的最有力的一道防线。
真真就是应了那句古话,祸福相依,祸福相依啊!
在李侍尧进言之后,乾隆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脸上的怒容肉眼可见的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抹轻松的笑意。
很显然,他现在也是想通了,大清所面临的局势虽然危险,但却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危险。
短时间,大清还是亡不了的。
稍稍沉吟一阵,乾隆开口询问道。
“对了,福康安现在到哪里了?”
由于中原战事告急,是故,乾隆下令召福康安自朝鲜回京,准备要让他来主持中原战事。
而朝鲜方面的诸多事务,则是被交由了和珅这个朝鲜巡抚来负责。
算算时间,现在福康安应该已经快要抵达京师了。
是故,他才有此一问。
庆桂闻言,站出来开口说道。
“启禀皇上,福康安大将军已经过山海关了,正在率部向着京师赶来。”
“预计最多五六日,福康安大将军所部就能抵达京师。”
乾隆微微颔首,然后说道。
“派人去催促一下福康安,让他尽快返京。”
“然后带兵南下接应凤阳之战后北撤的我军溃兵,并对那些溃兵进行重新训练和整编。”
“尽快让那些溃兵恢复战斗力。”
“并准备布防直隶……”
乾隆现在也算是想开了,知道若是明军发动北伐,则河南山东都没办法守。
是故,他准备要集中兵力,守卫直隶与京师。
至于说河南和山东等地,乾隆则是准备要让地方官府和士绅合半团练,以保境安民。
忽然,一旁的梁国治开口询问道。
“启奏皇上,山东的衍圣公上书朝廷,请求担任山东的团练大臣,协助朝廷抗贼,不知此事朝中该如何回应,还请皇上拿主意。”
孔昭焕想要做团练大臣,首先肯定是要上书给清廷的。
只是,乾隆这边一直没有正面回应。
然后,这才有了梁国治的开口试探。
乾隆闻言,脸上的表情不动声色,但心中却是已经盘算开了。
想做团练大臣?
看来孔家最近很跳啊!
孔家是个什么德性乾隆又不是不知道。
好听点的是历代共尊的圣人后裔,可直白点说,不就是世修降表跪的快吗?
乾隆要是真把山东团练给了孔家,估计用不了几天,山东就要改姓朱了。
既然如此,乾隆脑子抽了才会把山东团练交给他们。
怎么,嫌山东丢的不够快吗?
但是,面对梁国治的试探,乾隆也并没有动怒,因为他知道,现在大清的满朝文武中,和孔家关系匪浅的不在少数。
尤其是山东籍贯出身的官员们,大多都和孔家有着相当深厚的利益关联。
自己要是贸然对梁国治这个山东士绅在朝堂上的代表动手,那山东是会对朝廷离心的。
是故,乾隆在思索一阵之后,开口说道。
“哦~是吗?”
“看来衍圣公是有心为朝廷做些贡献啊。”
“只是一个山东团练大臣,对衍圣公来说却是有些屈才了。”
“传朕旨意,召衍圣公孔昭焕入京,入军机参展军务吧!”
既然孔昭焕不老实,乾隆便准备要将其收在身边看管。
在乾隆看来,只要自己能控制的住孔昭焕,控制的住孔家,那山东士绅就不会轻易归降明贼。
那山东团练就还是能用一用的。
……
南京,御书房!
朱简灼在此召集大明的朝臣们议事。
众人的脸上都是肉眼可见的喜悦之色。
原因无他,就在昨日,明军凤阳大捷的消息传到了南京。
朝廷大军一战收复中都,再次歼灭清军兵马近十万,堪称是一场辉煌无比的大胜。
面对如此辉煌的一场胜利,大明的满朝文武都是忍不住为之振奋。
先是商议了一下该如何封赏有功将士,然后朱简灼才开口引入正题。
“除去这该如何封赏有功将士之外,靖垵还上书朝廷,言明了当前河南局势的乱象,请求朝廷这边拿出一个赈济灾民的章法来。”
“大家若有合适的建议,只管畅所欲言!”
朱简灼话音落下,满朝文武皆是陷入了沉默之中。
河南那边的局势他们自然也是知晓的。
黄河决口之后,产生了数百万灾民……
这么庞大的一批灾民,大明是真的养活不起。
要是勒紧裤腰带,这事情能解决的话,大家也不介意一起过两年苦日子。
大明毕竟刚刚立国,从上到下大多数人的心态都还没转变过来,换句话来说也就是,他们还都是比较淳朴的底层人的思维。
而不是冷血的政治动物!
大多人心中都还有最基础的善恶是非观念,而非是眼睛里只有利益。
是故,如果他们勒紧裤腰带,就能让河南的数百万灾民活命,那他们肯定也是乐意的。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河南那数百万灾民,压根不是勒紧裤腰带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就算是把整个大明朝廷都给拆吧拆吧卖掉,也养不起那数百万灾民。
是故,在听到朱简灼的话之后,大明的文武大臣们,均是忍不住面露难色。
朱简灼见此,也是叹了一口气说道。
“朕知道,河南的数百万灾民大明养活不起,但是养活不起是一回事,可养不养是另一回事。”
“我大明乃汉家王朝,华夏正朔,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坐视数百万人活活饿死这样的人间惨剧发生,而什么事情都不做。”
“古话说的好,尽人事,听天命。”
“即使天命不可改,人事该尽也是要尽的!”
众人闻言,皆是点头。
王顺站出来说道。
“启奏陛下,老臣有一策,或许可行!”
朱简灼闻言,微微颔首道。
“王首辅请讲!”
王顺闻言,点点头,直接了当的说道。
“我大明若要赈济河南百姓,最要紧的东西便是粮食。”
“微臣认为,我大明可以暂且先从湖广和江南调粮,运往太子殿下军中,由太子殿下出面在安徽赈济百姓。”
“除此之外,我大明还可以派遣使者前往安南,暹罗等国,向其购买粮食,用于填补江南的粮食缺口。”
新生的大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说一句以工商立国也不为过。
尤其是随着广州开关,大明的海贸也是蓬勃发展。
这些年下来,东南亚各国都有什么特产,大明这边早就摸了个清楚。
既然大明缺粮了,那从海外购粮自然是应有之意。
没人会感到意外。
只是,相较于河南的数百万灾民,大明即使从海外购粮,那也是杯水车薪啊。
……
PS:下一章在晚上。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