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穿梭:明月之旅
繁体版

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氏

    “正是。”谢长曦点头:

    “大皇子赵熙枫,此人乃陛下庶长子,生母位卑,野心勃勃,加之皮相上佳,历来喜爱招风引蝶,借助京都贵女之力,达成目的。

    花楼画舫之地,称其为枫公子,后经雅妓吟唱,诗词传颂,逐渐传入京都闺阁,贵女们便也延续了此称呼。”

    “你倒是知道得很清楚?”

    “父亲在世时,常带我秘密入画舫听曲。”谢长曦尴尬一笑:

    “彼时父亲不知李代桃僵之计,恐我情志难舒,妄念难平,触怒天家,便每逢太后入宫之日,拽着我去听曲。

    我不能同父亲解释你与太后姊妹有别,又无法顺从父亲娶妻之意,两害相权取其轻,便只能随父亲前去。”

    说着说着,又连连解释:

    “父亲仁人君子,挚爱母亲,我亦对明月情深意重,痴心不悔,我发誓,画舫听曲,绝无任何逾矩之处……

    每逢当日,父亲与我,皆黑袍易面,舱内手谈,甲板吟唱,直至天明,三十六年,月月不辍,直至那年……

    我已至不惑之年,父亲撑着病体,与二弟及二弟妹商议,将绍湛过继于我,为谢氏宗子,延续长房香火。”

    谢长曦满是怀念,轻浅一笑:

    “父亲思虑周全,当年聘二弟妹入府之时,便同弟妹母族商议过,若我不惑之年仍膝下空需,便需择一子过继,入我膝下……

    如今想来,我而立之龄时,父亲见我执意不娶,亦未曾窥视宫闱,或是察觉些许暗中蹊跷……

    从那时起,虽依然画舫听曲,但父亲已经开始培养六岁的绍湛,直至我四十不惑,父亲方才正式提出过继……”

    “谢大儒是一位慈父。”明月靠在谢长曦肩头,有些感慨道:

    “父亲也是一位慈父。”

    谢大儒唯恐谢长曦心智郁结,不惜踏足烟花之地,开解陪伴,察觉端倪后亦未曾询问,反而开始规划后续,让谢长曦一世安稳,尊荣富贵。

    而她的父亲……能容下李代桃僵之计,也是他对膝下两女的厚爱,只是世事弄人,到底让父亲白发人送黑发人。

    “我们都有一位好父亲。”谢长曦面露微笑,两人相依间,温情脉脉。

    许久,弦月高升

    谢长曦握着明月的手掌,继续道:

    “一个月前,大皇子登门求娶秦叔律嫡三女为正妃,被秦叔律回拒,坦言嫡女年幼,待双八之龄,再行议亲。”

    “赵熙枫早已及冠,未娶正妃吗?”

    皇室之人,明月仅知晓大概,毕竟她已非阳世之人,有些事,并未细究。

    “娶了,但正妃出身低微,三年前,便已难产而难,留下一名体弱多病的嫡长子,常年养于别院。”

    “难产?恐是有心人……”

    “或许。”谢长曦微微摇头:

    “皇室定论,自然无人查证,但那时京都内宅,皆议论纷纷。

    如此这般,莫说秦叔律,便是稍微疼爱女儿的世族官宦,也不愿将女儿嫁入大皇子府。”

    他们可以接受女儿不受夫家宠爱,但绝不能接受女儿被人害死,那是挑衅他们家族的威严以及抹灭他们十几年精心培养的心血。

    “故而赵熙枫引诱秦惠芸,设下毒计,意图逼迫秦叔律同意……同时也借此逼迫秦叔律站队。”

    “正是。”谢长曦点头,解释道:

    “秦氏三房,长房三房为嫡,二房为庶,长房便是秦叔律一脉,在三房中最为煊赫强盛。

    三房生性平和,乃定昭长公主驸马胞弟,喜经商,三房同大房一样,膝下唯有嫡子秦叔遥,此人常年带着他的嫡长子游览大庆,遍观山河。

    如今秦叔遥嫡长子将及弱冠,正是议亲之龄,这才回返京都,听由其妻选聘贤良之女,只待迎入府中。

    至于二房,那是已逝的秦老太爷身边,一名侍墨丫鬟所出,历来不受主母待见,及冠后娶妻入仕,又遭嘲讽出身,故而极重嫡庶。

    偏膝下嫡长子生性风流,贪花好色,妻妾数十人,更是诞下庶长子。

    二房诸多混乱,庶长子文滔武略,才华横溢,今岁已高中探花,然嫡次子文不成武不就,日夜流连烟花之地……

    二房常年打压庶长子,偏爱嫡次子,终有一日定会惹来事端。”

    谢长曦语气肯定,又分析道:

    “而大皇子,谋的便是大房的权势,三房的钱财,以及二房的混乱。

    二房混乱,便可轻易招揽探花之才,亦可轻易拿捏把柄,牵制要挟秦叔律,进而间接掌控定昭长公主。

    而付出的,不过娶秦氏嫡女为正妃,利益之大,值得大皇子挺而走险,提亲不成,便阴谋算计。

    不过,秦叔律最是疼爱幼女,大皇子如此算计逼迫,定会遭到报复。”

    还有他谢氏隐于幕后,提供线索,大皇子非得脱一层皮不可。

    “明月,京都形势严峻,谢氏两朝帝师,暄赫繁荣,已不宜参与其中,明日离京,也是一桩益事。”

    包括高高在上的君王,也不希望谢氏参与储位之争,今日大皇子未曾准时到达谢府,何偿不是一种告诫?

    南州路遥,离京送亲,人多物重,需车马缓行,往返之间,至少两月光景,待归时,京都之事定已落下帷幕。

    谢长曦握着明月的手掌,含笑道:

    “待来日归京,处理好六皇子之事,度过岁除佳节,上元灯会,便是你我大婚吉日。”

    “是,长曦。”明月眉眼含笑,催促道:

    “快歇息吧,待明日离京后,你我结伴同游,遍览山川美景。”

    “好。”

    ……

    翌日,晨光熹微

    谢氏三名主子,分乘两辆马车,携着诸多行囊仆婢,缓缓使向城门。

    至于玉瑾玉溪两人,昨晚都歇在京郊别院,同玉霞的夫婿彻夜闲谈奕棋。

    未至南州,大婚礼数未成,新婚夫妇不得私下见面,新姑爷还是陪着两位内兄兼表兄吧……

    “明月,我们稍后去何处游玩?”

    谢长曦坐在车内,望着红衣惊华的明月,目光灼热,让明月不由团扇轻摇,飘起缕缕凉风,笑斥道:

    “尚未离京,便想脱离送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