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神朋克
繁体版

第一百二十章 赵孟之所贵

    森林边,一堆堆原木被生产队挑选出来。

    劳力们五人一小伍,十人一小队,相互配合,将大小长短相当的直接拼在一起,然后用草绳扎成木筏。立起来就是一面墙。

    有的筏故意留下几个缺口,就能作为门窗使用。

    旁边,已经整平的地面上,三根高大的原木架成了一个三脚架。木架的顶端上是从银河号上拆卸下来的起重机,正将一根削尖的原木打进地面。

    “一二嘿!……一二嘿!……”

    随着十名劳力拉拽着绳索,架顶上操作起重机的三名水手也配合得恰到好处。两丈长的巨大原木,好像竹钉一般被揷进了土中,震得地面轰轰作响。

    起重机原本是放锚用的,顶端是一对定滑轮,吊钩上还有两对动滑轮。它能让十个水手拉拽数万斤大铁锚的起落,也是泯南和瑚州现在盖房筑桥的重要工具。

    事物的发展都是在探索中进行的。起重机原本是为了航海才慢慢改良完善,如今又重新用回了陆地作业。

    轰……轰……

    生产干部指挥着劳工们操作起重机,很快就将六根原木打成了柱子。之后还是用起重机把四面墙立起来,房顶上再糊上泥和草,一幢简单的木屋就盖好了。

    这种木屋盖起来仓促,却也整齐美观,也结实牢靠。前后不过花了半天时间而已。

    对洋务衙门来说,这样的小工程简直太容易。如今三艘大舰各有五个锚,其中两个腰锚一般作为备用。它们的起重机就都取了下来,暂时给开荒用。

    诸如此类的生产器具,军舰上还带了很多。加之有了大量材料,要盖房修路根本不成问题。

    生产队的干部们也把人分成了不同的工作组。壮劳力专门负责扎木筏,女人和孩子帮忙搓草绳,衙门里的水手盖房,分工明确。

    明确的分工,能让劳动效率提升很多倍。

    女人和孩子们把草绳搓好后,一捆捆的放在壮年男子们的旁边。男人们把挑出来的原木铺好,就能直接扎成筏,然后送到工地把房子盖出来。

    六架起重机,一个上午就盖出了六间屋子。说来简陋,但这小木屋看起来却也别俱一番风情。

    木屋之间,还有工作队在负责修建道路。即便是开荒,衙门也做出了大致规划,不是没头脑的乱搭乱建。

    盖房子的位置,选的都是坡面较高,地势平坦的地面。离正在开发的农田也不远,也方便作息。

    工作队组织起人手,在画好的路标上铲出一丈宽的路基,然后把筛好的砂石均匀的填铺进去,形成中间略高,两侧略低的拱形路面。

    路面两边,还挖好了排水沟。这样平时出门便利,下雨也不用担心淹了房子。

    一天下来,小木屋盖好了十余间,一条道路也从房舍中间穿了出来。

    排水沟一直连到正在开发的田梗旁,如果只看这一处,当真有了点烟火气了。

    另一边,农业组的干部也早早为粮食生产开始做准备。

    一口口的麻袋被取出来,里面放的是准备好的早稻种子,正浸在掘好的畦洼里发芽。发芽后再有一个月的出秧期,到时田地也就该整好了。

    一天的忙碌终于结束,乔银他们回到营地,照例又点起篝火。一起烤干粮吃饭,其乐融融。

    晚上,海员们依然回到船上休息。百姓们则睡在营地的帐蓬里,其中有十余户人家更是有了自己的房子。

    “起来,准备干活!”

    “动作快点儿,别像个老娘们儿!……”

    次日天刚亮,方皓就和鸡一起叫了起来。男女老少再次奔赴到工地,新一天的劳作又开始了。

    随着森林逐渐的开垦,荒地上的房屋又多了几座,道路也延伸了许多。衣,食,住,行,慢慢从无到有,一点一滴的开始积累……

    ……

    时近年底,大肃北方已能感受到真切的寒意。不过在泯南和瑚州,这里才刚刚结束了第二季收获。

    晚稻的产量,比早稻还要整整高出一成。加之新政让农民分得了不少所得,有了点余钱,所以不少人都开始采购年货,为商品经济又增添了一丝繁荣。

    经过半年的建设,瑚中县也真正进入了发展的顺畅期。大量涌入的劳工,让县城几乎扩大了一倍,林立的起重机和竹架成为了城中最常见的风景。

    城外的农田开垦,也扩大了五成。因为这里没有地主,农庄经营成为了根本的生产模式,随着流民的增加,就能顺利的继续扩展下去。

    瑚州港的船场也同样扩建了许多。除了派军驻防的镇远营之外,衙门里的不少骨干也被均分到了此处,开始负责维护修理一些小型舰船。

    农,工,商的持续发展,让整个瑚州的人口几乎又翻了一倍,接近十万人。但每天依然有数不清的人往这边跑,有的顺利抵达了,有的葬身鱼腹。

    和瑚州相比,源州则是人口中转地。大量的人从周边涌入省城,然后又从省城流往瑚州。

    泯南不比瑚州,有一定的历史包袱。

    不过有当地巡府,布政使,按察使,还有知府,知县等诸多官员的坚持,以及开明绅士,新农民的努力,上半年在整改完成的土地上证明了新政的价值。

    官府衙门用压力和引导双管齐下,终于迫使那些还在观望的中立人群逐渐加入到了新政之中。当地官府也对这些姗姗来迟的人表示热烈欢迎。

    按原本的套路,一件事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双方争执不下;最后事实教育了你,你就应该满面羞惭,负荆请罪,从此低我一等。

    史书上,负荆请罪的故事多不胜数,也为清流士大夫们津津乐道。

    但源州府上下的衙门丝毫没有这种兴趣。

    对于迟来归附新政的人群,衙门只说是宣传力度还不到位。不光没有折辱,还积极派遣干部过去帮忙整改土地,组织生产,补种补收。

    因此随着中立人群加入到了新政行列,源州的土地整改顺利完成大半。二季收获的粮食比往年多出好几成,从农场到农庄,都是一片祥和。

    但就是如此成效,依然少不了抵制的声音。

    对于继续顽抗的土豪劣绅,衙门自然不会再听之任之。不惹事便罢,惹事必被抓。

    十一月底。

    一场大雪从北方袭来。一夜之间,银京城就变成了一片银白,成了真正的银京。

    “皇上,臣有本启奏!”

    朝堂之上,大学士司马匡正起身鞠礼,向皇帝陈辞。

    “俱南方士绅所言:泯南巡府宁卫借新政之机,大肆征敛民财,湖阳知府江沱,江口知县丁真与其沆瀣一气,巧取豪夺,将千顷粮田尽皆霸占!至使源州一府哀鸿遍野,泯南一省人心惶惶;长此以往,恐民风糜烂,动摇国本,恳请皇上明察。”

    “皇上,臣也有本启奏!”

    司马匡刚一说完,坐在另一班的骆诚国也站了起来。

    “新政伊始,有些风言碎语在所难免。当初朝庭推行摊丁入地,也遭遇过士绅抵制,可推行成功之后,国库每年的收入就增加了一半!羡耗归公,没有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进项,但国库因此又多收入了两成;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虽然让有钱的富户多少受了点损失,可国家的财政因此又多入了四成!小民百姓也相应减轻了负担。先帝时,大肃的岁入不过三千余万两,如今已近六千万两,几乎可与北肃盛世年间持平!这都是真事,发生在眼前的真事,司马大人身为国之重臣,为何不谈及国强民富,而偏偏在意个别劣绅诋毁朝政?”

    “钱钱钱,你又谈钱?一天到晚都是钱!”

    司马匡终于又露出了怒色,“钱再多,失去民心又有何用?”

    “民心?”

    骆诚国冷冷一笑,“庶民之心,难道不是民心?”

    司马匡也是冷冷一笑:“士农工商,士乃万民之首!得士民之心,方得民心,这是圣人说的话!”

    “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又是谁的话?”

    骆诚国也露出了怒色:“圣人所以言士,因士以身事国;士不以国本为先,乃自绝于圣贤,圣贤亦弃之也!”

    “好了好了……”

    见二人又在朝堂上吵了起来,皇帝连忙开口调和了一下,“源州推行新政,本意是治国安民。如今有士绅被官府治罪,爱卿应先陈述案情,就事论事嘛。”

    “是……”

    骆诚国和司马匡也停止争论,重新端正了仪态。

    司马匡奏道:“源州有一举人,姓吴名英,乃当地士绅名流。但今年推行新政,吴英不过提了几点条陈,就被巡抚羁押!不光被革除功名,其名下田亩也被分给佃户流民,此等行为,和大戎圈地有何相异?”

    皇帝听了,便望向了骆诚国:“可有此事?”

    “皇上!”

    骆诚国也奏道,“因吴英是士绅,此案乃泯南学政所辖。据臣所知,吴英在源州抵制朝庭新政,散播流言,蛊惑民心,谤及先帝!后经巡府审讯,吴英俱已认罪,但本朝不以文字罪人,因此学道衙门只罚银数千,并未入狱,更未牵连家小!至于圈地一事,不过是将吴家田亩按新政改成了农场,其田产仍属吴家。今年秋收,吴家的收成倒比往年更多了,官民皆无怨言。”

    “哦。”

    皇帝听了,也微微松了口气,“司马大人,事情并不严重。看来是坊间传闻,把事实夸大了。”

    司马匡听了,终于也无话可说:“皇上圣明……”

    两班大臣见了,也连忙都跟着唱颂起来:“皇上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