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神朋克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四章 银河号

    “不错,孺子可教。”

    孙长老非常欣慰的笑了起来,对着丘小珍竖起了大姆指:“不愧是改良擒纵器的人物。”

    听了这话,乔银和郎先生才恍然大悟:专门的人做专门的事,他们的反应倒是没丘小珍快。

    因为擒纵器,也是用磁铁做的。

    不过郎先生说道:“用这传递讯号,也就几丈远吧,直接说话岂不是更方便?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的磁铁有法阵,磁力强!不过即便能连上更远,我们这边的人也只能看见针头动来动去,鬼知道你在说啥?”

    “你读过庶民蒙学吗?”

    孙长老对郎先生可就随意多了,开口就讥讽,“我把声韵归类,只用针起针落,就能拼写出很多字!这可是太子爷广开民智的成果。”

    “原来如此!”

    乔银也记了起来小宁和他说过,这位孙长老在研究什么传信器?他当时也没在意,没想到居然是真的,而且还用上了太子的成果。

    这自然让乔银颇为得意:“太子的庶民蒙学,当真是了不起的政绩啊!”

    大家也都点头称是。

    这句话乔银老早就想说了。如今可算逮着了机会,不由得神魂一阵舒畅。

    然后,大家又看了一下孙长老排出的字码表。

    字码表要学起来,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小针只有起和落两种状态,但常用注音就有二十一声十六韵。所以字码通常要好几个起落才能表示。

    加上孙长老现在做的仪器还不是十分稳定,因此只要拉得更远一点,就搞不清楚内容了。

    郎先生说道:“这字码表太麻烦了,看个东西还要查字典!不如我用道术飞一封信过去。”

    孙长老也十分惋惜:“要是对面的人和我一样,也能看懂字码表就好了。”

    乔银听了,倒是有了主意:“要不让洋务衙门再开几个学堂,专门教字码表?我们看这些东西头疼,没准真有和孙长老一样喜欢研究的呢?”

    孙长老听了,顿时两眼放光:“如果新开了学堂,我一定过去教课!若能在有生之年把这个传信器做好,获得一个专举的名头,此生也无憾了。”

    乔银看得出来,长孙老已经上年纪了,又不是鬼仙。如果再不能有所成就,那就什么都没了。

    于是他说道:“道术进益就是一个悟。等孙长老的专举真的完成,您必然也一朝顿悟,成就鬼仙了!等您尸解重回衙门,我可就真成您长辈了。”

    一句话,只说得孙长老心花怒放!

    他果然对着乔银又施了一个晚辈礼:“如此,小生谢乔真人吉言!”

    “哈哈哈哈……”

    乔银和丘小珍也被逗得大笑起来。

    原本还显得拘束的孙长老,如今也逐渐能放开了。而且今后就算再对乔银称晚辈,似乎也只当一种玩笑,不会再像从前那么生分。

    看着乔银和幕僚们聊得火热,郎先生一时也无比感慨。

    近几个月,随着丘小珍,孙长老这样突破修为的幕僚出现,洋务衙门的中坚力量正逐渐增强。

    洋务衙门打破了门派之间的隔阂。如今为了航海事业,连八部神王经都开始传授,可以说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往昔的新气象。

    “三言两句,就能消除人的隔阂!哪怕是巡府,总督,都没有如此气度啊!”

    收买人心,很多大人物都会做。但收买归收买,和真正的交心不在一个层次。

    这样的气度,是郎先生跟随祁云伟上京面圣,从皇帝身上才感受过的。

    帮孙长老祭炼好了磁铁,乔银也终于可以关心一下自己的事了。

    “郎先生,银环号怎么样了?”

    “银环号还在维护呢。”

    郎先生说着,便带着他们几个一同向船场逛去,“这次受了点轻伤,最多一年半载就能修好。不过你放心,祁大人说要补你一艘二级舰,你还记得吗?”

    “真的?”

    乔银听了,不由得加快了一点脚步。

    ……

    下午,一行人来到湖阳造船场,见大量战舰黑压压地正堆在这里。

    还能用的飘泊在港口上,开不动的被架在了岸边的船塔边,有些已经散了架的,更是堆得滩涂上到处都是。一向井井有条的洋务衙门,头一次拥挤得如此混乱。

    “咱们的船场还是太小了啊,但要扩建起来也不容易。”

    郎先生看着船场外乱七八糟的景象,忍不住直摇头。这次的战利品是多,但不能消化也是个问题。

    乔银说道:“能不能让瑚州分担一点?那里也有个船场,虽然简陋了些,好歹有点底子。”

    郎先生则是说道:“体量太小了,那边只能分担一点点。毕竟瑚州现在才五万多人。运作一个这样的船场,起码要多五到十倍的人口才够支撑下来。”

    “也对哦……”

    乔银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几十万人未必都是船工,但船工的生活必须依靠这些人维持。

    反过来,其他行业也同样需要足够的人口才能发展。你是船工,我是织匠,他是农民,可能我们一辈子都不会认识,但在整个社会生产中却谁也离不开谁。

    不过郎先生又说道:“好在洋务衙门这次得到了一定的资金,就有把船场重新改建的机遇了。这个计划在很久之前就有,只是一直因为资金问题成效不大。”

    “改建?”

    乔银似乎猜到了什么。

    郎先生说道:“不错,就是改建,扩大生产,分工更加明细化!比如现在造一艘伏浪号,前后得五年,如果工场扩建,先花一年把龙骨造好,就能放到下一间场房造肋骨,第三年再放到后面的场房完成后续。而前两间场房能继续造龙骨,拼肋骨,一艘大舰造出来还是五年,但连续运作就能一年一艘!所谓后魂止而前魂又至。”

    乔银听了,说道:“真能这样生产,那简直不要太好!但场房扩大几倍,投入的成本恐怕难以承受。”

    郎先生叹了口气:“就是因为资金不足,所以我们的海军一直发展不起来!好在现在新政有了眉目,又凭白得了一笔钱财,祁大人和巡府正在加紧向朝庭催讨钱粮。只要有钱周转,正好借着修复这十几艘大舰的工程,把场房扩建出来,真正运营,那个时候也不用再惧怕东瀛了。”

    乔银点点头:“这真是难得的机遇!而且瑚州胜产木料,我看到那里开荒之后,木料堆积成山,造船的材料倒是不缺!如果不利用起来,那也太可惜了。”

    郎先生笑道:“是啊,自打洋务兴起,木料也是衙门头疼的问题。中原几千年下来,能砍的树差不多都给砍了,就连百姓的生活,都把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柴’排在第一位!要不是收复瑚州,这个难题有钱都解决不了。”

    乔银突然心中一动:“咱们的炼铁场,不是以烧煤为主吗?能不能下道令政,普及烧煤,让大家不要烧柴,把木料尽量节省下来?要知道瑚州木料虽多,但也是有限的,砍个几代人,可能又和内陆一样了。”

    郎先生则是摆了摆手:“这种事情,衙门也考虑过,但推行起来实在困难。真要实施,也得新政推行顺利,百姓日子安定富足了,才能慢慢改良他们的习惯。如果强制推行,可能现在的局面都无法维持。”

    乔银想想也是,有些政策可以推行,有些则不能。但这个问题必须要得到解决。

    大家边走边聊,郎先生朝前面指了指:“看,到了!”

    乔银也跟着抬头望了一眼,便看到了港口上停泊着的一艘巨大的战舰。

    “这就是……”

    “银河号,你的船!”

    “银河号?”

    乔银看着这艘堪比旗舰的大船,忍不住就又笑了出来,“怎么取了个这么嚣张的名字?”

    郎先生笑道:“这次能一举击退倭寇,多亏了你和孙长老改良的铁甲弹嘛!你们都爱看星星,所以祁大人说那就嚣张点,叫银河,让你们看个够。”

    说着,郎先生带着他们一同穿过趸船,来到了这艘“银河号”上。

    这是一艘实打实的二级舰,长二十二丈,宽三丈半,主桅高二十丈;楼舱和底舱都是四层,舰艏舰艉五层,而且内部空间毫无压仰,又宽又敞。

    它被俘获时,也没受到什么损害,各项设施都十分完好。所以船场只是做了日常维护,整改了和风建筑,就变成了大肃的战舰。

    乔银用手摸了摸舱板:“这艘船比瑚州号还要新啊,好像刚出场才不久。”

    郎先生也说道:“的确如此,不过它未必比瑚州号要好。东瀛打造战舰有些心急,它的木料没有荫放到最佳,所以使用寿命估计不会比瑚州号长久。”

    乔银听了,未免觉得有些遗憾。

    “那个东乡隆胜,不是雷劫高手吗?他怎么不事先把木料洗炼一下?”

    郎先生有些好笑:“人家是大名,怎么可能干这种粗活?这都是下人才干的。”

    “有能力不用,活该打败仗。”

    乔银也有些好笑,“既然如此,就只好由我来帮忙洗炼了!谁让我喜欢船呢?”

    郎先生看了他一眼,忍不住哟了一声。

    “这里还有十几艘倭舰,很多木料都存在这种问题。你既然这么喜欢船,不如顺便都洗炼一遍?”

    “……”

    乔银也看了他一眼,表情变得有些古怪。他发现自己好像是中圈套了。

    这时,跟在旁边默不作声的丘小珍,却怯生生的说了一句:“师父,我能试试吗?”

    “你?”

    众人都望了她一眼。

    见丘小珍拿出了一把聚风扇:“是这样的……这把聚风扇被小银祭炼后,不光能让我分神化念,更能让我的念头融合出一丝纯阳之力!我想……”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

    郎先生捶了一下自己的巴掌,“不过,这可是非常辛苦的差事,你可得做好准备!”

    丘小珍点头道:“我不怕,只要能做点事,多学点东西,辛苦一点没什么。”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