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洲问道志
繁体版

第三十九章 擎天峰

    李灵裔独自来到擎天峰下,远望见一幕瀑布挂在前方,水声滔滔,雾气萦绕,再往上看,云气通天,那瀑布似从云上直接飞流而下一般。

    李灵裔心中有些激动,为造物之神奇而感叹,忽觉自己非在人间,那凡尘俗世,丝毫不值一提;忽而他又觉得有些落寞,身边竟无一人可以分享自己满腹的感慨,只好想象着昭云也在身边,和自己感同身受;再看一阵,又开始患得患失起来,想这壮丽的景色,是否又会有消逝的一天呢,想想那些已经逝去的名胜,心中不免有一丝遗憾。

    擎天峰位于北原中部,其东为东冥山,西为西冥山。

    北部一个山谷,常年在阴影之中,北原人称为死亡之影。

    擎天峰西南方向为金都,东南方向为两仪湖。擎天峰为北原第一高峰,也被称为天柱,北原人皆以此为北原的圣地。

    峰顶修建了一座圣殿,为天灵教圣主所居。北原百姓,以及达官贵人,甚至国王王后,都会不时上山朝拜,因此修有石阶,李灵裔沿着石阶上山,心想这得多少人力,多少年才能修成这样。

    李灵裔走了好几个小时,终于见到前方有个牌坊,上书“天灵圣地”字样,李灵裔加紧脚步。忽而眼前豁然开朗,山顶一片空地映入眼帘,奇花异草,郁郁葱葱,分外怡人。

    李灵裔心情愉悦,走到空地边缘,只看到茫茫云雾缭绕,隐约听得飞瀑击石之声。

    “这位小兄弟,今日并非礼拜之日,何以到此?”

    李灵裔循声看去,只见一个中年男子,身穿黑色敞袍,头戴小帽,正在打扫。李灵裔走了过去,眼前的建筑和金都圣堂十分相像,只是少了些浮华,多了一丝简朴。

    灵裔上前行礼,答道:“在下听闻擎天峰乃北原第一高峰,一时兴起,登上山来,打扰大师清修了。”

    那人亦还礼,道:“我并非什么大师,只是一名天灵教圣徒。小兄弟既到此地,就进来喝杯热茶,暖暖身吧。”

    李灵裔深谢,随此人进门,过了前庭,那人引李灵裔入侧边房间,倒了茶水给他。那人再度打量李灵裔,道:“看小兄弟装束,并非北原人士,不知从哪里来?”

    李灵裔答道:“我叫李灵裔,从青石洲来。”李灵裔见其看着自己的法杖,又道,“我与几个朋友要去两界州,从此地路过,故有幸上山一览风采。”

    那人笑着,示意李灵裔坐下休息,出门而去。

    李灵裔正自奇怪,不多时,只见那人引一老者进入屋来。李灵裔见那老者,年纪应在60上下,面色和蔼,须发花白,手持经书,身上亦穿黑色宽袍,只是镶有金边,头上的帽子上有黄色璎珞。

    李灵裔忙起身行礼,那老者也答礼,道:“请坐,请坐。”又转身对那男子道:“承恩,你忙去吧。”

    “是,圣主。”承恩答,退出屋外。

    老者给自己倒了杯茶,也坐下,道:“听承恩说,你叫李灵裔,来自青石洲?”

    李灵裔道:“正是。听他叫你圣主,不知。。。。。。”

    “哈哈,我叫司徒衍,是天灵教第十六任圣主代言者。圣主乃是开天辟地,造物之主。”老者虽对天灵教虔诚至极,但还是尊重别的教派,问道:“你自青石洲来,不知信奉何教?真灵还是虚灵?”

    李灵裔见问,不知其意如何,只好如实答道:“实不相瞒,我来自青石洲偏远之地,月华村。那里十分闭塞,并不信奉何教。”灵裔接着笑道:“因此大家都说我们是化外之地。”

    司徒衍显得有些失望,道:“我已多年未曾去过青石洲,既如此,你自休息吧。”

    司徒衍对李桓有些不屑,李灵裔竟未觉气恼,倒显得有些自卑,急忙道:“但晚辈倒还有些缘分,曾见过真灵教无一法师,虚灵教姜文选。”

    司徒衍的眼中忽又有了光亮,道:“哈,年轻之时,我曾游历传教,和无一法师,姜文选道长都有交流,焚香煮茗,坐而论道,受益匪浅。不知二人近来可好?”

    李灵裔道:“实不相瞒,无一法师现居真灵山,我与他只是一面之缘,并未深谈。姜文选倒是教了我许多,他先为南周国师,后来兵败,远遁元素群岛去了,现在其子姜隐任虚灵教首。”

    司徒衍叹道:“姜道长本好清净无为,后被妖人蛊惑,弃大道而修小术,终有此厄。”他又看着李灵裔道:“所谓听人言,观人行。我看小兄弟似也受二教所影响,不知修为如何?”

    李灵裔谦让道:“晚辈惶恐,我自离家以来,见闻经历,都与我之前所学不一。因此穷思苦想,始终不得要领。到守望郡遇真灵教江流子,与他交谈,受益匪浅;后又在虚灵山聆听姜文选道长教诲。”灵裔尴尬地笑了笑,道:“可叹我常自诩天资聪颖,可面对这千头万绪的大道理,着实有些混沌。”

    司徒衍道:“哦?那不妨说一说。世人总想着将世间之事一言而蔽,想来想去,往往自相矛盾,陷入迷惑之中。你也不必多想,就给我讲讲你对两教的认识和感受如何?”

    李灵裔怯怯地道:“其实我也只是略知皮毛,既然圣主这么说,那我就斗胆讲一讲自己的感受吧。”李灵裔道:

    “真灵教,言万物皆空,我们所见诸人诸事,皆是心中色相。其人本心如何,则色相亦如何。其教义多以修心为主,追求无我无色无相,超脱尘世之外。其教教义,则多为劝人向善,免堕轮回之苦,即使是万恶之人,也是尽其能而感化之。

    但我心中总是难以认同,既然万物是空,那我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既然万相皆源于本心,那本心又附着于何物呢?况且其法多以修己身心为主,以至于循善者愈善,为恶者愈恶,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因此我不能苟同。

    而虚灵教,认为天地万物,归于五行,五行归于阴阳,阴阳出于无。是以无极而生太极,太极而成阴阳。世间万物,皆出于此,是为自然。自然之道,盛极则衰,衰极则盛,周而复始,永不停止。人虽为万物之灵,但也是顺应自然而生,与鸟兽虫鱼并无区别。

    故其教义显得宽泛许多,多讲求随心所欲,追本求真,不为外物所累,号清静无为,循自然之道。

    但于我看来,凡事过于放任,终是不妥,人心苟苟,人性难测。恃强凌弱,贪嗔暴戾者,岂能不治?其教虽言循环更替,善恶有果,但人非草木,当世,当时之人岂能无恻隐之心?岂能袖手旁观?”

    司徒衍听罢,点头称赞,道:“想不到你年轻轻轻,既已有此见地。所谓得闻其道,而不失本心者,可矣。

    其实识大道者,并非其聪慧如何,而在于其所学所知之多少,所见所闻之高下。世间万物,运行和谐,其规律之妙,岂是自然所生?又岂是人心所能及?非有大能之神不能创立。

    我天灵教教义乃天神所赐,超乎世外,我且为你解说一二。天神创宇宙、万物,而至于人,人乃万物之灵,本来受天神的赐福。

    然而,随着世代变迁,世人为妖邪所惑,渐失灵性,恣情纵意,以至于纷争不止。因此天神大怒,降天灾灭世,但怜世人乃其所创,且善心未泯,故而未将人灭绝。天神化而为人,彰显其大能,传播天灵教义,以图拯救世人。”

    李灵裔初闻此说,问道:“那天灵教究竟是何教义?”

    司徒衍道:“我天灵教徒,以布道为业,世人无需多顾,但存感恩天神之心即可。”

    李灵裔道:“世人只需信奉即可?那岂不简单。”

    司徒衍道:“所谓信奉,并非表面遵从,不能嘴上祷告祈求天神庇佑,心中却不诚恳。需是心中深信不疑,但凡有一丝疑虑,都是不行的。”

    李灵裔心想,那倒是难了,我现在可就是将信将疑。

    司徒衍继续道:“天罚之日终会将领,天神的审判会降临到每个人,唯有诚心信奉天神者能获得拯救。”

    二人又谈了很久,李灵裔当日住于山上。

    次日李灵裔辞别司徒衍,返回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