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灾星小村姑,把全村都带歪了
繁体版

第三十九章 反转,傻眼

    太子对自己这位一直想要上位的二皇子也是颇为无语,就他这脑子,还跟自己争夺太子之位呢,父皇又不傻,怎么可能把大衍交到他手上。

    是以,太子从来没有把他当做自己的对手,平日里无视他也只是因为懒得跟他计较。

    一旁的萧澄也没想到二皇兄居然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萧溯这番话怎么说呢,初听有点儿道理,细想这他妈是什么狗屁道理。

    “父皇,二皇兄他只是……”萧澄站出来,他只是了半天,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替他解释。

    他知道二皇兄一直爱跟太子别苗头,但他怎么也没想到他会为了和太子作对,故意跟他唱反调。

    萧溯又不傻,已经察觉到周遭气氛的不对,他抬头看向建安帝。

    建安帝面带冷笑,“你可真是机智聪颖,居然能想出这样的对策来。

    匈奴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就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豺狼,你还想跟他们和谈。

    抱薪救火的道理文华殿的师傅没有教你嘛!”

    萧溯感受到建安帝的震怒,忙跪下,“父皇,儿臣错了。”

    其实他不大懂父皇为何生气,但他下意识地知道自己该认错,这是一种求生的直觉。

    建安帝没再看这个没脑子的儿子,看向一旁跟着他一起跪下的三儿子萧澄,“萧澄你跟你而皇兄说说,抱薪救火的道理是什么?”

    萧澄抬头看了一眼建安帝,又看了一眼身低着头的萧溯,抿了抿唇,有些犹豫地开口,“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建安帝指着跪在地上的萧溯,恨铁不成钢地说,“看看,连你弟弟都明白的道理,你居然不明白。

    匈奴就是一群狼子野心的家伙,同他们和谈,无异于是与虎谋皮,到最后,反受其害。

    匈奴自大衍立朝以来就一直是大衍的心腹之患。

    当年大衍初初建立,内忧外患,趁着大衍忙于梳理内部混乱,安抚民生,匈奴劫掠边境事件,不计其数。

    小规模的入侵难以计数,大规模的入侵,更是一双手都数不过来。

    为了震慑宵小,高祖亲去督战,却被野蛮强悍的匈奴人围了七天七夜,七天七夜啊!

    要不是当时的孟捷将军神勇,于乱军之中救回高祖,如今有没有大衍都还是另一回事!”

    建安帝越说越生气,干脆直接站了起来。

    殿内的文武百官见状纷纷跪下,高呼,“陛下息怒、”

    “息怒?”建安帝扫视一圈,“朕不知道你们当中是否有人赞同二皇子的话,但朕把话撂在这儿。

    匈奴初是中原大地的肘腋之疾,后是大衍的心腹大患。

    最大的一次,匈奴带领三十万铁骑进攻大衍,叩开了嘉峪关,杀死了嘉峪关的所有官员,大肆屠杀和劫掠大衍百姓。

    边关燃起的烽火足足烧了一个月。

    朕可以息怒,但边关因此而死百姓和将士的怒火怎么息!

    当时大衍无兵可派,无将可用,只能屈辱求和。”

    建安帝说着自御台而下,“自朕即位起,便立誓不让大衍再在匈奴面前卑躬屈膝,大衍在匈奴失去的尊严要用血来偿还。

    幸而朕英勇无双,堪比卫霍的镇北大将军,自长风带兵去往北地,匈奴再未胜过大衍一场。

    如今攻守易行,尔等何须畏畏缩缩!”

    萧溯已经从建安帝的口中知道了自己错在了哪里,此刻,他是一头的冷汗,心里怪责自己刚刚太过于莽撞,竟被太子激的胡言乱语,明明他一开始的想法同太子是一样的。

    但这世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卖后悔药的。

    此刻的萧溯不知道是否该开口,也不知道开口该说什么。

    说自己错了?那不是在太子面前低头,可不说,难道自己就在天子面前有面子了?

    萧溯知道今天这丑他是已经出了,怎么修补也无济于事了。

    “父皇,儿臣知错,是儿臣想当然了,此战应战,大衍必胜!”

    既然知道怎么修补都无济于事,这丑必出,那他当然要两者相害取其轻。

    果然,听到他这直白的道歉后,建安帝的表情微缓,但也就是微缓,他对他和太子的定位不同,蠢些便蠢些吧。

    建安帝收回他停留在他身上的视线,看向朝臣们,“朕的大衍绝对不能在匈奴面前奴颜媚骨,卑躬屈膝。

    求和?大衍绝不求和,即使匈奴主动就和,朕也要好好考虑考虑。”

    建安帝这一番话说的威武霸气,朝臣们自然是纷纷应和。

    “陛下说的是,匈奴狼子野心,大衍绝不动能退缩!”

    “要战便战,大衍难道还怕他们不成!”

    “没错!我大衍将士英勇无双,区区匈奴而已!”

    “陛下,有顾大将军坐镇嘉峪关,匈奴人休想上前一步!”

    “是啊,顾大将军可是匈奴人的噩梦,听说他的名头在匈奴是可以止小儿啼哭的。”

    ……

    建安帝看着他们志气满满,好似下一刻就能披甲上战场的样子下勾唇一笑,转身拾级而上,踏过御台,坐上龙椅。

    幽幽地说:“诸位爱卿不必如此激动,这仗顾大将军已经打完了。”

    “大区区匈奴而已,大将军定然旗开得胜……”说话的人听到建安帝的说,声音直接劈叉了,“设么!打完了?!”

    “打完了?”

    “怎么就打完了?”

    “这战报不是刚刚送来吗?”

    事情的真相很好猜,众大臣惊讶过后便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恐怕边关送来八百里加急战报并非请战战报,而是请功战报。

    “顾大将军已于五日前大挫匈奴,擒杀匈奴八万人!”建安帝面上笑意明显,这么多年了,他还是最喜欢听匈奴倒霉的消息。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边关大胜,扬我大衍国威。”孟世能高喝。

    “哈哈哈,”建安帝大笑几声,“还是丞相最会说话。

    此战,顾大将军居功至伟,立下如此大功,合该好好封赏赏赐,还有边关的将士们,此战也少不了他们的功劳。

    顾大将军已经随信寄来了诸将的战功,便由吏部负责战后的封赏吧。”

    吏部尚书从地上爬起来,“臣领旨。”

    这朝会上的大起大落的,不少人还没反应过来呢,但他们知道,此刻陛下心情十分不错,谁也不会在这个时候上赶着给自己找不痛苦啊。

    “行了,封赏的事吏部尽快拿个章程出来,今日的朝会便到这了,散朝。”

    建安帝说完便离开了,临走之前他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老二和老三,又看了眼立在一旁的太子,眉头微蹙,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

    建安帝走后,萧溯直接从地上站起来,看了眼还跪着的萧澄,念及他刚才替自己说话,也把他拽了起来。

    地下的朝臣们也纷纷起身朝外走去。

    太子看了他们二人一眼,什么也没有说,转身离去。

    但就是他这什么都没说的样子看的萧溯火气更大,他忍不住想要上去找他理论,问问他为什么看不起自己。

    是的,萧溯能够感受的到,萧泽那家伙一直没有把他看在眼里。

    他一直把他视为对手,但他确实一直无视自己,这怎么能让人不生气呢。

    萧澄见状忙伸手拦住他,“二皇兄这是要做什么。”他看了一眼左右,低声说,“二皇兄,这可不是别的地方,行事还是低调些好。”

    说话的功夫太子已经离开大殿,萧溯也听明白了他话中的意思,确实,自己不能再冲动了,父皇才刚刚斥责了自己,自己要是在这个时候再闹出点儿什么动静,父皇那边确实说不过去。

    “二皇兄,父皇还是在意你的,不然也不会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萧澄道。

    听了他的话,萧溯心想,确实如此啊,父皇虽然斥责了自己,却并未降下责罚,说明父皇还是看重自己。

    萧溯不知道的是,不责备不仅只代表看重,还代表无视。

    萧溯估计这是在大殿上,周围都是父皇的人,看了一眼萧澄,“澄弟,今日多谢你在父皇面前为我开口,你对为兄的情谊为兄都记得。”

    “二皇兄。”萧澄感动地看着萧溯。

    确实如萧溯想的那样,大殿上的人都是建安帝的人,所以,他们在大殿上发生的那些事情很快便被人传到了建安帝耳中。

    御书房内。

    建安帝刚刚命人准备些名贵药材送去边关,他眉头微皱,信上说景之受了重伤,虽然已经脱离了危险,但还不知道伤的怎么样。

    景之那孩子也算是自己看着长大的,他怎么可能不担心呢。

    “吉安,你亲自去,盯着他们多拿些珍贵的药材,再准备些滋补的圣品,准备好之后速速送去嘉峪关。”

    “是,奴才这就去办。”

    吉安刚要退下,又被建安帝叫住。

    “等等,”他想了一下,“再去太医院点一名太医去看看那个小子。”

    “顾少将军要是知道陛下这么惦记他,定然会感念陛下的。”

    建安帝唇角勾起一抹笑,“你这家伙最是会说话,行了,快去办吧。”

    “是,奴才这就去办。”

    吉安刚走,就有一个小太监进来,把建安帝走后大殿内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都告诉给了建安帝。

    听完他的汇报之后,建安帝本来勾起的嘴角拉平。

    一个个的,整天叫人不省心,老大是个独的,素来不将老二、老三放在眼里,老二是个蠢的,行事莽撞,天天就知道和老大别苗头,老三天天跟着老二混,倒是个知事的。

    幸亏他孩子生的少,不然更有的烦了。

    想想还是顾长风那个家伙好,就一个儿子,好好培养去了,也不用担心兄弟反目的问题。

    ……

    嘉峪关。

    终于闲下来的李汐打算出去转转,算算日子,她来嘉峪关的时间也不短的,但因为这样那样的愿意不是在军营就是在家里。

    素来能宅的她都有些宅不住了,见今天天气不错,便打算出去逛逛,她还没有好好看过嘉峪关呢。

    李汐锁上院门,步伐轻快地往大路上走,很多人都喜欢结伴出行,但李汐一直以来都喜欢一个人逛街。

    可能会有人觉得一个人逛街太孤单,但李汐一点儿这种感觉都没有,她反而感觉这样更轻松自在。

    不用去顾忌旁人,迁就旁人,一切随心,多好啊。

    走出巷子,还没拐入街市,李汐便听到了前方传来的叫卖声和说话声。

    可能是刚刚打了胜仗的原因,整个嘉峪关都洋溢着欢笑声。

    “为了庆祝匈奴大败,馒头一文钱两个,包子一文钱一个了。”

    “老板,你家的馒头本来不就是一文钱两个吗?”

    “可不一样,客官你仔细看看,我这馒头可比以前的大。”

    说话的人低头细细打量了一番,犹豫地说,“呃,好像是……大。”

    “对吧,虽然确实没大多少,但多少也是个心意不是,镇北军大胜,怎么也得表示表示不是。”

    李汐顺着街市往前走,街上不少摊位铺子都因为镇北军大获全胜推出了优惠活动,当然了活动的力度就跟那大了一点点的馒头一样。

    对此李汐也能理解,毕竟百姓也得挣钱不是,光从他们肯为了镇北军大胜而让利,就说明的了镇北军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李汐慢悠悠地走着,听着周围传来的叫卖声和讨价还价的声音,意外的觉得也挺有意思的。

    她唇角带笑,打算回去的时候去买上几个一文钱两个的大馒头。

    走着走着李汐看到一个熟人,她停下脚步,眼神微眯,她怎么会在这里?

    李汐看到的不是别人,正是已经改嫁的刘娘子。

    李汐躲在人群中看着她带着两个丫鬟一个婆子进了一家卖珠宝首饰的店铺。

    她穿着绸缎,头上簪着金簪,面上带笑,看上去过的不错,看来那个员外对她还不错。

    见她进了铺子,李汐没有再看,继续往前逛,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在她选择改嫁的那天就已经断了,如今再见也只是陌路人而已。

    于此同时,首饰店内。

    刘娘子让掌柜把店里最好的首饰都拿出来,掌柜看了她的穿着和身后跟着伺候的人就知道大主顾来了。

    忙笑着上前招呼,“小王,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把我们的镇店之宝都拿出来。”

    “不知道夫人你想要些什么样式的首饰?”

    “适合年轻女孩的。”刘娘子开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