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后尘
繁体版

第2章 李隆求雨被训诫,京城庙会寻朋友。

    世宗五年,天下大旱,致使土地荒芜,眼见颗粒无收,民不聊生,从朝廷到民间都希望上天降下一场透雨以解黎民干旱之灾。

    大夏国御花园里,此时的亲王李隆正带领着一群宫女太监在御花园中求雨。

    亲王李隆时年正值一十七岁,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李隆虽未成年但却心怀天下黎民苍生,眼见天下如此大旱,致使民不聊生,也欲于御花园中求得上天来一场透雨以解大旱之灾,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李隆欲要求雨,便就先安排宫女们去御花园湖中采摘荷叶,再让太监们用水缸盛了清水,清水之中又放一条鲤鱼。

    盛鲤鱼的水缸旁边则是用一白玉盆又盛清水,忙完这些还不算,又命太监于那垂柳树上折了一段垂柳树枝,拿在手中等待求雨时使用。

    一切安排妥当,便命太监们把盛有鲤鱼的水缸放于湖中小桥之上。

    然那水缸太重,累的两个抬水缸的太监气喘吁吁,虚汗连连,直喊好累。

    宫女们看着两个太监的狼狈样不由嘻嘻抿嘴而笑。

    李隆看着这群宫女太监收拾求雨之物的窘迫样也不由得打趣:“真真的笨的如同呆猪般。

    此话一出又引的宫女们嬉笑不断,一时间整个湖中小桥之上笑声连连。

    然此时的李隆却并不着急求雨,只一本正经的爬到湖边一颗垂柳树上,手搭凉棚遥望天边:“此时尚且不能惊动龙王,要待时机,要待时机。”

    观望一会忽得只见李隆从垂柳树上一跃而下,似乎颇为急迫:“时辰已到,时辰已到。”

    说话间便到了水缸旁边拿起来宫女采摘的荷叶,叶梗朝下整个的覆盖在水缸之上,然后又从太监手中拿过来垂柳树枝,把树枝一头轻轻放入白玉盆中蘸了清水小心翼翼的抖落在荷叶之上,边抖边围着水缸旋转,口中喃喃:“龙王龙王,兴云吐雾,降雨滂沱,放汝归去。”

    太监宫女们见李隆一本正经的样子甚觉好笑,平日里亲近惯了也不拘谨,竟然笑做一团。

    李隆却是一脸严肃的央求:“莫笑,莫笑,快快与我一起求雨,要虔诚,莫得罪了龙王爷。”

    宫女太监听了边笑着边随着李隆在水缸旁边一圈圈的旋转,远远看去甚是热闹。

    一群人一时间就在湖中小桥之上求雨嬉闹,御花园中笑声一片。

    正巧皇帝李乾在丞相霍定公和太监宫女簇拥之下也来到御花园中散步解忧。

    李乾远远看去只见李隆和一群宫女太监围着一个水缸打转,嬉闹不断,甚是热闹。

    皇帝李乾本就早起以来忧心重重甚是不开心,见有人在御花园中如此嬉闹,心中不由大火。

    便就信步过去欲要看个究竟。

    太监见了心中直道不好:只怕今日里亲王李隆要冲了皇帝怒气,便欲赶紧过去劝说驱离李隆。

    李乾见状便就摆手示意:不用打扰,只默默的过去。

    此时李隆和一群宫女太监正玩的兴起,哪里知道李乾正慢慢的走过来?

    待李乾到了小桥边上时有眼尖的宫女看到吓得噗通跪倒,浑身颤抖不敢说话。

    其他的宫女太监见状一起回头,只见李乾一脸怒气的站在小桥边上,也都赶紧噗通跪倒不敢再出任何动静。

    李隆只顾求雨念咒却是一概不知,依然兴致盎然的闭着眼睛口中喃喃:“龙王龙王,兴云吐雾,降雨滂沱,放汝归去。”

    喃喃之时手中柳枝不停摇动。

    旁边的太监看了早已是吓破了胆子:这如何是好?如果这样下去惹恼了皇上,只怕我们的人头都要被砍了。

    无奈李隆只顾求雨却是浑然不知,必须得想个办法阻止了他才好。

    这个太监赶紧偷偷用手去拉扯李隆的衣服边提醒李隆:皇上来了。

    李隆被太监拉扯时睁开眼睛,忽的看到李乾正站在小桥边不由大声喊道:“大哥。”

    这声大哥充满了突然之间相见的喜悦。

    然而李乾却并不应李隆的这声喊,微微侧过身子看着小桥之上的水缸:“有这么好玩吗?”

    语气之中甚是责怪。

    李隆蓦地也听出了责怪之意,知道大哥已是生气,便就赶紧解释:“这不是玩......”

    哪知李隆的话还未说完,只见李乾猛的转过身去也不在搭话李隆,头也不回的往金銮殿丹陛拂袖而去。

    丞相霍定公见皇帝愤而转身金銮殿丹陛,也只得赶紧后面跟着,行走之时却是回头看着定定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的李隆,眼里露出来慈祥之色。

    然而一天之间李隆御花园求雨之事却已传遍皇宫:求雨之时恰恰碰到御花园在丞相霍定公陪同之下散心的皇上,大旱之年,作为大夏国亲王竟然以求雨作为游戏嬉戏,遭到皇帝呵斥。

    这件事自然也很快传到皇太后耳朵里,皇太后知道后甚是气愤,便就让宫女把李隆唤到慈宁宫里当面训诫。

    李隆听宣后即便一万个不愿意,但既然是皇太后懿旨也只得依皇太后召唤到慈宁宫里问安!

    慈宁宫中皇太后对着一脸无辜的李隆大声训斥:“作为亲王眼见就要成人,可为何还这么不懂自制,竟然在这大旱之年于那御花园玩求雨游戏,你可觉得妥当?本来就有人找你把柄正愁于找不到,现在好了,自授人把柄!做为亲王做这等小孩子游戏又有何用?”

    “母后,怎么就没用?”李隆听皇太后如此训斥便就嘟嘟着嘴反驳。

    “你可知在皇宫之中有多少双眼睛看着你,有多少耳目盯着你吗?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在一瞬间被人知晓。”

    皇太后看着反驳自己的李隆苦口婆心的教导。

    “既然这样,难道我什么都不能做吗?难道我什么都不能看吗?难道我什么都不能说吗?母后,你要我怎么做!?”

    李隆终究就是个不服连连发问皇太后:“难道身为大夏国的亲王,我为皇兄力所能及的做点事也不行吗?现在天下大旱,就连民间的三岁孩童都懂得求雨,祈求上天降一场透雨好让大地湿润,庄稼生长,救黎民于水火之中,而我作为亲王做求雨之事又有何错?”

    李隆怎么也不明白自己在御花园中为民求雨就会是个错事?为什么皇兄也是因为求雨之事不开心而愤然拂袖而去?现如今母后也如此训诫自己,李隆自然从心底里不服。

    “天下大旱自然需要求雨,可求雨这种大事是朝廷的事,是当今皇上的事,与你一个亲王又有何关系?”

    皇太后见李隆如此倔强,竟然顶嘴,便就更加气愤的训斥。

    “唯独求雨之事不是你的事!”

    皇太后加重语气更加直白的点拨教导李隆。

    “天下百姓都能虔诚求雨,为什么这求雨之事不是我的事?难道我作为亲王,皇室之人,连天下百姓也不如吗?”

    李隆听皇太后如此说更加的不解,为什么自己就不能求雨?

    “你不是百姓,即便你自己当自己是百姓,你也不是一般的百姓!”

    皇太后此时也是被李隆说的气愤,语气更加严厉起来:“你如果觉得作为亲王一定要为皇上做点什么的话,不如就让自己像个女人一样好好做一些刺绣送给皇上,让皇上开心更好,只有这样,你的皇兄,当今皇上,才会真的开心!”

    皇太后甚至于气愤到指点自己的儿子李隆到底该如何做才可以让皇上真正开心。

    “为什么我要像个女人一样做刺绣送给皇兄,他才开心?可我是男人,为什么要做女人的活计?难道我要一辈子像个女人一样生活在皇宫吗?”

    李隆如何就接受的了皇太后的话,更是直接连连发问,语气中充满了不满、埋怨,但更多的是懵懂:他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他如果想让皇兄开心而不是替皇兄做点事,而是像女人一样的活着才可以。

    皇太后听着儿子问出来的这些话,看着李隆那干净眼神之中的懵懂,那心不觉被深深的刺痛:“隆儿。”

    皇太后叹口气,看着自己的儿子把语气放缓:“你父皇生前甚是疼爱于你,在你和你皇兄之间曾仔细衡量很久,最终你父皇一按你们兄弟二人秉性、以及未来执政以后对国家社稷和百姓的好与坏,二按你们兄弟二人的出身,通过许久的深思熟虑,决定把皇位传于你,也不算废长立幼,奈何那时你年龄尚小不能担当大任,无奈之下只得把皇位先且传于你大哥,也就是当今皇上。你父皇驾崩之时,一是知道以你大哥秉性执政时间长了必是祸国殃民,二是你大哥乃是废妃之子,你乃先皇嫡子,故于病榻之上传唤你大哥和史官到前,相约你大哥先行传承皇位,待你成年以后你大哥便要把皇位禅让于你,你大哥如果不答应先皇便不传位于他。你大哥当时迫于形势无奈便就在先皇病榻之前点头答应了,即便如此,先皇还是留有遗旨,以防你大哥在你成年以后不禅让皇位与你。如此这样,你大哥才做了当今皇上。但在先皇驾崩以后,你大哥做了皇上便对先皇临终之前的遗旨心里愤愤不平,时常在睡梦之中惊醒,唯恐你成年之后不得不禅让皇位与你。故这些年来,在皇宫之中,你身边四周多有你大哥耳目,你的一举一动都会传到你大哥那里。为娘的当然希望你能平安无事,做些女工,像个女人一样活着让你大哥放心,知道你无心皇位方能保你性命。可你却在御花园做皇帝所做之事,你大哥岂能开心?如此浅显道理,难道我的儿,你还不明白吗?再则说了,你可知道你今年多大了吗?转瞬便就成年,成年之后你大哥传不传位于你?这些大事岂不让你大哥寝食难安,坐立不宁吗?”

    皇太后看着一脸无辜懵懂的李隆,只得把所担心之事,一五一十的说给李隆。

    李隆听完这些,他不相信一直都疼爱他的大哥会因为先皇遗旨要置自己于死地,他从心里也不相信。

    但听皇太后如此说,李隆心里虽然起了波澜,但李隆更愿意相信当今皇上依然是和以前一样是那个深爱他的大哥。

    李隆听完皇太后的话依然赌气,他觉得是皇太后想的太多了:“好,好,孩儿就一辈子像个女人一样做刺绣吧!”

    李隆气嘟嘟的站起来起身就往慈宁宫外走。

    皇太后在后面喊李隆也不听,只气鼓鼓的从慈宁宫里出来。

    慈宁宫里皇太后看着李隆的身影不由得叹口气:“我的孩子,我一定要保护好你!你怎么就不知道自己的危险啊?”

    说话间眼睛里都是决绝的眼神!

    李隆一气之下决定出宫,他要到宫外去寻找他的朋友。李隆觉得宫外的他才是无忧无虑的,没有戒备,那些宫外的朋友才是可以真心相待的,没有任何利益纠葛!

    李隆从慈宁宫里出来便就往宫外走。

    从慈宁宫到宫外要经过演武场,此时的演武场里一片寂静,李隆走到此处时忽的想起来小时候和大哥随先皇和皇太后在此嬉闹的场景,不由得停下脚步看着寂静的演武场陷入深思。

    那时候李隆尚小,大哥李乾甚是疼爱自己,每每相见大哥总是远远的迎过来紧紧的把自己抱在怀里亲个没完。

    李隆看着演武场想着小时候和大哥在演武场嬉闹的场景,又想想御花园皇兄愤而转身而去的背影,再想想刚才母后的每一句话,李隆就觉得头大,可是不管怎样李隆都不相信大哥会害自己?

    不想了,想了心烦,不如赶紧去宫外寻好朋友玩。

    李隆叹口气,但想起来宫外的好朋友眼睛里却是突然闪出灵光,便就直奔京城庙会而去,以期在好朋友王杜和秦安这里暂且忘掉宫中烦恼。

    奈何到了王杜秦安之处,那心里被皇太后一通说却是依旧堵得慌,一时间难以舒怀,便就愁眉苦脸的坐在长廊之下眼神飘渺的看着天空。

    平日里如果出了宫,李隆定和王杜秦安二人玩的忘忽所以,经常因了玩耍忘记回宫,今日里却是懒散的如同一个病人一动不动,只是呆呆的坐在那里,王杜和秦安岂能就此忍受便就一直打趣李隆。

    “皇太后训诫于你想必定是为你好,而你却像个女人一样婆婆妈妈的,竟然因了皇太后的训诫小气到像个傻子一样直直的呆看天空。”

    “今日里又是京城佛光寺庙会,庙会之上却是又有诸多貌美小姐、恬俊的小娘子,正是一饱眼福的好时机,你只顾自的在此小气,岂不是不够朋友,让我们也不能去一饱眼福?”

    “小气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是真小气,可对于亲王来说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王杜和秦安就你来我往一人一句的抑谕李隆,只希望李隆快快好起来。

    虽然两个人不停嘴的说,可是李隆就是呆呆的坐在那里:“只是心烦,却不想动。”

    忽的只见秦安看着王杜眼睛里露出来坏笑,那王杜看到了也噗呲笑起来,也看着秦安默默的点点头。

    秦安见王杜点头便就坏笑着从怀里掏出来一本书故意把那书弄出来响声,王杜见了便就假装过来抢夺。

    秦安岂能让王杜抢夺过去,故意就往李隆面前跑,边跑边就把那本书在李隆面前晃来晃去的动。

    待李隆看见了那本书,瞬间一切烦恼就没有了,猛的站起来身也去抢夺,秦安一个转身,李隆哪那能抢夺的过来?

    “王杜,赶紧从后面抱住他!”

    抢夺不到的李隆便就急切之中央求王杜帮忙。

    王杜一看果然把李隆的情绪调动了起来,也就后面猛的抱住了秦安。

    秦安被王杜抱住之时便就笑说:“恐怕你们两个加在一起也难以从我手中夺走。”边说边就护起来手中之书。

    李隆见王杜已经抱住了秦安,机会难得,便就乘势一个猛虎下山扑向秦安。

    奈何秦安身材高大,李隆抱住秦安之时哪知那手却是够不到秦安高举起来的手里的书。

    三人一时之间就是你争我夺闹作一团。

    蓦地李隆趁秦安一个不留神一把抱住秦安的胳膊,眼看就要把那本书抢夺在手。

    秦安一看,只怕此时如果没有计策,这本书便就被李隆和王杜抢夺而去。

    说时迟,那时快,秦安心生一计,用力一甩,便把那本书高高的甩起来。

    此时再看那本书被秦安高高甩起之后,正巧又来一股大风,把那本书连甩带吹的抛出了很远。

    李隆此时眼睛就一直盯着那本书,突然看书被秦安高高甩起,便就赶紧放开秦安直盯着那本书追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