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世权臣:国贼董卓颠覆逆袭了
繁体版

第32章 骨子里的桀骜

    董卓之所以推行新政,核心目的,就是想要在这个混乱的汉末当个革命家。

    除了终结乱世,还有想彻底改变这个不公平世界的意思。

    只是这个目的,如今唯有自己能知道。

    毕竟思想太过超前,不是他不愿意告诉刘艾和蔡邕。

    是告诉了,他们未必接受得了。

    平心而论,封建主义的皇权,董卓并不认同。相比于古代,他更喜欢后世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社会。

    毕竟身为后世的穿越者,董卓有些话,放在当代根本就不能说。

    “你们这些辅弼汉室的朝臣,说士大夫是霍乱汉末的罪魁祸首,这点的确没错。”

    “然而放到最初的中兴时代,难道他们的力量,一开始就这么强么?”

    “当时的他们,就只是借助扶植汉光武帝刘秀,成为建立东汉王朝的功臣,正式走上历史舞台的贵族阶级而已。”

    “那时候,他们仅仅只是有钱而已。”

    “他们敢像现在这样,凭借一己之力,胆大包天的剥削农民、兼并土地。垄断文化,垄断仕途么?”

    “归根究底,还不是皇权对他们这些功臣不讲法律、毫无底线的放纵所致。”

    “现在皇权受损,你们开始打压士大夫了。”

    “告诉你,晚了。”

    “汽车撞墙了,你知道拐了;股票涨起来,你知道买了;犯错误判刑了,你知道悔改了。大鼻涕流到嘴里,你想起来甩了。”

    “我不说,你还以为酸奶呢吧你啊?”

    不得不承认,这一世穿越汉末的董卓,其实是个“愤青儿”。

    只是这些藏在心里的话要是说出来,其实就等同于“杠精”。而且不得不承认,也的确有违自己这一世辅弼汉室的人设。

    可是平心而论,就个人的观点而言,董卓的确不喜欢刘秀。

    这个所谓的不喜欢,其实谈不上不认同。毕竟人家再怎么说,也是中兴了汉王朝,建立东汉的一方雄主。

    即便如此,他放纵士族。为后世的汉末衰败埋下伏笔,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董卓看来,以历史的价值观审视一个人,需要的是公平。而并不是个人主义,对于偶像的顶礼膜拜。

    好的,固然要承认;至于不好的,也要承认。

    就比如,汉末三国被后世无比尊崇的诸葛亮……

    只要是人,都会犯错误。

    如何审视犯下的错误,就是至关重要的另一个问题了。

    身为这一世的泥腿子出身,董卓讨厌当代乃至后世人,不顾历史背景、不依靠社会形势的局面,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评价历史人物。

    关键是动不动,就以圣人的标准做出衡量。

    殊不知乱世之下,易子而食都是常态。老百姓连饭都吃不起,你却还要侃侃而谈的让他们重视所谓的礼教。

    诸如此论,提出这样言论的人。

    和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却剥削穷苦大众、评论世间众生的伪善国贼士大夫,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对于这种人,董卓是掐半拉眼珠子看不上的。

    然而话虽如此,历史的发展和轨迹,却不可逆。

    如今的董卓,拥有超前的思维,但又能怎样?

    当世的大环境如此,自己就算再有本事,也不能逆天而行。只能依照形势慢慢的看,之后适当变通、尽可能选择人畜无害的循序渐进。

    稍有不慎,自己挫骨扬灰不说,还会被彻底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毕竟思想太过超前,依照董卓这一世一路走来的经历而言,其实要是彻底暴露显然并不是什么好事。

    贤臣怎样,诸如刘艾、蔡邕,也都拥护皇权。

    莫说士大夫和权贵,即便是他们,只怕届时也完全容不下自己。

    想玩革命,谈何容易?

    毕竟相比于后世的如今,那可是跨越了整整两千年的存在啊。

    诸如董卓,也不敢造次。因此,只能把自己的意见保留。更何况能不能在未来实现自己堪称宏伟蓝图般的理想,到现在都还是个未知数。

    “如今解决眼下的问题,才是关键。”

    决心已定,董卓调整情绪,再度在刘艾的面前把自己的态度放的很低。

    “皇叔啊,如今关中之地,军政大权尽在我手。”

    “我不明白,这里不是颍川,也没有曾经皇都那么多的士大夫与贵族。而朝中百官,历经几次打压,基本此时也不敢对我有所造次。”

    “如此局面之下,我不知道权贵和士大夫们还有什么把戏能够干涉其中。”

    董卓眉头紧锁,直接向刘艾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刘艾苦笑摇头,看着董卓忍不住一声叹息。

    “我的董太师啊,你真的是太低估士大夫和权贵的手段了。”

    “你说的不错,当今的关中,的确军政尽在你一人之手。况且这里也的确不像颍川,可以任由权贵和士大夫肆意妄为。”

    “然而自我朝东汉复兴,士大夫和权贵已然历朝两百余年。”

    “他们的渗透力以及手段,不是你能想象得到的。”

    “就比如说如今的关中,仅仅不是权贵与士大夫的中央核心颍川而已。尽管这里并非遍地贵族,但显然还有世家豪强。”

    “别的不提,凉州三明的皇甫家和张家,岂非都在关中、个个权势煊赫。”

    “除此之外,还有支持太师的段家。他们这些人,都是边疆武人。甚至要论立场,都是和士大夫集团处于绝对对立的态势。”

    “但你有没有发现,他们盘剥民众的手段,其实是和士大夫、权贵完全相同?”

    “今番太师国事一出,我恐怕这些原本支持太师的地方豪强,会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直接跳反。而他们的手,也绝对会伸到蔡公所执掌的书院中去啊。”

    “而且不无可能,会为了利益与关外的士大夫摒弃前嫌,相互合作。”

    “他们敢!!!”

    闻听这话,蔡邕第一个坐不住了。

    他“啪”得一拍桌案,直接气得浑身颤抖。然而下一刻,迎上刘艾阴翳且充满复杂目光的凝视,蔡邕原本愤然般的激怒,顷刻就变得彻底苍然无力了下来。

    “敢,他们怎么不敢……”

    一个声音,出现在蔡邕的脑海。

    瞬间让刚刚义愤填膺的他,此时像是个泄了气的皮球。

    “似如此论,此事却是不得不虑啊。”

    董卓目光深邃,手捻须髯的连连点头。

    让他不得不承认,对于这一点,刘艾的确比自己想得周全、看得通透。

    之前自己想到新政,只把反对自己的焦点放到关外中原的士大夫身上。殊不知,真正造成自己推行新政祸患和危害的,恰恰就在关中自己的身边。

    边疆武人、地方豪强……

    如同刘艾所言,虽然他们站在士大夫和权贵的对立面,但他们剥削平民的手段,的确与士大夫们有所异同。

    这些人一旦迫于利益选择跳反,那关中可就彻底乱套了。

    “怎么办?”

    董卓扪心自问。

    对于原本支持自己的段家,细思之下,董卓觉得倒是能够以权谋的手段来解决。

    毕竟段家的根据地实在西凉,而自己选择推行新政的试验田,却在关中。而且以段家多年对于自己的臣服而言,虽然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合作,甚至遇到问题,身为家主的段煨还是会优先考虑自己家族的利益。

    然而面对关中的逐渐繁荣,自己拥立皇权的尊贵身份。

    身为自己手下权臣的段煨,却不敢轻易跳反。况且除此之外,自己的子侄董越如今也一直都在西凉。

    段煨投鼠忌器,应该不会做什么。

    “由此可见,段家不足为虑。而且稳住他,我还有很多方法。似如对付吕布,我曾经使用过的‘捧杀’手段,应该在段煨这里也同样管用。”

    “此时的我,正愁新建立的士族力量薄弱。”

    “除了培养蔡邕、刘艾以外的皇亲国戚与当世大儒阶级以外,让段煨这样的豪强成为辅弼我大汉的又一股力量,或许也未尝不可。”

    “一旦辅汉之名确立,段煨就算心有异动,也会介于名声和局势选择妥协的。”

    董卓对此,看的很通透。

    毕竟相处这么多年,他很了解段煨。

    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段煨不会对自己选择造次。而自己一直防备他,也仅仅只为了以防万一的周全考虑而已。

    “诸如此论,此番推行新政最大的阻碍,还是在于同为‘凉州三明’的皇甫家和张家。”

    “这两股势力,在关中的豪强中,的确算得上最强的。”

    “如果不想办法彻底搞定他们,新政的推行,终究面临掣肘般的肘腋之患。”

    “制衡或者收买么?诸如此论,张家还好说,但是皇甫嵩那老家伙就……”

    董卓手捻须髯,双目微眯,脸色面沉似水。

    直觉告诉他,想要解决这一切问题,终究还是逃不过关键性的一个字。

    “没错,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