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崇祯只想作死
繁体版

第五十一章:断了辽饷

    “其实我们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我是袁崇焕的座师,而你们是袁崇焕曾经带过去的兵,你觉得陛下会放过我们吗?”

    韩爌看着众人,语气低沉的说道。

    当务之急,必须要争取到辽兵,必须要与辽兵共进退,必须要把辽兵绑在一起,绑在同一条船上。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分化风险,不然的话,只剩下身死道消了。

    祖大寿等人在听了韩爌说的这些话之后,内心也打起了鼓。

    最终,在韩爌的劝说之下,祖大寿等人也被说服。

    不过,祖大寿等人还是很聪明的。

    虽然选择与韩爌共进退,但他并没有一味的听从韩爌的指挥,甚至与韩爌约法三章。

    第一条,韩爌不能干涉辽兵的动向。

    第二条,辽兵不做出任何不利于朝廷的事。

    祖大寿也不傻,虽说袁崇焕现在被打入死牢,但目前崇祯并没有对辽兵动手的迹象。

    要是崇祯没有这个打算,而他们又和韩爌一条道走到黑,那不就完了吗?

    所以,这两条就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后路。

    ……

    韩爌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

    可不曾想,他早就被曹化淳带人监视起来了。

    而他去找辽兵的事,也在第一时间被曹化淳告知给了崇祯。

    御书房中,曹化淳站在崇祯面前,说道:“皇爷,内阁首辅韩爌去找辽兵了!”

    崇祯看向曹化淳,道:“去找辽兵?!他去找辽兵干什么?!”

    “回皇爷,袁崇焕是辽东督师,与辽兵之间的关系很深,与祖大寿这些辽兵将领关系也很莫逆,而这次皇爷将袁崇焕打入死牢,但又没有向辽兵说明情况,那这辽兵心中定然会生出一些不太好低的想法。

    韩爌是袁崇焕的座师,加之这次袁崇焕刺杀皇爷的事情韩爌也有很深的参与,现在皇爷公开处理袁崇焕,肯定会让韩爌等人心惊胆战,人一急,就容易出现问题,奴婢认为,这个韩爌很有可能是去拉拢辽兵,甚至对皇爷不利!”

    曹化淳分析的很有道理,几乎就把事情的真相分析出来。

    崇祯听得很认真,但也仅限于刚开始的时候。

    听着听着,崇祯的注意力就放在了辽东很有可能对他不利。

    对他不利?

    能有多么不利?

    要是不利的话,是不是也会像袁崇焕那样对他动手?

    要是动手的话,那自己是不是可以趁机送死?从而赚取赔偿金回家?

    想到此处,崇祯计上心来。

    “朕听你的意思,辽东很有可能会对朕不利?你说,他们这不利,能达到什么程度?!”崇祯看向曹化淳。

    崇祯这问题让曹化淳一时间有些不知怎么回答。

    能达到什么程度,曹化淳也不清楚,他没和辽兵打过交道。

    不过,有人和辽兵打过交道。

    “皇爷,奴婢和辽兵没打过交道,满将军之前就在辽东做事,不如将他找来问问?!”曹化淳说道。

    “好,那就去将满桂找来!”崇祯说道。

    曹化淳连忙去找满桂。

    不多时,满桂站在了崇祯面前。

    当崇祯将心中的疑问问出来后,满桂说道:“回禀陛下,辽东兵马虽然和袁崇焕牵扯的够深,但他们本质上和其他地方的兵马差不多,只不过就是军中有些大小军头,他们吃的还是朝廷的军饷,吃的还是朝廷的粮食。”

    满桂说的这些话也非常正确。

    虽然在明末,辽东的那些兵马已经渐渐有了军阀的迹象。

    但其本身与明朝其他地方的兵马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只能说是有军阀化的兵了。

    “那你认为,这些辽兵要是对朕不利,能达到什么程度?!”崇祯再次问道。

    “按照刚才陛下和公公说的来看,辽东的这些兵马就算再怎么对陛下不利,也做不出袁崇焕那种倒行逆施的事情来。

    他们是武将,与文臣不同。要是他们动了刀兵,不管事成事败,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臣之前和祖大寿有过接触,此人虽然私心有些重,但还是忠心的,应该不会做出对陛下不利的事情。”满桂耐心的解释着。

    崇祯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这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要是祖大寿这人真如满桂所言,不会做出过分之举,那还怎么造反?还怎么对他不利?

    要是不能对他不利,又如何才能完成送死大计,赚取倍偿金回家?

    不行,必须要把祖大寿心中的怒火勾起来,只有这样,才能送死成功。

    崇祯构思起了逼迫辽兵造反的计划。

    但这事还是要根据事情的走向来,不能突然就来,不然的话,骗不过天道。

    “那朕问你,你觉得如今的辽兵,有哪些问题?又或者是说,辽兵的命门在哪里?!”崇祯看向满桂。

    这问题可算是问着了,满桂在辽东混了那么久,自然清楚辽兵的一些问题。

    “回陛下,问题最大的就是辽饷。”满桂说道。

    这话确实如此,明朝灭亡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财政破产。

    财政破产里面有一项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辽饷。

    自从万历末年之后,随着辽东建奴的不断做大,朝廷在辽东那边花费的军饷也日益增多。

    万历四十六年,辽兵军饷骤增三百万两,而正统年间,边地军饷平均不过二十二万两。

    自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开始,到天启元年,前后不到四年时间,光辽饷就到了一千七百二十万两,平均每年支辽饷四百多万两。

    等到了崇祯年间,尤其是己巳之变之后,更是达到了五百万两之多。

    孙承宗之所以能受到辽东兵马的爱戴,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主张修城,可修城又是极其耗费财力的事,而辽东官员就能趁机大捞特捞。

    袁崇焕能受到辽东兵马尊重,也正是因为他能向朝廷要来钱粮。

    只可惜,辽饷那么多钱,却没有多少花到实处,大多被贪污殆尽,以至于建奴不断做大。

    可以说,辽饷是辽东官员的一场狂欢。

    满桂在辽东当过兵,也深知这里面的水有多深。

    所以当崇祯问他,他便把自己知道的说了出来。

    当崇祯听到满桂的陈述之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再次涌现。

    “既然如此,那就从辽饷入手,断了辽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