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水风云
繁体版

第七回 齐俘兵感激涕零 汉大军兵临临淄

    话说韩信率领军队攻破历下城后,没有停留过久,稍加休整,第二日便率大军向齐都临淄进发。

    一路上,目之所及,皆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平坦田野。虽然现在空旷荒凉,但韩信能够想象得出,在另外三个季节,广袤田野里的庄稼是如何茂盛生长,如何籽粒饱满,如何颗粒归仓。不禁暗自感叹:没想到齐国竟如此沃野千里,物阜民丰,也难怪会长久存立,称霸一方。如果让项羽抢先进占齐国,则汉王危矣。想至此,他不由自主地用两脚磕了磕战马的肚子,催战马快走。

    从历下城逃出的齐国游兵散勇,有的三五一群,有的十几个一队,有走大道的,有走田野的,有的拖着兵器,更多的则是赤手空拳,都松松垮垮慢慢腾腾地朝临淄方向走。很快,他们就被傅宽率领的先锋部队追上,捉住,捆绑起来成为俘虏,夹在汉军队伍中跟随前进。他们非常懊恼,为什么不快一点走,如果早点加快脚步,这时或许已经到了临淄,就不会成为俘虏了。他们之所以懊恼,更多是因为害怕,前年项羽率领楚军进攻齐国时,被楚军捉住的齐军俘虏都被斩杀了,不知道这次被汉军捉住,是否也将面临相同的命运。他们都心有余悸,战战兢兢。

    傅宽的部队边走边捉,越靠近临淄,捉住的齐国兵将也就越多。既要捆绑,又要看管,再加上俘虏们心存恐惧,都低头耷脑,拖拖拉拉的不愿走,已经成为行军的累赘。傅宽见状,就派传令兵去报告韩信,向韩信请示该怎么办。

    韩信听后,也觉得是个问题。当年楚军对捉住的齐军采取了残暴的斩杀政策,引起了齐国军民的强烈反抗,现在,我们汉军应当反其道而行之,来稳定齐国军民的心。想定,便传令各军:愿意投降汉军的,立即编入部队,不愿投降的,放其离开,不得打骂侮辱,更不得随意杀害。

    传令兵回来,向傅宽禀告了韩信的新军规,傅宽便命人给齐军将士松绑。

    被释放的齐军将士揉着发麻的胳膊,愣在原地。他们不相信这是真的,既不敢逃走,也不敢询问,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是好。

    释放他们的汉军士兵见到他们这样的窘态,都笑起来,和和气气地向他们讲明了韩信对待齐国俘兵的政策和攻齐时定下的“定齐三令”。边讲边安慰他们不要害怕,是去是留,可以自由选择,绝对不会受到汉军的刁难。

    齐俘兵这才长舒一口气,感觉又重新活了一次。带着重生的喜悦,倒地磕头,痛哭流涕,替父母妻儿感激韩信的不杀之恩。有的选择了回家,更多的齐军将士见韩信的军队如此仁爱,又如此讲信义,就投降汉军,并愿意作为向临淄进军的向导。就这样,汉军一路上又陆续接收了齐国投降的兵将一千多人。

    六万多汉军浩浩荡荡行走了三天,一直没有遇到齐军的抵抗。每当经过齐军驻地,齐军将士不是被韩信的威名吓住,就是对汉军的政策有所耳闻,不敢也不愿与汉军交战,无不望风而逃。韩信的军队一路畅通无阻,如入无人之境。

    傍晚,汉军就到达距离齐都临淄只有三十里的城外。韩信见进军比预想的要顺利很多,心中大喜,传令大军就地驻扎,快速休整,为进攻临淄城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