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繁体版

第121章:不可思议,对朱长夜的猜测!

    朱雄英回道:“赶在占城国内一统之前,将占城国拿下。”

    “所以,南疆只要动荡,明军短时间内不会立刻反攻,因为从云南到京师传递消息,直到朝廷下令到云南,少说一个月时间。”

    “所以他们要利用这一个月时间,对占城动武,能不能成,这都是他们最后的机会,成了,安南便可在大明南疆实现大一统的局面,那时给大明赔礼道歉不晚。”

    “若是没拿下占城,他们一定也会给大明赔礼道歉,请求大明原谅。”

    “他们的目的不在大明南疆,而在西边占城!”

    等朱雄英说完。

    朱元璋和汤和都陷入沉默,两人皆盯着棋盘,各有所思。

    许久之后,汤和眸光熠熠:“你分析的都在理,可此小国蛮夷,会有这么高深的政治思想?”

    不知不觉中,汤和已经认同了朱雄英的说法。

    更确切来说,是认同了朱长夜所说。

    他说的不错,如果安南足够聪明,他们会这么做。

    可一个小小的番邦蛮夷而已,他们才读过几年书?

    有这种高深的战略思想吗?

    这么想着的时候。

    汤和突然愣住了,微微抬头看了一眼朱雄英,心里却有些震惊。

    他小看了朱雄英。

    虽然安南会出兵是朱长夜说的,但在讲述时,明显朱雄英也是参杂进去属于自己的观点。

    之前他一直认为朱雄英,在军备上稍逊一筹,可这一番有理有据的话提出来,汤和都忍不住有些赞叹。

    要是将这小子,放在安南去治理天下…

    汤和没想下去,因为他想到了一个可怕的念头。

    这小子若是盘踞在一方的诸侯,一定对朝廷有莫大的威胁!

    这种军事战略思想,汤和仔细回想,都忍不住心中翻滚浪花。

    而若是让他师尊跟着朱雄英一起,那….将会是更大的威胁。

    朱雄英想了想,继续侃侃而谈:“刚才我回汤爷爷,大明为啥会先在云南动武,大抵就是这个道理。”

    “抛开云南布政司这个不确定因素,我想接下来应当会是东海和北疆。”

    “大明西垂的乌思藏都司相对稳定,短时间内不会爆发矛盾,又因雪灾原因,北疆的蒙元残部,也没办法挥马度雪地去入侵大明北疆。”

    “那么接下来,就是明年开春之后二三月份的海上季风了,随着西风起,日本海上的倭奴会利用风向,入侵大明东南沿海。”

    “总体而言,大明的军备防御体系就是这样,不过倭奴不成大器,大明的兵备防御重心,应当还是在北疆。”

    朱雄英说完,再度陷入寂静。

    汤和微微张开嘴巴,眼神中带着惊愕,微微看了一眼朱元璋。

    朱元璋表情如出一辙。

    在他们看来,大明的第一场小规模战争会在东海,明年开春,倭奴大概率会对东南沿海抢劫。

    现在朝廷应当着重心,布控东南沿海的水寨和卫所。

    他们以为朱雄英,没考虑到这层面。

    可这小子不但考虑到了,还几乎将大明整个军备防御体系说的大差不差。

    这容不得两人不震惊!

    朱元璋漫不经心的看着朱雄英:“倘使你是大明朝廷掌舵人,按照你的思路,接下来你要做什么?”

    朱雄英想了想,开口道:“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朱元璋道:“未雨绸缪?在何处?”

    朱雄英道:“依旧在南疆,提前布控过去,提前下令过去,若安南主动动武,大明可灭其国!”

    言语越来越快,三人颇有指点江山的意思。

    实际也就在指点大明江山!

    朱元璋脱口道:“先前你汤爷爷告诉你,安南其国,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既如此,为何要灭其国?”

    朱雄英顿了顿,道:“小子大不敬。”

    朱元璋浑不在意,汤和也鼓励道:“但说无妨!”

    朱雄英点头,开口道:“如果大明控制住安南,那便是在中南半岛事先了军事威慑存在,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以往爷爷你确实说过这话,但时也,势也,今时不同往日。”

    “往时的大明,建国不久,重点当在国内民生建设。”

    “国朝发展二十又四年有余,国内大体平稳,那么中南半岛的军事经济价值,就能体现出来了。”

    汤和反问:“此话何解。”

    朱雄英回道:“朝廷欲出海,控制安南,便从陆路和海路,共同巩固西洋朝贡体系,安南地处国朝大陆与中南半岛的连接处,可以允当国朝经略西洋的跳板,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若能郡县安南,国朝则可以更容易地控制中南半岛,近可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

    “非但如此,因为安南国的存在,也可威胁震慑番邦,使番邦得知大明一怒,国可灭也的局面。”

    朱雄英有些口渴,又去拿着老爷子的茶杯喝了口浓茶。

    昨晚喝酒喝太多了,现在依旧口干舌燥。

    不过古怪的是,老爷子这次没阻止朱雄英喝他的浓茶。

    等朱雄英还要再说的时候,他赫然发现朱元璋和汤和都呆怔在原地,面色复杂不一,眼神带着浓浓精光。

    “这个.…咳咳,通过师尊教的东西,我给推导一些出来了。”

    朱雄英挠挠头:“小子浅薄之见,两位老爷子莫笑话。”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咽了咽口水,看着朱雄英道:“你这见解,可一点不浅薄。”

    汤和也点头,目露精光的看着朱雄英,眸子中带着深深的赞叹:“小子不得了!咱小瞧你了!你师尊怕是看出你才能了,才把你往这方面去教导,厉害,太厉害了!”

    “使得你这一番话说的,令咱无言以对!”

    啥意思?

    朱雄英不知道两位老爷子在打啥机锋,这是认同自己的观点?

    短暂沉默之后,朱元璋道:“国大而处礼,无礼辱小国,必被谴也。”

    “国朝地大物博,如何主动出兵?此非治国之道。”

    朱雄英反驳道:“无礼而侮大国呢?不是说可亡矣吗?”

    朱元璋笑着道:“小子,你就这么笃定安南,敢对大明动武?”

    朱雄英:“….…”

    刚才一顿分析猛如虎,合着你们都没朝心上去啊?

    算了。

    朱雄英也不浪费口舌了,笑着道:“我去给两位老爷子,去御膳房带点早饭,顺便在皇宫跑一圈出出汗!”

    朱元璋宠佞道:“去吧。”

    望着朱雄英离去的背影,朱元璋的脸色平静下来,看着汤和道:“此子何如?”

    汤和由衷感慨:“此陛下麒麟孙也!”

    ….….…….….…

    李景隆回到府邸,连日来的舟车劳顿,从武昌到应天,又是骑马又是坐船,早已让他疲惫不堪。

    这两日安安稳稳的睡了一场好觉,今早起来,精神抖擞。

    府上管事兴高采烈的找到李景隆。

    “老爷,天云观朱长夜朱观主,托他的弟子,给您回了点礼,让你莫要嫌弃。”

    李景隆赶紧道:“不嫌弃不嫌弃!送了点啥?拿过来!”

    管事急忙叫人,将麻袋小心翼翼抬过来。

    袁氏也从侧院走了过来,看到李景隆便道:“相公,今天咋起这么早?这是啥?”

    李景隆喜滋滋的道:“咱朱爷给的一些回礼!朱爷他….这真是太有心了啊!给咱小辈都那么好,佩服佩服!”

    袁氏没好气的白他一眼:“相公,你这太过了,回礼不是正常的么?这有佩服的?再说了,朱观主他老人家也不在这,你瞎吹他也听不到,有必要么?”

    李景降拉着脸,哼道:“妇人之见!你懂个屁!旁人回礼,那叫回礼,我朱爷回礼,这是恩赐!”

    袁氏不解:“这是啥话,相公你是国公,他朱观主还是太上皇不成?怎么就是恩赐了?这话说的,好像咱低人一等一样.…”

    话没说完,就看李景隆脸色已经变的阴沉可怕,袁氏连连道:“妾身失礼,失礼。”

    李景隆哼道:“老子告诉你,不要仗着老子对你宠佞,你踏马就胡言乱语,以后胆敢说朱怀一句不是,老子抽死你!”

    袁氏被吓了不轻,赶忙连连道歉。

    “妾身女人家,不识大体,相公不要和妾身一般见识。”

    李景隆这才点点头,语重心长的道:“我告诉你,咱老李家以后能不能发达,可都要仰仗朱爷他老人家了。”

    嘶!

    袁氏倒吸凉气:“老爷,您上次就对朱观主那般敬重,这朱观主,究竟是谁啊?”

    李景隆呵呵道:“不该问的莫问。”

    “好好好!老爷咱看看朱观主送了点啥?”

    李景隆嗯了一声,道:“打开看看。”

    麻袋被打开,里面十几个圆滚滚的大西瓜赫然在列。

    袁氏和李景隆倏地瞪大眼睛:“我去!”

    李景隆惊呼道:“大冬天的哪来这么多西瓜?”

    管事忙不迭道:“听闻是朱观主自己后院给种的。”

    我靠!

    李景隆眼珠子都要凸出来了,惊叹道:“朱爷真是神了,厉害厉害!”

    李景隆府邸外,他的下属王清泉拎着篮子,篮子是精心包装过的,显得格外精致。

    “劳烦去通报曹国公一声,说下官有些礼品要亲手交给曹国公。”

    没多时,王清泉便被带到后院,见到李景隆,便弯腰道:“下官指挥佥事王清泉,见过大都督。”

    李景隆点头:“找本官何事啊?”

    王清泉赶紧道:“下官体恤大都督舟车劳顿,特送了点心意给大都督尝鲜。”

    李景隆蹙眉:“王大人,本将两袖清风,这是众所周知的,再说了,咱皇上可是三令五申,要求官僚不可相互谄媚送礼,此风不可长,你也莫要以身试法!”

    李景隆语气有些重。

    说实话,对于王清泉,李景隆也不敢拿他怎么样,毕竟和宫里面的某些皇亲国戚沾亲带故,训斥一下就行。

    大明后宫的外戚,和皇帝的外戚,是两码事。

    后宫的外戚是没啥权柄的,但老爷子自己的外戚同乡,无不是位高权重。

    这也侧面反应出大明初期的现状,后宫妃子的地位,比想象中的低了很多很多。

    王清泉属于后宫的外戚,职末位低,所以需要交好李景隆这样的勋贵。

    他忙不迭道:“李大人误会了,下官这些,都是寻常小吃食,并不是金银财物,也是让李大人尝个鲜的。”

    “哦?”李景隆好奇的道:“是啥?”

    王清泉笑着道:“此物,在夏日常见,冬天可是稀罕,下官敢保证,李大人是没见过的。”

    他拍了拍手上精美的篮子,道:“李大人不妨亲自打开看看,想来李大人会喜欢的。”

    李景隆哦了一声,见王清泉神神秘秘的样子,便亲自揭开篮筐。

    西瓜?

    李景隆指着地上的麻袋:“这叫不常见吗?本官少读书,你莫骗我。”

    王清泉有些狐疑,然后寻常李景隆指的地方看去。

    地上有麻袋,里面的西瓜更若隐若现。

    刚才他还怎么注意,现在看到之后,他面色顿时凝固住了。

    “啊,这….这个.…下官失策。”

    这西瓜,哪儿来的,王清泉自然知道。

    他在市面上花大价钱买来的,西瓜来自天云观,李景隆有那么多西瓜….不像是买的,因为这比市面上还多,那天云观观主,想来是为了讨好李景隆送来的西瓜。

    为了巴结李景隆,那天云观观主朱长夜,也是不折手段了。

    可这也不对啊!

    上次他见到的情况,明明是李景隆对朱长夜万分客气的样子….嘶!

    他想明白了!

    想来上次,朱长夜可能送了李景隆更加贵重的礼品,才能让李景隆那么礼贤下士吧!

    毕竟朱长夜是一名道士,是平民百姓,而最近天云观赚了很多钱,他的天云观有这个财力!

    这么想着,他面颊有些黑。

    没想到一名道士,为了利益,如此不折手段。

    只是他为啥,要这么不遗余力的巴结李景隆?

    哦,懂了,方便在应天行商!

    毕竟是天云观到处赚钱,没打通关系是不行的.…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