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暴君
繁体版

第十六章 王道霸道

    今天来东宫上课的是内阁首辅大学士刘健。

    刘健师从大儒薛瑄,于明英宗天顺四年登进士第,历庶吉士、翰林编修、翰林修撰、少詹事,并担任过老爹年少时的讲官。

    现如今他是内阁首辅大学士,还挂着少师兼太子太师、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的头衔,妥妥的大明文官第一人。

    老爹经常说刘健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小老头,谁要是敢蛊惑皇帝,他能指着那人鼻子骂。

    朱厚照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上,武宗即位后,耽于享乐,刘健联合群臣奏请诛杀宦官刘瑾等“八虎”。

    只是这事并未成功,刘健只得致仕归家。不久,便被列为“奸党”之首,后削籍为民。

    整理好了衣服,朱厚照带着刘瑾就来到了文华殿。

    刘健已经在等着了,还时不时的摇头晃脑地跟着朗朗读书声念诵着:“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刘师!“朱厚照一丝不苟的躬身行礼。

    刘健也躬身还礼,“臣见过殿下。”

    “刘师请坐。”朱厚照笑着问道:“今日那些孩子在学什么?”

    “今日所学,乃是人生四戒。前不久刚上过课,不知殿下是否还记得?”刘健突然问了这么一句,眼神中透露着狡黠的光芒。

    朱厚照郁闷了一下。

    这算不算是随堂小测?

    “孔夫子告诫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真凭实据,不能胡乱揣度。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听到有人说三道四,问他从哪得来的,有何凭据,则哑口无言。宋高宗怀疑岳飞不忠,纵容秦桧构陷,制造了千古冤狱,自毁长城。”

    “孔夫子还劝我们不要主观武断。有的人自以为是,行事武断,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或者不许别人发表意见。这样做非常容易犯错误,引发严重后果。这种人如若不是领导还好,即便是做错了事情也不会波及他人。但若让他掌握着一定的权力,那他害的可就不止一人了。”

    “再次是“毋固”,即不要固执。造成人们固执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为了自己的面子,硬是不肯回头认错。”

    “最后,孔夫子告诫我们,做人不能过于自大,要懂得低调行事,谦虚做人。孔子提倡谦恭有度的待人方式,无论对方是谁都要恭谦有礼。正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

    刘健点了点头,笑着夸赞道:“殿下不仅记性好,悟性也极高。”

    旁边的刘瑾垮了一张脸,脑子飞快转着,想着等下课了带太子去哪里玩好玩的。太子这么认真读书对他这个太监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如今殿下熟读《论语》,那臣今日便来讲解《春秋》吧。”

    来自后世的朱厚照没少读《春秋》。《春秋》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是中国春秋时期的编年体史书。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

    《春秋》不仅是史书,记载了大量的战争案例,描写相当详细,还是一部兵法,记载了交战国战争发生前后的变化,以及列国对这场战争的看法,略微涉及到了战略层面上的东西,比一般的兵书讲的还要深刻。

    很多名将都喜欢读《春秋》,关羽就是最著名的例子。

    等过段时间那些小孩读完了《论语》,就可以读《春秋》学兵法了。

    想到此,朱厚照笑着点了点头,“刘师请讲。”

    刘健讲了很多,最后引用“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作为结尾。

    朱厚照一边听一边点头。

    《春秋》就是帝王之术,这里面主要是王道霸道以及厚黑学。

    刚刚刘健讲的这些,主要就是两个字——平衡。

    凡事都有两面,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一直注意并提倡在相反的两个方面之间寻求平衡。按照传统的观点,失去平衡,偏重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事情就会出毛病。阴阳调和,刚柔相济,事情就会烦利发展,兴旺发达。

    就像文官和太监,都是皇帝的治国工具,平衡才最重要。没有绝对的对错,谁的屁股底下都不敢干净。平衡才是王道,如果一家独大,谁都好不了。

    因为平衡律是宇宙间的一条普遍规律。

    像老爹这样宽大仁慈,并不意味著软弱。它实际既体现了胸襟和气度,也体现了涵养与明智。宽大为怀,是为了征服人心,使人心服,也是自信心的表现,可以当作笼络人心的“胡萝卜”。

    以后自己登基要变革的话,肯定要威猛严厉,但不意味着残忍。自己展现的决心和力度,为的是以强硬手段迫使越轨者和不法之徒循规蹈矩、遵纪守法、平等竞争。

    “过分的宽大仁慈容易使人误以为软弱,从而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比如即位前经常被两个兄弟欺负的仁宗。”朱厚照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刘健赞同的点头,“过分的威猛严厉容易导致残暴,从而引起强烈反抗,法纪大乱。”

    朱厚照补充道:“宽和与严厉相互补充调节,可以避免走极端造成的不良后果,让人们心服口服地遵纪守法。”

    刘健惊叹地看着面前的少年。

    太子长大了!

    那些弹劾太子的奏疏就是在胡说八道!

    朱厚照带来的惊喜不止于此,又说道:“太祖皇帝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打下这片江山何其不易?我们这些后辈子孙守成而已,如果不能努力做到最好,那怎么对得起太祖皇帝?怎么对得起天下的百姓?”

    “大明有父皇这样的明君,有诸如刘师这样的贤臣,必然能幅员辽阔,远迈汉唐,繁荣似锦,治隆唐宋!”

    看着面前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刘健心中充满了期待。

    “本宫想成为太宗那般的帝王,长枪大戟,纵横天下,四夷宾服,天下归心!”

    好!

    好一个纵横天下!

    好一个天下归心!

    刘健被深深地震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