惘汉
繁体版

第四章 郤正

    刘禅这才发现,无论是课本里写的,还是三国演义里塑造的,乃至各种历史话本,小说里的塑造的诸葛亮,和他眼前见到的这个人根本没有任何的关系。

    眼前这个人身材高大瘦削,典型的山东大脸,但绝对无法用仙风道骨这四个字来形容。

    目光炯炯,神态稳重,却也绝不是那种千古名臣的气场,或许是因为此人眼下还未开府,还远没到后来执掌蜀汉权柄那份厚重的沉淀。

    且不管刘禅怎么发呆,诸葛亮身后的众臣却是交头接耳起来。

    太子从来不管前朝的事情,这莫名其妙的过来应该是得到消息了,可这来到门前,也不进屋,直直的盯着丞相看,也不让大伙儿平身,这是啥情况啊,莫非太子因陛下战败一事,对丞相有了不满?

    诸葛亮也纳闷的看着眼前这位太子,先不管他有没有走神吧,从这位太子的眼神里,他竟然发现了对方对他的陌生感。

    幸好,太子这边随行人员中的霍弋反应的快,悄悄的拉了拉刘禅的衣袖,总算是把这位不着调的太子从爪洼国又拉了回来。

    “嗯?噢!嗯哼!是本宫失礼了!丞相和诸位卿家请起,大家过堂一叙。”

    刘太子微笑道,却是顺手虚扶了一把诸葛亮,待后者起身后,和其并肩越过众人,向门内走去。

    见此诸葛亮虽然诧异,但也没说什么,随着刘禅一同进门。

    进屋分宾主坐定以后,众人本以为太子有什么话要说,却发现堂上这位太子殿下,却是像个木雕似的,反而一言不发起来了。

    众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齐齐看向诸葛丞相。

    “不知殿下今日前来,是有何示下?”丞相也被刘禅这副样子弄得有点莫名其妙,只好轻轻一问。

    “哦,听说汉军大败,本宫心中忧虑不堪,却是年轻无智,只好亲自前来尚书台,看看诸位先生有没有什么法子能挽救眼下的局面。”刘禅答道,并做出了一幅愁眉苦脸的样子。

    哦,原来是为了这事儿,众人心中稍定,毕竟这个事情刚刚才议论完,已有定论。

    尚书令刘巴自是越众而出,又是压抑着轻咳了数声,才勉力将刚才尚书台的安排,一一汇报给了太子。

    当然了,临了肯定还加了一句,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太子殿下斧正云云。

    刘禅……只是个挂科无数的穿越众,他懂个屁的军国大事,一听众人已有安排,也想不出比这更好的办法,自是欣然颔首同意,并轻轻说道:

    “嗯,就依诸卿所请,如此行事即可!”

    说完又没话了。

    众人更是纳闷了,要知道两汉四百年来太子的政治地位是很尴尬的,有多少太子牵涉到敏感的皇权争斗中下台的,更何况最让皇帝忌讳的,不就是太子结交外臣么,老子都还没死呢,你想干什么?

    所以这位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爷今天破天荒的来到尚书台到底是想干什么?

    是,皇帝是大败下落不明,身为太子过来坐镇也算题中之意,不过你丫过来什么话都不说,什么事也不理,就听了一通大家的汇报,然后来了一句准卿所请,你丫是什么意思?

    莫非是想乘着皇帝不在搞事情?

    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都被刘禅这副样子给搞懵了,心中竟然有些暗恨起伊机伯来,太子如此仁孝之人,交给他才多久,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但眼下,除了一些怀疑的目光外,众人一下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也不能这么干坐着,想了一下,诸葛亮决定开口,可当他刚张开嘴,却是从上头飘忽忽的传来话语:

    “丞相此去鱼复,既然汉中有魏卿,南中有李卿,尚书台有子初、季休、伯苗等卿家辅佐,还有太傅许卿在,本宫稍安。”

    “然若事有不协,内外必须要有一总掌之人,不知道遇事之时本宫终以谁人意见为准?”

    诸葛亮一听,恍然大悟,这道确实是个事情,于是拱手恳切应对:

    “殿下莫忧,臣走之后,治中从事杨洪杨季休可为依赖!”

    ………

    “是郤正给殿下报的信?”

    深夜,丞相府,诸葛亮正面见一人,正是太子洗马董允。

    “是!”

    “这人现任秘书吏吧?是何出身?”

    “是的,郤吏员祖籍河南偃师,早年家贫,其祖父郤俭原为益州刺史,为黄巾军所杀。”

    “其父郤揖,从孟达而降了逆魏,其母改嫁。”

    “虽是孤苦无依,此人却是博览群书,善写文章,因而被朝廷征用。”

    “至于他是何时与太子相交,却是不得而知。”董允恳切答道。

    “郤正…….”诸葛亮轻握手中茶盏,竟是一饮而尽,他倒是不意外有人会联络太子,毕竟陛下已六旬有余,除太子外,诸皇子还年幼,无人可与太子争夺储位。

    所以众人有从龙之心,也是人之常情,只不过今日堂上太子那陌生的眼神,却是让这位大汉丞相一时有些疑惑。

    “太子最近有何异常事发生吗?”

    “太子近日随尹机伯学左转,又于射山学射,每日一学,十日一射,未曾落课,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董允恳切应对。

    “这便是奇怪了。”诸葛亮拿起一暖壶,竟是揉捏着光滑壶璧,这才开口问道。

    “真无事发生?”

    “确实无事!”董允仔细又想了想,猛的又想起什么来,神情一变,却是犹疑应道:

    “倒有一事,下臣也不知道算不算。”

    “细细说来。”

    “据闻太子进来在宫中,不知怎得,生活习性突然变化不少,舍人霍弋与太子一同读书时,闻得太子曾自语‘本宫记不得过往许多事’,霍舍人以为是笑谈,就没理会。”

    “记不得过往许多事?”诸葛亮一怔,却是大惊失色说到:

    “殿下失忆了?”

    “下臣不知,太子性简,一直安住宫中,外面的大臣本来也认不得几个,至于学识课业,这些天看来,也并未落下,所以下臣不敢揣测。”

    诸葛亮闻言,却是收了收心神,又搓摸着暖壶,在渺渺檀香前静思,片刻后却是有了决断。

    “太子乃国本,兹事体大,此事不可让第三人知晓,待吾细细观之再论。”

    “那个郤正……先放着吧,待吾先去鱼腹处理诸事,待回成都再来论处。”

    “你帮我好生盯着这个郤正,看看其品性如何。”

    “诺!”董允闻言一拱,躬身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