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道祖
繁体版

第1章 《道德经》

    陈国。

    南华郡沧溟山。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山中水潭之旁,一个大约十六七岁的少年,身穿粗布短衫,面相清秀,捧着一本书册,正自细细研读。

    少年身旁还有一只小貂,这貂通体雪白,黑黝黝的小眼珠,随着少年诵读,也自转来转去,显得极有灵性。

    书册并不厚,全本不过五千余言,少年即便再是仔细,没过半个时辰,便也全部看完。

    随着最后一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念完之后,小雪貂轻声叫唤了一声,一跃便跳入了少年背后的药笼之中。

    少年微微一笑,合上书册,此时才看到,那书册封皮之上有三个极有韵味的大字《道德经》。

    “这样的智慧之书,恐怕只有那些传说中的仙师才能写的出来,也不知这位李耳前辈是个什么样的人?”

    想起自机缘得到《道德经》后这数年的经历,许阳只觉得好似在做梦一般。

    他出身贫寒,自小父母双亡,被同宗的叔父收养,十二岁时养父托了些关系,将他送入县城当了个药铺的学徒伙计。

    许阳自小就有些机灵,加上养父一家虽然待他不差,但终究不是亲生,待他和弟弟妹妹们还是有些差别,这便让他自小养成了察言观色的习惯。

    凭着这机灵劲和从小养成的察言观色,到了县里,不过数月,便得到了坐馆大夫,徐先生的看重,被收为弟子,正式学习辩药制药的知识。

    也是从这时候起,许阳开始有了些工钱。

    和其他师兄们,发了工钱就去享受不同,许阳将大部分钱委托进城的叔叔伯伯带回去交给养父,自己留下一小部分,而这小部分他也不舍得乱花,都是用来去书铺里借阅书籍。

    如此过了一年,因为聪慧且肯钻研,徐先生正式开始传授许阳医术,工钱自然也就比当初又多了一些。

    有一日,许阳发了工钱,正准备托人将钱送回家中之时,突然看到城中来了一位陌生的道长正在卖书,那书摊之上,只有这一本《道德经》,且这位道长卖书的规矩很是奇怪,他并不说价钱多少,只让买书之人报价。

    如此奇怪之事,自然引得围观,许阳少年心性也被吸引。

    只见有人报价几十文,有人报价几千文,甚至还有一位城中的富户公子出于玩笑,报价百两,可这位道长都是摇头不语。

    许阳心中好奇,便问能不能观看,这位道长并不说话,只是将道经朝着许阳推了推。

    当翻开第一页看到了那句“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许阳便被深深吸引,当即掏出了所有钱财,连一个铜板也没留。

    虽然工钱比以前多了些,可许阳将大部分钱都送回了家中,故而并没有攒下多少积蓄,所有铜钱加在一起也不过数百文,这还包括了要寄回家里的。

    比他给价高的不知多少,许阳如此,也只是看到心爱之物的下意思所为,当拿出钱时,他就有些脸红,知道这点钱,恐怕是买不得。

    却不想那道人,突然说了一声:

    “道岂可衡量。”

    说罢,挥袖将许阳手中的铜板全部拿走,然后起身大笑而去。

    独留下还有些懵然的许阳拿着那《道德经》,有些不知所措。

    得了《道德经》之后,许阳便开始日日努力研读,可这道经实在太过深奥,区区五千余言,却道尽了天地万物,许阳只能日日诵读,再结合身旁所发生的一切,去理解书中所言的道。

    渐渐的,随着钻研日久,许阳发现自己越来越神明志清,好似真正开悟了智慧一般,学什么都极快,常常能举一反三,短短一年有余,就将徐先生所有医术学会,开始独自坐诊。

    又一年之后,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博得了一个小神医的名号,医术已经远远超过了徐先生。

    许阳为人谦逊有礼,即便出息了,对师父徐先生也是执礼甚恭,从未有失礼之时。

    【水利万物而不争,而万物莫能与之争。】

    许阳以从《道德经》中参悟出来的道理,为人处世,几乎无往不利,得到了与他接触过的所有人喜爱,徐先生更是如此。

    眼看许阳这个弟子天分如此之高,实在不忍他留在这个小地方蹉跎光阴,便用自己的关系,将许阳送到了郡里长河帮,跟随自己的师父,也是许阳的师公曾药师继续深造。

    而‘仙师’一词,许阳也是从这位师公口中得知,可惜再问之时,师公便闭口不再言。

    背着采集到了的药材和这死皮赖脸也要跟着自己的小雪貂,许阳脚步轻快的下了山,回到了郡城长河帮的驻地。

    长河帮驻地颇大,是两个五进的院子拆了隔墙之后,改造而成,形形色色的汉子进进出出,看到许阳之后,都会恭敬的喊上一声“小许大夫”。

    许阳也不托大,都会停下来,抱拳回上了一礼,或叫叔伯,或叫大哥。

    穿过几个院子,来到后院药房,只见一位头发有些灰白的老者正在带着几个弟子炮制药材。

    “师公。”

    老者自然就是许阳的师公,曾药师。

    “嗯,采药这些事,交给长河帮的人就行,你是大夫是炼药师,不是药童。”

    曾药师将手中的三叶花交给身旁的弟子,一边说着一边起身。

    “是,师公,孙儿要炼制的血气丸,差了一味药引,有些特殊,常人难以发现,故孙儿才亲自上山。”

    血气丸是许阳跟随曾药师学习炼药之术后,自己想出的一个丹方,能补益气血,对于修炼武功很有帮助。

    曾药师闻言,看了一眼几个年长的弟子,心中叹息了一声“天赋一物,当真是如灵根一般让人难以琢磨,常人苦学数十年,却不如天才之辈一年所得,哎...”

    经过多日,纠结,曾药师终于心中下了决定,招了招手道:

    “你跟我来。”

    许阳不敢怠慢,向几位师伯告罪一声后,连忙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