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罗剑仙
繁体版

第三百七十四章:老熊岭

    岳州之地,人烟稠密,百姓安居乐业,商贸繁荣发达。

    天下四大官窑龙,越,凤,钧,各有所长,而最为出名的则是钧窑,其次便是凤窑和龙窑。

    而岳州硕瓦镇,在岳州来说,那可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硕瓦镇是岳州一甲子年前才建起来的窑场,经过数代的努力,终于把这个小小的窑场打理得有声有色,成为了当今世上唯二的两座大型窑场之一。

    硕瓦镇出名的原因,不仅仅只是它能够造出精良瓷器,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出了个烧瓷大师耶律北月。

    没错,你没听错,就是耶律北月!

    据传闻,耶律北月年轻时候也曾拜师学艺,游历天下。

    后来认识了一位老者,并且受此人教导,从此以后便改行烧制瓷器,他烧制出的瓷器,即使放眼整个天下,也都属于绝品。

    所以,他被誉为“千古烧瓷奇才”

    但这样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却突然消失了。

    据说他离家出走去寻找仙缘了,也有人说他在一念之间飞升上界了。

    至于真假,谁也无法考证。

    总之,耶律北月已经消失好几十年了。

    这段往事,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如果不是偶尔有人提及,恐怕早已忘记,甚至连耶律北月这个名字,都很少再有人提到。

    自从耶律北月消失之后,硕瓦镇便由他儿子耶律南风接手,耶律南风也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父亲留下的偌大产业管理得井井有条。

    而且,他对待下属极为严厉,从不姑息任何人犯错误,所以硕瓦镇在耶律南风的治理下,每日里生意红火,赚钱不断。

    岳州虽比不上西蜀富饶,但也相差无几了,而且在岳州生活水平较高。

    所以,在岳州也有有很多达官贵族,豪门大户,很多文人雅士与武人豪杰聚集于此。

    一些文人骚客,或者吟诗作赋,或者弹琴抚曲,或者结交朋友,反正闲着无聊,就会到硕瓦镇这里来喝喝酒,看看书,谈论些文采风流之类的东西。

    岳州不止瓷器出名,文房四宝之一的墨与砚也是出了名的。

    岳州生产的砚名叫洮砚,以鹿台山歙石为料,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

    花纹结构十分突出,分为鱼子纹、罗纹、金晕纹、眉纹、刷丝纹等类型

    故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历来为宫廷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宝。

    馈赠亲友的佳礼,古玩库存中的奇葩,造型浑朴,浮雕、浅浮雕、半圆雕等手法是歙砚台的工艺风格和特点。

    又称洮砚甲天下。

    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有诗赞曰:

    追琢他山石,方圆一勺深,抱才唯守墨,求用每虚心。波浪因纹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帝值千金。

    《洞天青禄集》云:

    “洮砚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砚,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而洮砚被选为皇宫贡品,只有皇朝高官、文豪富商能够拥有。

    百姓只是听闻甚至难得一见,可见洮砚老坑发墨不弱于端砚老坑,但采集难度更大、石料稀有、更难获取。

    至于罣,乃是徽墨,品种繁多,主要有漆烟、油烟、松烟、全烟、净烟、减胶、加香等。

    高级漆墨,是用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十余种材料制成。

    徽墨有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丰肌腻理等特点。

    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微墨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

    需要用上百年以上的松木芯、樟树芯、等制作。

    另外徽墨除了要求极其精准的发墨技术外,还要配合极高的制墨水平。

    一般情况下,要制作出好墨来,必须有一定的经验才行,而且需要很强大的实践能力。

    徽墨的制作工艺虽然复杂,但也有优点,就是它的产量极低,而且质量上乘,很少有赝品。

    不像端砚那么容易仿冒,而且在制造的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损坏。

    选料,练烟,漂洗,和胶,杵捣,成型,晾墨,挫边,洗水,填金,每样都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与精力,所以很多时候一年半载才能制出一块徽墨。

    ………………

    老熊岭。

    杨岱又迷路了,他施法改了样貌,身上穿着一件灰布袍,头顶戴着斗笠。

    现在的他,完全就是一副穷酸书生的模样,根本看不出来他是个修道之人。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脚步踉跄,显然是累惨了。

    这老熊岭绵延数十里,到处都是参天的古树,灌木丛生,荆棘横行,人迹罕至的死亡禁区。

    杨岱徒步而来,走了足足三天三夜,也不知道翻越了多少险峻崎岖的山坡。

    他现在感觉自己的腿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双膝发软,疼痛无比,简直快要跪倒在地。

    红尘练心,修炼的过程就是在不停地挑战人体的极限。

    此时,杨岱却遇到了三个怪人。

    两男一女,身上有很重的土腥气,衣衫不像汉家风格,有点像胡风,腰后鼓鼓囊囊的

    不过,他们的眼神倒是很锐利,似乎是经常与刀剑为伍的武人。

    杨岱扫了一眼,便知道这三人都是土夫子。

    为首的汉子,背着一个黑包袱,身着江湖上很常见的短打装扮,腰间插着一柄匕首,手臂粗壮,指节粗大,应该是个习惯握枪之人。

    另外两人,女子高瘦,男子矮胖,皆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面目冷酷,目光凌厉,一看就不是普通角色。

    “三位也是混道上的?”

    杨岱站稳之后,冲他们拱手问道。

    “道上的?”

    那高瘦女子顿时笑了,笑声尖锐刺耳。

    她的嗓音有点沙哑,似乎长期干咳,嘴唇裂开,露出里面的黄牙。

    高瘦女子面相丑陋,皮肤黝黑,满脸雀斑,鼻梁塌陷,眼窝深陷,颧骨凸起,鼻孔略窄,看起来凶恶无比。

    她一开口,那两个男子就忍不住皱眉,显然是受不了她那刺耳的笑声。

    高瘦女子继续笑着,笑声依旧刺耳难听。

    杨岱暗暗摇头,看来这高瘦女子的嗓子是彻底毁掉了,估计以后说话都要靠吼,才能让人听清楚。

    高瘦女子笑够了,才慢悠悠的问道:

    “小哥儿怎么知道我们是混道上的?”

    “在这老熊岭上的,不都是土夫子吗?”

    杨岱说道。

    “你倒是挺机灵,没想到竟然还懂得察言观色。”

    高瘦女子的语气阴阳怪气,让杨岱听了很不舒服。

    为首的苗人汉子拱手用绿林中的隐语道:

    “摘星需请魁星手,搬山不搬常胜山,烧的是龙凤如意香,饮的是五湖四海水。”

    杨岱听的真切,原来他们是土夫子四门儿里的搬山派。

    搬山派暗中盗墓掘冢,一向不与外人相通往来,世上都传言搬山道人发古墓者,乃求不死仙药,未知真假。

    土夫子里的四门分别是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岭力士,发丘中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