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玄德当主公
繁体版

第七百九十一章 君择臣,然臣亦择君

    袁尚很快就召集他的族人,并率领一队精兵强将,乘着江陵城严密对北方布防之际开始南下。

    他们的首要目标是长沙。

    相比于南部四郡的其他主要县城,长沙还算是最富裕,人口最稠密的地方,而且还临着湘江,也算有一定的险要可守,开垦的土地也多。

    可以作为对抗刘俭的阵地。

    总之,这一次袁尚没有遵从袁绍的知会,他下定决心在长沙招募兵将,无论如何,他也要守住属于自己的土地。

    而在袁尚走了之后,袁绍算是彻底的没有了后顾之忧。

    他召集江陵城的诸将,仔细的巩固江陵城的城防,防备刘俭对江陵发动新的进攻。

    但是让袁绍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刘俭并不着急对江陵城发动进攻。

    他依旧是让吕布在江陵城外扩建营寨。

    同时,他仍旧让张辽、徐晃等人轮流在江陵城外的汉江上对江陵城进行抛石恐吓。

    而其余的多余动作,他却是没有再做一个。

    江陵城中的人每日生活在惶恐之中,特别是那一声一声的巨石抛掷到城内的声音,实在是让城内的军民胆颤心惊。

    期间,吕布、颜良、文丑等悍将也多次向刘俭请命,希望能够对江陵城发动总攻。

    但是刘俭却总是说再等一等,等一等,他并不着急对江陵城发动重大攻击,只是让吕布不断的在江陵的附近打造营盘。

    刘俭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他只是想尽量压后攻打江陵城的事情,也看看袁绍会做出什么样的应对,同时等江东那边的信息。

    另外,这段时间刘俭也处理了魏延与甘宁的事。

    甘宁一开始被赵云生擒活捉,虽然是不愿意投降,但是在见了刘俭之后,最终还是被刘俭的气度所折服。

    毕竟刘俭虽是这个天下的霸主,但是虚怀若谷,相比于袁绍来说,刘俭对待甘宁的态度显得更加的亲近,而且他也更能理解甘宁这样的人的内心。

    刘俭见了甘宁之后,并不直言说让他投降的事,只是设了几次宴席,邀请甘宁赴宴,并与他畅谈天下诸事。

    刘俭将朝廷这些年在天下所做的新政布局,以及他期望的未来大汉朝的样子,给甘宁大致描绘了一下。

    甘宁原先在袁绍麾下,接受的灌输都是刘俭做事是如何如何不好的,刘俭所做的事情对天下有多么多么大的弊端这样的错误思想。

    可以说,原先的他对刘俭的认识都有些跑偏了。

    而直到此时此刻,当听到刘俭讲述了他在北方所作所为的目的以及他的远大理想之后,甘宁也不由得心动了,就和昔日的严颜与张任一样,他现在才逐渐明白,刘俭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志向远大。

    不能说是高尚,但着实让人心生向往。

    刘俭也不着急让甘宁投降于自己。

    他告知甘宁,他在蜀郡的本家甘氏家族现在已经臣服于自己,并与自己的商贸协会有一定的合作关系。

    而以张任和严颜等为首的蜀中将领也已经向自己表示了效忠。

    他们这些人在蜀中的号召力以及他们本人的德行,想来甘宁也会多少知道一些的。

    所以刘俭让甘宁先返回蜀中的家族之中。

    到了蜀中之后,想必甘宁也一定会跟严家以及其他很多蜀郡的本地家族接触,通过他们知晓自己是如何治蜀的。

    想来,到时候他就会心甘情愿的回荆州找自己,为朝廷效力。

    像甘宁这样的人物,对于刘俭来说,还是要多多善用才是。

    整顿好了甘宁的事情之后,刘俭又接见了魏延。

    魏延见了刘俭之后,急忙向刘俭表示出他渴望投到刘俭麾下,为朝廷效力的心意,并表示今后一定会为刘俭竭尽全力的尽忠。

    针对魏延的表态,刘俭并没有多说什么,他只是问魏延说道:

    “汝若欲对吾尽忠,那前次在长江上易旗之行,我日后当何以应之?”

    魏延听了刘俭说的话,心顿时沉了一沉。

    他心中其实很明白,以他先前在长江上的表现,虽然帮北军攻克了南方的水军,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后续问题多多。

    魏延心中也清楚,易旗后,回头刘俭对自己一定不会有过多的信任感。

    毕竟在这个时代,临阵造反和失败投降还是两个概念的。

    在二重君主制的社会,那些不为主公奉献生命,转投他人的人,在某些程度上本来就已经很受人瞧不起了。

    而像魏延这种在临阵之前却改换门庭,背后刺主人一刀,直接导致己方大败的人,更容易受到别人的蔑视,同时新君主也不会对他产生信任。

    这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跳槽不是这个时代的惯例,属于特例。

    魏延对于这个结果很清楚,但他依旧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他知道,若是等刘俭攻克了袁绍之后,自己想要在刘俭面前建功,只怕是非常困难的。

    以自己这种年轻的资历,恐怕都入不了刘俭的法眼。

    而临阵易旗虽然会让刘俭对他颇为反感,但是他身上的功绩是抹杀不掉的。

    而以刘俭以往对待功臣的态度和他的所作所为,魏延知道他是一个是非分明,赏罚公正的人,就算他内心对自己有成见,想来也不会因为心中的芥蒂去忽视自己,贬低自己,他会承认自己的功绩的。

    经过了魏延的仔细思考,他还是决定冒险为之。

    在战场上立下大功,日后就算是刘俭不重用自己,或是因此对他有什么偏狭的看法,他也绝对不会后悔。

    当下就见魏延调整了一下心情,随即认认真真的对刘俭说道:

    “丞相可是觉得我不值得信任,觉得末将乃是背信弃义之徒,是不可重用之人?”

    刘俭笑着说道:”难道你不是吗?”

    “我是!”

    “只是相比于对于袁绍的忠义,我更明白我内心中想要寻求的是什么。”

    “某家自年轻时,就曾听闻过丞相还有关、张、赵等将军的事迹。

    “心中可谓是无比向往之。”

    “怎奈末将出身义阳,此地由袁绍执掌多年,末将成年之后,若想从军,只能投奔到袁公麾下。”

    “因为末将的家族不可能因为末将一人而随便迁移往北。”

    “但是跟随了袁公多年,末将发现袁公并不是末将心中真正所需要的那位名主。”

    “袁公行事皆以四世三公家族中人的眼光看待,从来也不能真正的做到以才取人。”

    “末将跟随袁公,感觉不到希望!”

    “然,若是等丞相平定荆州之后,再投靠到丞相麾下,却也不是末将之性情!”

    “君择臣,然臣亦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