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天子
繁体版

第15章:人选

    翌日,大天界寺,半峰亭。

    大天界寺原名大龙翔集庆寺,始建于元代,后来洪武帝灭元建明后,将大龙翔集庆寺改名天界寺,位列五山之上,以总辖天下僧尼。

    洪武二十一年,佛寺遭火焚,洪武帝下令在城南聚宝门外凤山重建。

    大天界寺规制宏敞,殿宇巍峨,寺内有金刚殿、天王殿、正佛殿、钟楼、毗卢阁、半峰亭等众多建筑,在大明的佛教界拥有超然的地位。

    而执掌此寺的便是素有“黑衣宰相”之称的道衍大师姚广孝了。

    姚广孝于元末明初之际求学名山多年,不仅通晓儒、释、道,亦对相术、兵家多有涉猎。

    洪武十五年,孝慈皇后马氏去世,诸王赴京奔丧,遭遇丧妻之痛的洪武帝朱元璋便令选高僧随侍诸王,为马皇后诵经祈福。道衍受僧人司左善世宗泐之荐,侍于燕王。

    本来,高僧侍王只为诵经,但道衍一直胸怀大志,其之所以应征,就是想趁此机会寻一雄略之主,辅佐其建下赫赫伟业,从而也成就传世美名。

    后来其人果真得偿所愿,襄助燕王朱棣靖难功成。

    朱棣登基后大封功臣,头一个想到的就是道衍,特地下旨命他还俗受封,并赐名“广孝”。

    却不料,姚广孝虽有建功立业的抱负,但对爵禄并不热衷。

    他自觉功成名就,就萌生隐退之意。故到受封之时,道衍虽接受了“姚广孝”这个俗名,但对爵位官职却一概不受,也不蓄发还俗。

    朱棣无奈,只得授他太子少师的虚衔,命其随朝辅政。

    道衍虽名为文官之首,但仍保持着出家人的身份,上朝着公服,下朝便仍穿僧衣,也不住朱棣赐的豪宅,只在城南的大天界寺礼佛修行,即便在朝堂上,他也只偶尔就国计民生发表看法,而绝不介入任何纷争。

    便是如此一个超然物外的人物,今日却难得放下佛经,于半峰亭内摆棋与人对弈,而他的对手自然是如今执掌天下的至尊永乐皇帝朱棣。

    朱棣手执白子,望着棋盘上黑白交错,杀得难解难分的两条大龙,不由一时举棋不定,思忖片刻后,他终于有所决定,随着“啪”的一声,响起了棋子撞击棋盘的清脆响声,其人终于落下子来,而他的耐性也随之耗尽。

    “老和尚,朕已经陪你手谈半日了,你是否该告诉朕你的看法,你认为何人可堪为继任之帅?”

    朱棣的目光从棋盘上移开,目光灼灼的盯着对面的枯瘦老僧肃然询问道。

    姚广孝身着皂色常服、身披黑条浅红袈裟,其人已入古稀之年,面色枯黄,颧骨凸出,脸颊和眼眶都深深地凹陷进去,显然是长年清苦所致,唯独一双眸子炯炯有神,瞳仁中迸发出灼热精光,配合他那形似三角的眼眶,真的仿若病虎一般,凌然不可侵犯。

    “陛下何苦为难我这个世外之人了?”姚广孝苦笑一声,若有深意道,“你心中既然已有人选,何必还要迟疑了?”

    朱棣闻言瞧了眼一脸从容的姚广孝,不由轻笑一声,情绪复杂道:“还是瞒不了你这老和尚,朕的确是属意张辅继任为帅。”

    姚广孝闻言笑而不语。

    朱棣见状不以为意,自顾自解释道:“朕知道,按理说,张辅虽然不错,但他毕竟资历尚浅,要让众将鹰服也不容易。可朕依旧属意于他,看重的便是他身上的那股锐气,如今靖难功成,以前的那些老兄弟要么是上了年纪已经不堪一战了,要么就是功成名就之后耽于享乐,早就失了敢战之心了。”

    朱棣说到此处神情激动道:“朕欲开疆拓土,开创一番不亚于汉武唐宗的盛世,可这些以前的老兄弟有些却已经跟不上朕的脚步了,朕欲以张辅为帅,也是存着锻炼其人,以后北征时正可用上,如此也能避免武勋青黄不接,战时无人可用。”

    “陛下用心良苦,思虑长远,贫僧心中佩服。”姚广孝看着朱棣徐徐说道,“既然陛下想得如此明白,又何必再游移不定了。”

    朱棣闻言失笑道:“此次南征乃是朕登基以来首次对外用兵,国内国外那些心怀叵测之人都在看着了,看朕的大明是否依旧强盛,朕又岂能不慎之又慎,朕今日来此,是让你这个老和尚来安朕的心的。”

    姚广孝闻言脸上毫不意外,似乎早就猜到朱棣此行的目的,他襄助朱棣登基,何尝不明白眼前的这位铁血帝王,素来乾纲独断,哪里需要听别人的意见后才能有所决定,此番不过是想借他的口来坚定其人自己的心意罢了。

    姚广孝心中既然有了成算,便也知机的配合询问道:“除了张辅,陛下还曾考虑过其他人吗?”

    朱棣闻言意有所指道:“你认为老二如何?靖难能够功成可以说多亏了他,朕没有给他储君之位,心中还是觉得亏欠他良多的,此番他一心谋求主帅之位,不仅日日入宫请安,朕还听闻他邀沐斌入府特意化解与西平侯的矛盾,可谓十分用心了。”

    姚广孝闻言不由摇了摇头,作为朱棣的谋臣,他一路见证了眼前的帝王以藩王之身成就至尊之位,他心中知道朱棣因为得位不正,心中是十分敏感的,乃是雄猜之主,这也是他为何选择急流勇退的原因,也因此,他知道朱棣心中对于汉王在军中的威望还是有所忌惮的。

    正因为如此,汉王前失储君之位,此次也会与主帅之位失之交臂。

    姚广孝收敛心中思绪,肃然道:“贫僧认为不可,汉王固然骁勇,但储位之争才落幕,为了避免之后发生不忍言之事,陛下还是不要让汉王建立殊功了,这也是为了保全汉王呀!”

    “你说得对,是朕思虑不周。”朱棣闻言仿佛才想到这点,连连颔首不及。

    “西平侯沐晟如何?”朱棣转而问道。

    姚广孝依旧摇头反驳道:“西平侯再好,他也未随陛下靖难,哪里比得上张辅忠心了。”

    朱棣闻言点了下头,语气莫名道:“是呀!此战至关重要,朕用自己人才能更放心呀!”

    朱棣说完便微笑看向姚广孝,挑眉说道:“你既然也认为张辅合适,那么便给朕想给法子,让张辅能够顺利的执掌南征帅位?”

    “原来陛下在这里等着我呀!”姚广孝闻言苦笑不已。

    “哼!”

    朱棣闻言一脸得意道:“谁让你这老和尚开始修闭口禅了,朕如今让你建言献策都十分困难了,不抛出由头,你这老和尚岂会开口?”

    姚广孝也知道今日朱棣亲身至此,他是免不了建言献策的,闻言便也顺势开口道:“贫僧听闻西平侯之子如今便在京师,陛下已经有了破局之人,想来不用我这个世外之人劳心劳力了。”

    朱棣闻言沉吟稍许,随即眼中精光一闪,一脸笑意道:“你是说借势。”

    姚广孝闻言笑着颔首。

    朱棣想通了其中的关窍,略显兴奋的说道:“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法子,如今沐晟也是主帅的有力竞争者,此番朕若将他的独子派遣到张辅帐下听令,并且再为这两家赐婚,便可借着西平侯沐氏的势来扬张辅的威望,再者,若成了儿女亲家,想来沐晟也不会为难张辅,而若是西路军的沐晟都无异议,军中又有谁人敢再质疑张辅为帅?”

    姚广孝眼见朱棣已有决策心中不由松了口气,思忖片刻后,皱眉询问道:

    “若如此,这沐斌便是张辅与沐晟之间的桥梁了,他需要有这份能力,调和东西两路大军,不知陛下可见过此子,此子年少,不知能否担当得起此番重任?”

    “朕虽只是见过一面,不过想来问题不大。”朱棣一脸笑意说道。

    随即其人见姚广孝脸有疑惑之色,便将沐斌献治藏之策的事情娓娓道来,笑着说道:“我观此子虽然年少,但是所献之策精妙绝伦,想来是个心有丘壑的智谋之士,此番让他南下,定能助张辅一臂之力。”

    姚广孝闻言不由感叹道:“如此说来,上天待沐氏何其厚也,自黔宁王起沐氏代代出俊杰,大明西南日后无忧矣!”

    朱棣闻言不由爽朗大笑,国有俊才,岂不是他这个天子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