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天子
繁体版

第9章:东宫

    文华殿。

    待胡俨与沐斌先后行礼如仪后,朱棣的目光先是快速的在沐斌的身上扫过。

    虽然他因为要议定治藏之策而无暇接见来京的沐斌,但凭着沐氏在大明所处的特殊地位,此时又值西平侯领兵南征,他心中对沐斌自然是有所关切的。

    原想之后得空再行召见却不想今日沐斌却随胡俨先一步一同入宫了。

    朱棣虽然疑惑沐斌来此的缘由,但心中实在急切得知胡俨所言的治藏方略,便暂且不提沐斌,只是询问胡俨道:

    “朕素来知道胡卿乃是敦厚君子,从来不发妄语,此番你入宫面圣,直言有治藏之策献上,朕心中期待至极,望卿速速道来。”

    “启奏陛下,此番策论非出自臣之手。”胡俨先是瞧了身旁的沐斌一眼,见此子在圣驾前依旧宠辱不惊,不由大为欣赏,笑着对朱棣直言道:“此番治藏之策乃是西平侯之子沐斌所写,臣不过是借花献佛,存着为国荐才之心而已。”

    此言一出,朱棣大为惊讶,不由再次细细打量起沐斌。

    而殿中其余众人则纷纷看向沐斌,猜度此子小小年纪,真的在治国之策上有所建树不成?

    胡俨也知沐斌年少,此事一时让人难以相信,便直接将手中的策论递给王彦,让其转交朱棣。

    朱棣接过策论,快速浏览一遍后,不由微挑眉头,脸上的喜悦难以遮掩,他再次饶有深意的看了沐斌一眼,随即对胡俨问道:

    “此间可有缘由,胡卿当向朕言明才是。”

    “臣有罪!”

    胡俨闻言先行躬身请罪,随即才将国子监广业堂中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

    朱棣听闻武勋子弟的不法事,脸上不由显出怒意来,但瞧着眼前胡俨的拘谨不安与对方终究献上了治藏之策,解了他多日的烦忧,不由暂且压下心中的怒意,语气稍缓道:

    “武勋子弟桀骜难驯,朕素来是知道的,此番事端也不能完全怪罪卿家,既然对此事,卿家已有处置,朕便不再多言。”

    胡俨闻言不由大大松了口气,能够将此事的影响消于无形,免除他的麻烦,他心中自然十分高兴,随即便庆幸今日能得遇沐斌,出得良策替他解围。

    胡俨不由感激的看了身旁的沐斌一眼,随即礼尚往来,俯身对朱棣道:

    “陛下,沐世子虽然年少,但此策极妙,臣此番携他同来,便是存了为国荐才之意,还望陛下能多加赏赐,以激励天下俊杰之士报效朝廷之心。”

    朱棣闻言笑着颔首,随即瞧着殿中其余人等一副欲探究竟的样子,便笑着吩咐身旁的王彦道:

    “将策论传递下去,让太子与诸阁臣也审阅一番。”

    王彦闻言应“是”。

    随即策论便到了太子朱高炽手中。

    朱高炽虽然因为气虚体胖,在武事上难有作为,但其人精通治政,粗略看了下策论,便一眼瞧出了沐斌所写策论的精妙之处。

    他眼中的惊讶一闪即逝,随即便脸带欣赏的瞧了沐斌一眼,心中暗自嘀咕道:“父皇曾令我宴请来京的沐斌,此番既然此人如此精彩绝伦,我当早些召他入东宫,好好亲近一番才是。”

    朱高炽心中有了决断,便将策论递给了身旁的解缙,让此策论在诸位阁臣间相继传阅。

    待策论重新回到朱棣手中时,其人不由笑着对诸位阁臣道:“你们认为此策如何?”

    三杨中的杨士奇素来知道永乐帝锐意进取,变革治藏之策可谓势在必行,此番便不再犹豫,率先出列道:

    “回禀陛下,臣认为此策极佳,’多封众建’,即着重分封和授予教派领袖以僧职,这完全符合乌斯藏政教合一的惯例,而且层层分封,权责地位明确,如此鲜明的等级制度不仅能体现陛下的至高无上,也能很好的羁縻乌斯藏。”

    “杨卿此言极是!”

    朱棣闻言笑着赞同道。

    朱棣见殿中众人无异议,心中大定,随即笑着看向沐斌道:

    “沐氏素来忠谨,朕是知道的,京中若再有闲言蜚语,非议沐氏,你尽管禀告于朕,朕自会替你主持公道。”

    “臣代表沐氏感激陛下如此信重。”

    沐斌知道朱棣此番言语是因为得知了广业堂中发生的事情,知晓了丘松的那番“一臣侍二主”之论,这才要安抚宽慰沐氏。

    毕竟朱棣纵然存着提防沐氏之心,也不可能表现在明面上,且此番朝中任用的诸多大臣多有“建文旧臣”的背景,只要靖难时投诚了,没有一意抗争,他都愿意任用。

    所以安抚沐斌也是为了鲜明的表明他的用人立场。

    朱棣眼见沐斌一脸感激,心中也十分高兴此子如此知机,便笑着说道:

    “此番你有建策之功,朕不得不厚赏,但想及你还年少,不可骤登高位,还需多加磨炼,也好日后再多加任用,此番朕便先存着你的功劳,只多赏赐些财帛之物,望你能在国子监继续求学上进,早日成才为国效力。”

    “臣谢陛下隆恩!”

    沐斌闻言赶紧谢恩道。

    ........

    翌日,春和宫,花厅。

    春和宫乃是太子朱高炽所居之所。

    此番花厅之内,他正与东宫僚属杨士奇商议对藏僧哈立麻的封赏事宜。

    “父皇已经决定践行沐斌所献的治藏方略,准备册封哈立麻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朱高炽看着杨士奇徐徐说道:“哈立麻是诸多教派中第一个亲身入京面圣的宗教领袖,按父皇之意,此番册封之礼仪需隆重,以示朝廷对乌思藏的重视,也存着做个表率,让乌斯藏其他教派也能遣人入京面圣以示臣服之意。”

    “臣知晓,定会协助太子将此次封赏事宜办理妥当。”

    杨士奇闻言知雅意,赶紧应声道。

    朱高炽闻言满意颔首,在诸多的东宫僚属中他向来欣赏杨士奇,认为此人处理政务干脆利落又性子谨慎,素来不惹是非,他用起来得心应手。

    杨士奇见朱高炽心情不错,不由试着询问道:

    “不知太子殿下可有耳闻,解学士因为之前便反对变更治藏之策,如今虽然陛下已有决定,可他依旧私下里对此颇有微词。”

    朱高炽闻言不由脸有苦色。

    杨士奇见状赶紧语重心长道:“臣此番言语,并非要行小人之举,背后议论他人,而是如今虽然殿下储位已定,但汉王依旧夺位之心不死,解学士位列内阁第一人,乃是东宫的有力臂膀,若他非议陛下决定,长此以往,恐会失去圣眷,到那时殿下的处境恐怕会更加困难。”

    “杨卿一心为孤,孤又岂会不知?”朱高炽叹了口气,徐徐说道,“我会寻个机会提醒解卿的。”

    杨士奇素来知晓解缙恃才傲物,想来朱高炽要说服其人也不容易,但他已经谏言便也无意再多谈此事,相反他见朱高炽脸有尴尬之色不由知机的转移话题询问道:

    “殿下,臣听闻,你今日遣内官去召西平侯之子沐斌了。”

    “是有此事。”朱高炽闻得此言不由脸色稍好,笑着道,“父皇之前令我设宴款待沐斌,孤今日无事,便遣人寻他来了。”

    杨士奇闻言微微颔首,思忖片刻后,徐徐说道:“这对于殿下倒是个不错的机会。”

    “此言何意?”

    朱高炽询问道。

    “殿下,目前东宫较汉王而言,缺少的便是武勋的支持。”杨士奇徐徐说道,“那些靖难武勋多与汉王有袍泽之情,这是殿下不能比的。”

    “孤知晓!”朱高炽闻言脸有愁色,低声道。

    “但是现在却有一个契机,可以让殿下扭转局势。”杨士奇饶有深意道。

    “你是指拉拢沐氏。”朱高炽很快醒悟道。

    “是的。”杨士奇应道,随即其人看着朱高炽认真解释道:“殿下也知道沐氏当年因为站队建文帝,与如今的靖难勋贵可谓分属两方,如今正是其处境尴尬之时。而且其姻亲关联定国公府与成国公府,此番西平侯又领兵南征,若有灭国之功,一个公爵是不在话下的,那到时拉拢沐氏便可收拢三座国公府,殿下在军中的势力便也不会比汉王差太多了。”

    朱高炽闻言不由若有所思频频点头。

    “杨卿所言极是。”朱高炽沉吟良久方迟疑道,“只是孤恐沐氏一遭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其基业又远在云南边疆之地,恐怕不会轻易下场襄助于孤。”

    杨士奇闻言也是点了下头,徐徐说道:“殿下的担心不无道理,臣也认为此事不易,但终究是个方法,如今陛下春秋正盛,这往后的日子还长着了,臣只是建议殿下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多多亲近沐斌,日后或许能得偿所愿也不一定。”

    朱高炽闻言重重颔首。

    随即其人吩咐一旁侍立的内官昌盛道:“你去瞧一下,西平侯之子沐斌可到了?”

    昌盛久侍朱高炽,乃是心腹之人,闻言知晓太子十分重视沐斌,丝毫不敢怠慢,应了声后便恭敬的退出了花厅。

    杨士奇见朱高炽要宴客,便起身行礼告退,朱高炽将其人送出花厅后,便静待沐斌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