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天子
繁体版

第4章:永乐

    南京,乾清宫,御书房。

    四年靖难,让燕王朱棣成了如今的永乐皇帝,此时端坐御座之上的他,收敛了往日作为藩王时的铁血锋芒,反而多了几分深邃厚重的皇者之相。

    朱棣先是瞥了眼侍立两旁的七位阁臣,随即看向跪在地上的太监侯显,脸带笑意说道:

    “此番,你不辱使命,前往乌斯藏将噶玛噶举派的藏僧哈立麻迎奉入京,朕十分满意,之后自会赏赐于你。”

    且说,永乐皇帝靖难功成,登基为帝后一心想做大有为之君,便如那汉武帝一般,凡是想行开拓之举,必定会遣使四出,彰显国朝威势。

    后世脍炙人口的张骞通西域便是明证。

    所以永乐皇帝登基后也遣使四出,东至日本,西抵帖木儿,北达漠北,南及南洋,而这侯显便是作为使藏的使者。

    他之所以以宦官之身能领受此命,乃是因为他本人便是藏人,精通乌斯藏的语言风俗。

    此番完成使命,顺利归京,拜见天子,又在此时听得天子亲口嘉许之言,侯显自然十分激动。

    “多谢皇爷隆恩!”

    侯显赶紧俯首叩谢。

    朱棣见状满意的颔首,随即问道:“驸马可迎接到了藏僧哈立麻?”

    “驸马已经遵循圣命将藏僧哈立麻迎至鸡鸣寺安顿,恐陛下急于了解此间情况,这才让奴婢先行回宫,将情况禀告于陛下。”

    侯显恭敬回禀道。

    朱棣闻言笑着颔首,随即思忖片刻,继续询问道:

    “朕虽然对乌斯藏的情况有所了解,但多是从奏折中得知,此番你亲身前往乌斯藏,就你所了解的,如今的乌斯藏形势如何?”

    侯显斟酌了片刻,方才谨慎回答道:

    “奴婢见识浅薄,不知大局,只是在乌斯藏倒是有所耳闻,如今的乌斯藏僧俗两界,地方政权上,朗氏家族建立的帕木竹巴政权势力日盛,而前元帝师所在的昆氏家族早已经日薄西山。”

    “至于宗教方面,受前元支持的萨迦派影响力日衰,而藏僧哈立麻所领的噶玛噶举派在乌斯藏影响力日盛,哈立麻本人也享誉乌斯藏。”

    朱棣认真听完了侯显的禀告,先是若有所思,随即环视诸位阁臣,笑道:

    “看来乌斯藏的情况与朕了解的所差无几,朕此番召藏僧哈立麻入京可谓正得其时。”

    “圣明不过陛下!”

    以解缙为首的七位阁臣赶紧逢迎道。

    朱棣闻言脸上笑意更盛,挥手让侯显退下后,这才看向七位阁臣,肃然说道:

    “太祖皇帝当年驱除鞑虏,灭元兴明,而当时的乌斯藏的局势也因为元帝北遁漠北而急剧变化。”

    “洪武时期,天下初平,北元依旧虎视眈眈,太祖皇帝力主休养生息,在乌斯藏归附后无心亦无力对其多加干涉。”

    “如今朕御极天下,岂容乌斯藏再游离于皇朝治理之外,洪武年间的治藏之策当应时而变了。”

    七位阁臣闻言神色各异,为首的解缙率先出列道:

    “陛下有此雄心自然当贺,但是乌斯藏地处西陲之地,其地僧俗势力复杂,朝廷鞭长莫及,如今既然乌斯藏早已归附我朝,臣认为还是遵循洪武旧制,顺其自然,名义上加以羁縻即可,若是干涉过多,臣恐适得其反,若引发动乱,到时黎明百姓又将有战乱之苦。”

    朱棣闻言心中不悦,遂收敛起脸上的笑意。

    一旁的杨荣快速的瞥了眼朱棣的神色,赶紧出列反驳道:

    “解学士此言差矣!”

    “所谓政策当应时而变,洪武之时,太祖皇帝是囿于当时的内外形势从而对乌斯藏多有优容,少有干涉,可如今陛下登基,国朝渐有盛世之相,对于乌斯藏的治理自然当应时而变。”

    “此番藏僧哈立麻来朝显然是个极好的机会,我们完全可以将此作为突破口,重新议定治藏之策。”

    朱棣闻言不由满意的捋须而笑。

    可解缙此人素来恃才傲物,性子也有几分执拗,岂会轻易被杨荣说服,其人待杨荣说完后便欲再行争辩一番。

    正在此时,乾清宫管事太监王彦踱步进入御书房,向朱棣禀告驸马沐昕求见。

    朱棣坐于上首御座自然将解缙的神情举动看得分明,他还未曾见过藏僧哈立麻,便不想其阁臣先争论不休,此时沐昕求见正合他意,便笑着对七位阁臣道:

    “治藏之策事关重大,非一日可决,你们七人下去后多加商讨,待朕明日见过藏僧哈立麻后,你我君臣再议。”

    在杨荣带头之下,其余六人赶紧俯身应“是”,解缙见状也只好叹气作罢。

    “速速让驸马进来。”

    朱棣待七位阁臣重新立定后,这才笑着催促王彦道。

    王彦应了声“是”,片刻后便领着沐昕进入了御书房。

    朱棣素喜皇五女常宁公主,当年让沐昕尚常宁公主,一方面是为了拉拢云南沐氏,巩固皇位,但也因为沐昕仪表堂堂,是常宁公主的佳婿,是故,爱屋及乌,朱棣对沐昕难免高看几分。

    待沐昕行礼后,朱棣笑着询问道:“藏僧哈立麻可安顿妥帖了?”

    沐昕闻言赶紧回禀道:“儿臣亲自将藏僧哈立麻送至鸡鸣寺,安排好其人所需,待其人满意后,方才回宫向父皇复命。”

    “甚好!”

    朱棣满意颔首。

    “朕若所记不差,沐晟之子沐斌也快抵京了吧?”

    朱棣看着沐昕不由想起之前曾有旨意让沐斌北上入京一事,便趁机询问道。

    沐昕闻言赶紧回答道:“我那侄儿也是今日抵京,我身负皇命无法前去迎接,便托了定国公前往了。”

    朱棣闻言笑着颔首,随即思忖片刻徐徐说道:

    “沐氏自黔宁王沐英起替朝廷坐镇云南,保证了西南边疆的安稳,可谓功勋卓著,此次沐斌入京朕不可不表示一二,只是恰逢藏僧哈立麻入京,朕要与群臣议定治藏之策,一时无暇接见他。”

    朱棣说到此处不由看向侍立在侧的王彦道:“你传旨东宫,让太子替朕招待宴请沐斌,以示朕优容国之功臣之意。”

    王彦闻言赶紧躬身应“是”,随即便退出了御书房,径直往东宫传旨去了。

    “陛下对我沐氏的恩情之盛,我沐氏当誓死以报。”

    沐昕听闻朱棣的言语不由一脸感激道。

    朱棣闻言满意的颔首,思忖片刻后,徐徐说道:

    “洪武年间,太祖皇帝为了不使武勋之后,后继无人,遂命功臣子弟入国子监读书,便是存了培养之意。”

    “如今沐斌既然要留京,便不可使其荒废学业,毕竟日后朕还需他替朝廷坐镇云南。”

    朱棣说到此处,不由看向沐昕,郑重叮嘱道:

    “待你见过沐斌后,便告诉他,在京安顿好后便前往国子监读书,朕对他寄予厚望,望他万勿辜负朕意。”

    “是!”沐昕赶紧回答道:“臣定会好好叮嘱他的。”

    朱棣闻言这才满意颔首,随即其人看向阁臣胡俨,神色略有几分不悦道:

    “胡卿,朕让你执掌国子监,便是看重你乃是儒学宗师,能为朝廷培养更多人才。但近日朕有所闻,那些入监的武勋子弟多有龌龊,时常争斗,而你却不能制止,朕对此有些失望。”

    胡俨素来是个老好人,敦厚君子,如今入监的武勋子弟多是靖难功臣之后,他难免投鼠忌器,对于这些武勋子弟管理上便放任了几分,可谁知此事已经上达天听了,一时胡俨脸上难掩尴尬之色,其人赶紧出列请罪道:

    “陛下恕罪,是臣管理不当,日后定当严加约束武勋子弟,一改国子监的风气。”

    朱棣心中也知道,这些武勋子弟素来跋扈,而胡俨性子偏弱,让他约束这些人实在有些为难他,此时见胡俨请罪,朱棣不由放缓了语气,宽慰道:

    “朕知道,这些武勋子弟素来桀骜,不服管教也是有的,此事实在不能完全归罪于你。”

    胡俨闻言一脸感激,显然他心中也是有苦难言,朱棣这番话可谓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朱棣宽慰了胡俨,随即语气凝重肃然继续道:

    “国子监乃是为朝廷育才之所,天下文华所在,不容愚钝之徒坏了朝廷的文气,日后武勋子弟若再不遵守国子监的规定,你尽管禀告给朕,朕倒是要看一看哪一个人敢自持功勋到朕这里来为其子弟求情的。”

    胡俨见朱棣是真的动怒,欲整治一番这些无法无天的武勋子弟,心中大感振奋,赶紧应声道:“臣谨遵圣命。”

    朱棣见状语气这才放缓,叮嘱胡俨道:

    “朕让武勋子弟入国子监非是让他们精通五经,而是希望他们能知文墨,识兵法,日后不辱没先祖而已。”

    “所以胡卿在教导他们时,不用在经书上浪费精力,相反可多出些时政策论,培养他们的眼界与能力。”

    “便如此番藏僧哈立麻入京,朕准备重新议定治藏之策,胡卿便大可以此为题考教诸人,朕需要的是能致胜千里的名将而不是仅有蛮力的莽夫,卿当体会朕的用意才是。”

    胡俨闻言若有所思,赶紧俯身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