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砍征途之新世纪风云
繁体版

第150章,基建从水利设施开始

    “关于河川水渠修缮,南方各地的灌溉水利维护的很好,主要是北方,连年的战乱,导致流民不断,各地大面积的抛荒现象严重。

    各地的水渠荒废了不少,这里是我家商队汇总来的,还有锦衣卫核实后的文件。

    最重要的是黄河夺淮入海后,在当地留下了大片的水涝地,特别是山东兖州府,南直隶的徐州府、淮安府一带。

    到现在了,还有百姓受到黄泛区的影响,生活没有着落。

    河南北部,顺天府,永平府,这里汇集了从辽东来的难民,还有山东的青州和莱州,辽东来的难民也不少。

    这些人妥善安置的很少,大多都是聚集在城外的流民营。

    正好招募来修缮河道,一来给他们一条活路,二来还能开垦出新田地用来安置他们。

    陕西,山西,这几年的干旱越来越严重。利用枯水期,正好把河道和沟渠统一修葺一番,引大河的水用来灌溉农田。

    修缮河道的人,不用发动百姓出劳役,直接雇佣流民。每天管饱饭,正好解决流民问题。”

    “靖远伯,你可想过这要花费多少钱粮?”户部尚书说道。

    “是啊!流民问题我们一直在梳理,每年都会招募不少青壮,填充到军队里。但也是杯水车薪,你这样全部招募,朝廷的存粮不足以支撑。”

    “庆王说的没错,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是开封府外的流民,是越来越多,平时有人雇佣,还能赚些口粮。也生不出大乱子。

    按照靖远伯你的建议,全部招募去修河渠,如果粮食供应不上,只怕会闹出乱子。”

    “粮食的事情不用担心,再说了此事也不是一起动工,计划是用十年的时间,本阶段完成。

    每个布政使司,每年按照当地的粮食结余,再由朝廷补助一些,分批次进行。”

    “朝廷补助?这粮食从哪里来?”

    “海外!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天津卫那边,属于我的粮仓。那是我的商队从海外弄来的稻米,现在已经囤积了五百万石。

    每年还能补充至少五十万石,前年北方各地囤积粮食的商人,就是死在这里。

    那些想囤积奇货的人,都把粮食砸在手里,最后贱卖给皇商。”

    “靖远伯,本王必须提醒你,公私不分,特别是你现在的摄政大臣的身份,还担任执掌宫廷的职责。”

    “谢谢庆王提醒,我知道。这些粮食先皇也知道,算是我跟先皇合伙弄来的,现在以陛下的名义使用。

    每年从属于陛下的分红里扣除就行了,算是陛下买的。”

    “那就好!现在已经有关于你不好的谣言。”

    “哈哈……,谣言少不了的,他们也就会用这种下作法子。

    现在宫里一个男人都没有,护卫也全部是女兵,陛下俩人,也都跟着我一起住在宫外的大帐里。”

    李有粮自从担任小皇帝的保镖之后,直接在皇城外搭建了一座大帐篷,作为住所。

    先皇赏赐的府邸也是一次没有进去住。

    “你跟陛下住在那大帐中,有失体统,还是让陛下居住在皇宫里吧。”

    “周王,不是我特立独行,你也知道这皇宫里有多少鬼。在没有清理干净之前,我是不会让陛下冒险的。

    大家还是商量一下水利的事情吧,工部你们要牵头,此事是一定要做的,具体如何做,需要你们出个章程。”

    “既然,这样此事就交给工部负责吧,曹尚书没有问题吧?”

    “没有问题,下官先让都水司准备,先皇的陵寝完工后,就会到地方去落实。”

    “靖远伯,那钱粮是不是要跟户部交接?”户部尚书问道。

    “不会,此事所用钱粮,全部走各地皇商和李氏商号结算,不通过户部。”

    “这有违……”

    “说实话,现在我还是信不过户部,只怕给你们一石粮食,能到河工手里也就一升。”李有粮打断户部尚书刘福通说道。

    “刘尚书什么时候,你清理好了户部的蛀虫之后再说!”

    刘福通被李有粮怼的老脸通红,张了几次嘴,都没有说出话来,最后只好作罢。

    “接下来说社学的事情,太祖皇帝时,定下了每个乡里至少有一座社学,负责教化百姓。

    但是到了现在,这些社学大多已经荒废,各地私学盛行。

    为了给百姓一个求学的地方,所以建议重新恢复社学。

    每个村落至少一个社学启蒙,乡里一个社学教授四书五经和百工之技。

    从乡里的社学里选拔优异者进入县学,之后就是大家熟悉的科举路子。

    这里还有一个就是需要各地卫所参与的,就是在各县再设置一个武备小学,作为京师五军都督府下设武备院的下属。

    各县的武备小学,面向各地的良家子和军户子弟开放,成绩优异者可获得武备院学习的资格。

    也就是以前的武举,不再单独举办,跟科举一样,三年一次,只有获得县武备小学结业的才能参加。”

    “重新恢复社学是大兴教化的好事,不过在各县设置武备小学,会不会引起士子们不满?”

    “不满!不…,不用去在乎他们的意见,设置县一级的武备小学,会得到大部分军户和百姓的支持。

    他们又多了一条进阶的路子,从武备小学结业后,最低能得到一个伍长的军职。

    现在帝国,士子身份的人,数量还是占少数!”

    “那设置社学的钱粮,从哪里出?”

    “我的计划是户部出三成,之后县学里面的官吏从下面社学里提拔。

    吏部要给他们一个官身,薪俸跟县学的教习一样。

    剩余的七成由陛下的内府出,直接走皇家钱庄,拿着身帖按月领钱。

    我觉得以后官员的俸禄啊,也可以全部走皇家钱庄,不用再到户部衙门里领了。”

    “靖远伯,你这是拿着户部不放了啊。哈哈……”晋王打趣道。

    “大王可别污人家清白!

    这两件事情,差不多是今年我提的最后两件议案,如果大家没有异议,就商量一下如何施行。”

    “本王原则上同意,靖远伯你这两份议案,都是利国为民的建议,除了比较花费钱粮。

    不过,只要用足够的钱粮供应,等落实了,帝国未来收获绝对比现在的付出要多。”

    “靖远伯!两位国公,还有各位大王,贫道有一个想法,是关于社学的。”

    “请张天师细说。”

    “先皇的遇难,经过锦衣卫的侦测,已经确定了有邪教牵扯其中。

    为了帝国百姓不再被邪教蛊惑,贫道建议,在社学中添加道门的修习,由各地的道观参与。

    贫道知道史上没有过此种例子,但是,不管哪朝的天师府,从没有入朝担任过如此重任!

    贫道得先帝垂怜,担任这摄政大臣。肯定有先帝的道理。

    贫道苦思良久,今天听到靖远伯关于社学议案,终于醒悟!

    先帝是让贫道重新构筑百姓的心灵寄托,扫荡邪教的邪说荼毒。

    还请各位大人同意。”说完后,张天师朝着各位稽首行礼。

    “本王觉得可以!”

    “张天师,你也知道,我的军中最先征召道门中人参军,担任军中医师。

    你所讲的正合我意,不过我认为可以再进一步。

    天师你可以,借着社学的机会,在每个村落里的社学里边上修建一座道观。

    平日里教授学生,如果懂得医术,还能为百姓看病。

    再干点破山伐庙的事,把地方上的破烂巫婆神汉都清理或者收编。

    再救济一些孤寡老弱,当然不能收取百姓钱财,还是由陛下专门给予俸禄,也走皇家钱庄的账。

    嗯!就按照,小旗的职务来定俸禄吧!”

    “这样,每年的花销可就大了!不用朝廷和陛下出钱。

    我们道门自有自己的生计之道,饿不着。”

    “既然张天师坚持,那就按照张天师的意思办。但是在社学当教习的道人,可要接受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