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砍征途之新世纪风云
繁体版

第126章,余波荡漾

    云南沐王府,自太祖时期封义子沐英为王,永镇云南之后,据此已经有百年时光。

    现在的云南王沐安,以云南封君的身份总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军事,负责对金地众国现在的金地帝国的战事。

    “大王,陛下的旨意到了。”云南王府长史手里拿着信筒说道:

    “没有宣旨内侍前来吗?”沐安问道:

    “没有,是驿站加急的信使传来的。”

    “大王,陛下有何旨意?”

    “你自己看看吧。”说着就把信件递给长史。

    长史看过后,说道:“这……,陛下是何意啊!让大王自行决断,全力推广土豆种植,秋收后,还会有玉蜀黍种子送来。”

    “可能是担心大军粮草补给的事情,这些年,四川全部的余粮税款,湖广三成的余粮税款,全部供应我们这里。

    西北边镇一直是防守,就是帝国的积蓄支撑不起了。”

    “大王,那我们在南边是否要收缩兵线?”

    “孟定府,孟垦府,孟琏府,这三府重点防守,不得减少驻兵。此三孟府民心不稳,各地土司也是蛇首两端不得不防。

    另外通知广西总兵丁老将军,防守好镇安府和太平府,特别是太平府的镇南关。

    我们也转为防御吧,如果那土豆真有李有粮说道那样,贫瘠的云贵山地也能丰产,我们的粮食供应,就能自给自足,不用再向帝国开口。”

    “大王,那李有粮的家臣前来商议贸易之事时,臣问过,土豆在四川石柱、贵州普定都已经种植两年多,产量确实不少。”

    “咱们云南可不一定啊,水土不一样。还是要试试再说。

    对了,盯紧了丽江府那边,乌斯藏的朵甘思宣慰司的几个土司,最近有点小动作。不要让他们借着金地国王称帝的事情,动了不该有的小心思。”

    “是!属下知道。”

    ……

    东林书院是在北宋学者杨时讲学的地方,本朝太祖时期重建。后来在成化年间被皇帝下旨拆毁,书院学生被遣返。

    弘治年间,弗兰基人传教士都马丁买下此地,在原址重新修建了东林庙,供奉薇薇。

    都马丁为人圆滑,对周围百姓和乞儿时常进行接济,又通过钱财开路,接上了常州府知府的门路,加上帝国没有命令禁止传教。

    弗兰基人在常州府的东林庙就保留下来,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了帝国最大的薇薇庙。

    “钱先生,从北边传来的消息,大汗称帝了。并接受了范先生的建议,准备在明年春天举行恩科。”都马丁对跪在十字下面闭目祈祷的钱金永说道:

    “马丁神父,多谢你沟通四方,终于等到明主了。到时候薇薇和圣人必经重新教化天下!”

    “钱先生不可,薇薇只想让福音传遍天下迷途羔羊,教化天下还是要圣人门徒。”

    “不,圣人也只是迷途羔羊中的薇薇的先知而已,朱明的撒旦必将受到炼狱的审判。”

    “恩门!钱先生,我们是否开始准备让学生们动身北上?”

    “听说,那李有粮魔鬼控制了北方的航路,只有先去倭国借着植草兄弟的帮助,再从半岛到达明主那里。

    这从中的沟通协调,还需要马丁神父的帮忙。”

    “这是我作为薇薇的仆人,该做的。各处海船的准备还需要钱先生帮忙筹集船资,神殿里获得的贡献只能维持运转。”

    “放心,我们不缺银子。缺的是明主!只要联系好了去往倭国的船只,其他的就有我来处理。”

    “还有一事,需要钱先生帮忙从中协调。”

    “什么事?”

    “一份贺礼!”

    “好!”

    “虽然负责负责北方的兄弟,明面上的势力被帝国迫害了,但是还有隐藏起来的兄弟还在潜伏。这份贺礼,需要我们全部的力量去推行。

    之前的行动失败了,这次借着铸造神像的名义,准备了几门精良的短炮,只要寻找到机会。一定让大魔王魂归炼狱,小魔王才一岁多。

    正好借着机会,推荐我们的人上位。

    魔宫里的内侍,已经有信徒在,还有木速这些异教徒,到时也会帮忙。

    各地州府潜伏的武装,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驱使百姓,毕成席卷之势。到时候,帝国忙于内乱,外面明主再趁机出兵牵扯边军。

    让他们疲于应付,来往几次之后,……哈哈……”

    “马丁神父好计策!如果再把漕运一堵……哈哈……”

    ……

    从京师传来的旨意是各地封君稳定地方,山海关一线的边军小规模进攻,作为帝国的报复。

    “有粮,这次陛下让你返回东番岛,坐镇南海。再结合给各地封君的命令,这次陛下不想大动干戈,所以为父也建议你,以稳定为要。”

    “岳父,我知道。只是,家中如玉她们俩,还请岳父多多看护。”

    “这是自然!毕竟是我的女儿,还能不管。等生产之后,孩子可以远行了,就让她们去东番岛与你团聚。”

    “不用!岳父大人忘了,我还有辽东都司的差遣。”

    “哈哈……这倒是忘了。”

    “在东番岛也就两三年时间,步入正规后,就是我领军北上之时,只是……

    我手里治理地方的手下,实在是不足,岳父大人,要不要支援一二。”

    “十人,我会让长史协调出十人,跟你一起同行。只能帮你五年时间,五年之后,他们就要回来,之后治理地方,就看你的本事了。”

    “有十人也是足够了,东番岛不是大地方,也没有多少人口。”

    “最后,还要嘱咐你一句,对于岛上另外两个封臣,都是与国有功之人,能不起兵戈,就不要起!和为贵!”

    “是!我记下了。”

    这次李有粮受命返回封地,除了一万重新招募的亲兵,就是五千户招揽的移民,还有如玉的几千户陪嫁。

    这次回到东番岛后,就要进行基本的建设,为以后打下基调。

    也为了以后帝国人口增多之后,进行南洋移民积累经验,毕竟没有准备的跨海移民,肯定伴随着大量的伤亡,疫病和水土不服,可不是闹着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