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砍征途之新世纪风云
繁体版

第六十九章,入京师,见皇帝

    “你就是辽东都司守备指挥使统兵总兵官李有粮,李大人。”皇帝近侍问道:

    “正是在下,不知太监如何称呼?”

    “咱家就是陛下身边一奴婢,不还称不上太监,你叫我刘瑾就好。”

    “见过刘公公,不知道陛下何时见我啊?”说着,从手里递上一两金饼。

    “哈哈……李大人客气了,陛下吩咐咱家来教授一些宫中礼仪,何时召见倒是没说,李大人安心在营中等待就好。”

    “那有劳刘公公了!”

    “都是为陛下分忧,当不得有劳不有劳的,咱家见李大人的亲兵纪律严明,兵甲齐备,相信陛下肯定喜欢。”

    “那里!那里!刘公公过奖了……”

    李有粮现在驻扎的军营是在京营边上,专门为进京的武将们准备的亲兵营地。

    刘瑾教授完礼仪还有觐见时的规矩,就返回皇宫,然后又有人传令,让李有粮到五军都督府的武备营报道。

    武备营是专门为培训军中将领开设的军校,由专门的教习负责教学,属于皇帝亲自执掌的一处机构。

    位于皇城守备营,学员都是各军中的一品庶长,等从武备营完结学业就可以担任游击之职,还有如李有粮这种特殊恩准进来学习的学员,占的比例很少,每年也没几个。

    每一个都是帝国大力派样的青壮领军人物,都有开拓和杀敌的功勋,直接从下等民爵提升到独立领兵的官职。

    但是自己的民爵还保持原来,等培训完了后,再根据后续的军功晋升。

    学习的科目是《步兵操典》《骑兵操典》《六韬》《武备志》还有历代兵家的著作,考核标准也很简单,发给的兵书全部读熟,然后通过战例分析,兵阵演练和兵棋模拟考核。

    “宣辽东都司守备指挥使统兵总兵官,东南海备倭行都司守备指挥使统兵总兵官,一等公士李有粮觐见!”

    “臣!李有粮参见皇帝陛下,吾皇武运昌隆!”

    “李卿平身!赐座!”

    “谢陛下!”

    正德皇帝现在正是二十多岁年轻力壮的年纪,从十五岁登基,现在才二十七岁,谁也不会想到另一段命运是,四年之后就溶于水,年仅三十一岁。

    殿里除了皇帝跟李有粮两人,还有两名近侍和一名书写记录宦官。

    皇帝坐于龙椅之上,案上堆叠着奏章,还有各式笔墨纸砚和印玺,大殿两边装饰的青铜铸造的鹤型香炉,燃烧着安神的熏香。

    近侍搬来一把木凳,李有粮半边坐着,低头等着皇帝问话。

    半晌之后,看见李有粮安稳的半坐在凳子上,也没有表现的局促不安。正德皇帝开口道:“李卿的功绩朕已知晓,胆量朕也知晓。你是第一位接下两份差遣的,对此李卿可有话告诉朕?”

    闻言,李有粮想了一下,回答道:“回陛下,收付辽东都司和平定倭乱是相辅相成的,他俩可以看做是一事两面。”

    “哦!细细说来。”

    “是!朝廷水师强盛之时,倭乱并不严重,跟内地的盗匪一样,引不起大患。现在水师衰败,无法有效护卫海疆,沿海各地走私猖獗,不法之徒勾连奸逆,所以导致倭乱反复,祸乱不断。”

    “辽东都司,位于帝国东北边陲,陆运遥远耗费巨大,但是从海路反而近的多。臣还听闻东南士绅从海上支援女真诸部的事情经常发生,所以准备做两手准备,一手路上清缴倭乱匪寨,一手训练水师,从海上切断他们的根源。等水师强大之后,再从登州发兵直取金州卫,获得一处驻军基地,再从沿海慢慢收复辽东都司,乃至努尔干。

    唯一一点就是彻底封锁北方海域和萱府关墙,一粒粮食,一寸布匹,一两铁都不能送到女真诸部手中。”

    听后,皇帝没有给出评价,反而继续问道:“有人给朕上了平辽策,言说十年平辽。从山海关发兵,一路修建军堡步步为营,你觉得如何?”

    “回陛下,这是稳妥之举,平辽急不得,如果他说三年平辽,臣建议陛下立斩此寮。但是十年,陛下可让他慢慢施行,看看效果。”

    皇帝闻言,抬眼看了看李有粮又继续问道:“又有人上书言征收平辽派响,你觉如何?”

    “回陛下,此乃祸患之妄言,请陛下诛杀此寮!辽东之事,当徐徐图之,以现有军饷足以支撑,不用再加派辽响。现在帝国赋税,各处封君每年只交付三成领地赋税,不得无故加税。那这辽响最后还是加在陛下直辖的百姓身上,最后能收取多少钱粮,还要看各地官员的节操,收十两,有三两交到国库就是他们清廉了。况且他们难道仅征收十两就收手!好处他们得了,这横征暴敛骂名最后可是落在陛下身上。”

    李有粮停顿了一会儿,继续说道:“如果,一定要加税,还是加在商税上为好,除粮食布匹食盐保持现在的三成商税之外,其他奢侈之物可增加到五成或者是七成。”

    “农税再也加不得,各地封君领地农税是两到三成,不会有摊派和火耗等杂税。但是陛下的直辖之民,可不止交三成农税。”

    “哦!李卿!你是说朕的百姓交农税远远大于三成?”

    “回陛下,据臣了解,陛下直辖百姓农税和商税都大于三成。陛下的直辖州府各地都有关卡收取进出商税。商队一路行来,如果没有背景,在陛下直辖州府至少要交两次税,还包括火耗,还有各种摊派,有背景的则不会交税。农民不光要纳粮!还要交付丁税人头钱,交税时还要负担损耗和腿脚钱,加起来要交五成到六成!”

    “陛下之民,大多往封君之地迁徙。虽然各处军屯卫所倒是盘剥的没有这种程度,可陛下在各地设置的军屯数量只占少数,大部分庶民还是在州府治下,陛下可知臣出身流民营。”

    “无地失地流民,宁可在封君城外的流民营地,等待一年一次的卫所步兵选拔,也不到属于朝廷的州府租种土地。”

    皇帝听后,眉头紧皱,然后问道:“封君之地,如何?”

    “回陛下,依西安王公之领为例,城池随意出入,没有人收取进城税,家中孩子成丁也不用交丁税。外地商人如果之是路经此地没有售卖,就不用交税,入境不收,出镜也不收。在境内收购之物不用交税,税吏只按照当天售卖之货值收取三成商税,其余不再征收。”

    “各处农民只在夏收和秋收交两次粮税,交粮也可,交钱也可。只需村民把税粮送到各地县衙,数量不少就行,仅三成,没有损耗和火耗,也不用负担腿脚钱。”

    “陛下之民交税三成,不是真正三成;封君之民交税三成,确是实收三成。”

    “听说李卿也是走过行商,你交税多少?”

    “出关之时,万两货物前后交税五千两。入关后百万获利交税六十万两。”

    “倒是可以比拟朕一州府之赋税了,关于六尺战马之事,卿又有什么要说的。”

    “回陛下,那是臣无意获得,全部种马交由王公,现在手里还有一些阉割战马自用。”

    “臣觉得,此等宝马还是在王公那里繁衍比在御马场安全。如果陛下需要,可以售与陛下一些。”

    “嗯……!也是!难道献给朕不行吗?”

    “回陛下,天下宝物何其多,如果都进献给陛下,没有收益,谁还继续呢?”

    “好吧,卖给朕一万匹如何,你想要什么?”

    “臣想要陛下的信任,如果臣没有亮出旗号聚兵造反,还望陛下放宽心。”

    “嗯……,李手里的黑色掠夺证,就是朕的信任!”

    “李卿,有没有平辽之策和平倭之策?”

    “回陛下,没有!”

    “没有!可想清楚了!”

    “不敢欺瞒陛下,战事不是能提前预知的,局势瞬息变化,臣只有见招拆招,臣有望十年之内清楚陆上倭乱,二十年内在金州卫立足跟脚。”

    “倒是个慢性子!”

    “回陛下,臣还年幼,陛下也是壮年,军国之事不必急于一时。只要帝国内部不乱,周围匪寇蹦跶不起来。”

    “但是他们已经蹦跶数十年了,朕不想把这烂摊子交给下一代。”

    “陛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太祖他们的使命是恢复华夏,到了我们这代,使命是护卫她,给她休养生息的时间,而不是虚耗她的元气。等到陛下让帝国不再有流民,百姓有生计,我想各位封君会大政奉还的。”

    皇帝听闻后,直起身子喝道:“嗯?你好胆!”

    李有粮微笑着说:“臣胆子确实不小!”

    “难道你不想当个封君,开府建衙,成一方诸侯!”

    “臣觉得,祖地归于陛下,域外称侯当不负英豪!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顺便开垦一点祖田给将来的败家子孙。”

    “哈哈哈……甚好!”

    “王公求朕给你和他的小女赐婚,这事朕答应了。但是你要拿出我要的战功才行,等你扫平倭乱之时,就是御赐大婚之时。”

    “那个……,陛下,此事是不是太仓促。”

    “不仓促!你敢违逆朕的旨意不成……”

    “好吧,臣谢陛下!”

    “哈哈哈……李卿你可要快点,不然王家丫头就要等成老姑娘了。哈哈……”

    “哈哈……臣省的……!”

    “好叫你知道,这差遣不光有你接了,还有其他几位将军也接了。到时可要互相照应,不要祸起萧墙。”

    “臣遵旨!定当跟同僚协助作战,昨日收复故土。”

    “行了,今日就到这里吧,朕赐你兵符,去通州大营领两万士兵,其余兵士准许你自己招募。”

    “臣尊者!臣告退!”

    通州大营,是皇帝在城外丰台县设立的专门训练新兵的营地。每年都有十万新兵在此训练,然后分派到各地守备军镇。

    皇帝赐予的兵符是李有粮在各地招募士兵的凭证,之前他招募的只算是私兵,不会有朝廷的后勤补给支持,凭借兵符招募的算是他麾下的正式帝国正规军,补给由各地官府提供,军饷又各地皇家钱庄提供。

    从通州大营领取两万士兵,就算完成了这次京师之行的主要任务,接下来就是去登州府报道了,那里有各位接受夺回辽东都司皇命,准备从海路进攻的各位辽东都司守备指挥使统兵总兵官们,至于最后谁真正成为辽东都司守备指挥使,就要各凭本事了。

    也有一些是在山海关一线驻扎,他们打算从路上进攻,每个将领有各自的法子和策略。皇帝不会具体管他们怎么做,只看谁做成了,谁的军功多。

    “齐科,通知大伙准备拔营启程。”李有粮从皇城回来后,直接命令手下准备启程。

    “是!”

    “辽柱,带一万匹草原战马送到京营,这位近侍会跟你同行。”

    “是!”

    既然答应了皇帝要给他一万匹草原战马换取他的信任,回来后李有粮就安排后勤官跟一起过来的皇帝近侍,去京营进行交接。

    一万匹草原战马也不贵,才200综网币。辎重仓库里面还有五万匹备用,等完全招募五万士兵之后,李有粮准备把全部的战马统一换成草原战马,他现在已经不怕有人惦记了,嗯!翅膀有点硬朗,可以放浪一些了,年轻人就要有年轻人的朝气。

    通州大营,统兵大将练兵总管无情后石宽,接过李有粮递过来的调兵诏书,还有领兵兵符。确认无误后,说道:“李总兵官,小小年纪,就得到陛下如此信任和倚重,可万万不能骄纵,浪费了陛下的恩泽!”

    “老将军放心,晚辈一定谨记陛下教诲,不敢本分懈怠!”

    “好!其他我也不再多说,士兵已经准备妥当,武备齐全,辎重也足够半月之用,祝你武运昌隆!”

    “谢!老将军。”

    “嗯!去吧,年轻人!”

    这两万新兵已经经过了一年的训练,只是缺少实战的检验,各个精神饱满,身体壮实。

    “参见李总兵,属下是锦衣卫随军千户指挥使,牛犇。奉命前来报到!”

    李有粮点完兵,准备出发时,有一队千人的队伍走来,领头的下马行礼后说道:

    看来这就是陛下的信任到了,真是充足的信任,整整一千人满编的锦衣千户。

    “好!牛指挥使来的正是时候,赶紧入列,齐科!”

    “属下在!”

    “以后牛千户就跟你一起负责军中前军哨探,你负责接待一下牛千户。”

    “尊令!”

    “牛千户你看如何?”

    “属下全凭李总兵安排!”

    “哈哈……好好好!赶紧让弟兄们入列吧。”

    “是!”

    “全军出发,今晚在香河县宿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