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砍征途之新世纪风云
繁体版

第六十六章,出银川关到榆林卫

    收到九儿家红高粱烧酒,结清了酒钱,第二天天刚亮就出发往银川关进发,这时出城往北的商队就很少了,毕竟才停战两年,谁也不知道何时就要再次打仗。

    出了米脂城,在无定河边用买的香烛等物祭奠了故往今的烈士,悼念了一番,然后继续赶路。

    “头领,俺还以为你要烧香拜佛呢,原来是祭祀先人!”大牙骑在马上,溜达到李有粮旁边说道:

    “不是跟你说了吗,烧香拜佛还不如拜我,我还能给你涨工钱。”

    “是!今后就拜你,让大头领多多涨工钱,大家说是不是啊!”

    “是!”

    “行了,竟起哄。专心赶路!”

    银川关是米脂县跟榆林卫之间的门户,过了关城,就进入了战区了,随时会有流窜的敌人出没。大仗是没有,但是百十人的小仗可是一直没有消停过。

    这片狭长的区域,三里一屯十里一堡,还有不计其数的小型岗哨,往来几乎没有普通百姓,要么是运送粮草的商队和辎重队,要么是巡逻的哨探游骑。

    “感受到战争的氛围了吗?”李有粮问大牙和小四他们

    “感受到了,连风吹过都有一股铁锈味。”

    “确实!”

    “那是血腥气!这片土地浸透了鲜血,捧一捧泥土,里面都有无数的英魂安眠。”

    “商队停下!”

    一队骑兵从前面过来,拦停车队。

    “军爷何时?”李有粮上前问道:

    “粮车车轴断裂,你们的马车被征召了。”

    “嘿!还用的到征召,您只说在哪,我们过去直接给搬马车上,运到哪您带路。保证不用军爷们动手。”

    “行吧!跟我来。”

    原来是从榆林卫送往保宁堡的辎重队有辆马车坏了,东西不多,十二麻袋粮食,匀出一匹马,直接放马背上就驮走了,连马车都不用倒腾。

    把麻袋搬完之后,李有粮对领头的队长说:“军爷您让人前面带路,去哪咱就给送过去,其余人就跟着一块。”

    “还真没见你这样的商队头领,一不赛银子,二不告饶自己辛苦让我放了你们,找其他的商队。竟然自己主动要求给帮忙送过去,稀奇!真稀奇!”明军队长说道:

    “有啥稀奇的,俺是从西安府过来的,遇见军队需要帮忙,谁不伸手!再说了,商队嘛,去哪都一样做买卖。嘿嘿……”李有粮露出憨厚的笑容。

    “行!有意思。俺叫杜有悔,民爵五等上造,保宁堡的骑兵队长。”

    “俺叫李有粮,民爵三等公士,李氏商队和李氏护卫队头领。”

    “哈哈……行!记住你了。”

    “俺看你这队中咋这些女子,难道兄弟你也做那种生意……嗯~?”说完还一挑眉毛,露出你懂得的表情。

    “兄弟我可不做那种生意,不要小看了这些姑娘,她们手里不下二三十条匪徒的性命!”

    “有意思哈!没长毛的头领,带着一群杀人的母夜叉!哈哈……其他人也都手上不少收获吧?”

    “这一趟从走出西安府到现在,一千人头是收下了,等到了守备千户指挥司定要进行军功评定,一品公士是妥妥的了。”

    “哈哈……行!也是知道你是行商啊,还是剿匪!哈哈……”

    “顺道顺手的事,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呵呵……”

    一路说说笑笑的就来到了保宁堡,这里驻军两千人,归一千总统领指挥,听杜队长这么一说,然后把缴获的头领人头和旗帜一看,就算确认了,李有粮的军功。拿出打印,往民贴上一盖。

    一品公士,检验核准保宁堡守备指挥使延绥镇千总潘汉卿。

    天色也不早了,在堡外跟不当值的军士们一起围着篝火,烤肉喝茶,然后队伍里面吃饱喝足的兼职鼓乐手,就开始了吹吹打打,其他人开始围着篝火开始跳起奇奇怪怪的舞蹈,有高原上的郭庄,鲁地的秧歌,两浙的马灯等等。

    还有人开始卖弄起来歌喉,对着队伍里的女护卫们开始演唱家乡的小调和俚曲。

    一时之间,各种方言俚曲纷纷上场,你唱完了我接着,如果有同乡在的,就引起几人甚至十几人几十人的合唱。

    这一晚李有粮是大饱耳福,记住名字的有《山坡羊》﹑《寄生草》﹑《闹五更》﹑《耍孩儿》﹑《银纽丝》﹑《叠断桥》﹑《打枣杆》、《茉莉花》,还有好多没有记住名字,只觉得婉转好听,或是激昂有劲。

    “头领来一个!头领来一个!”小四起哄道:

    “对!对!李兄弟也唱一个,不能光听不唱,白嫖!”

    “来一个!来一个!”

    李有粮站起来,说道:“来一个就来一个,谁怕谁!”

    “吭!吭!那谁,把喇叭拿过来。”李有粮朝着吹唢呐的队员,要过来唢呐,这是后面热场的。

    “吭!先唱一段啊!”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呀

    ……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粱酒

    ……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莫回呀头莫回呀头莫回呀头

    一曲唱罢众人愣住了,太直白太直接了,不过这些兵卒们喜欢,很喜欢!

    “他老个球!真他的有意思!哈哈……好!”

    “好!”

    大牙用胳膊顶顶小四,“哎!知道吗,咱们头领没看上岑五妹,看中米脂买酒的老板娘了嘿!”

    “啥老板娘!快说说!”小四好奇道:

    “我跟你说哈!,在米脂那天,我跟头领一起去买酒,你知道吗,哪个酒坊就叫红高粱,老板娘还是个女的,就是年纪有点大,但是长得哪个是……”

    大牙趴在小四耳朵上小声的嘀咕着,周围其他队员和明军士兵也好奇,纷纷伸过耳朵来偷听。

    李有粮唱完之后,捋顺了气息,开始准备吹唢呐。

    很嗨!很激昂的唢呐声从李有粮的嘴里吹出来,不是大家平时挺过的要么哀怨,要么喜庆。

    这次李有粮带给他家一种新鲜的体验,原来喇叭还能这样玩。兼职乐手的队员眼镜一亮,找到了自己音乐生涯的目标。

    吹完唢呐之后,这次李有粮拿出了自己携带的乐器,从袖子里掏出一只号。

    然后把号对准嘴巴,嘴唇抿紧,号嘴放在唇上,压实,用力吹气。

    嘹亮的号声划破夜空

    嘟杜渡嘟嘟嘟,杜渡嘟嘟嘟嘟

    不断循环往复

    直到吹得李有粮的俩个腮帮子发胀发酸才停下。

    万籁空寂,唯有号声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