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砍征途之新世纪风云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有人烟处,有山匪

    在景村停留了一个白天,跟村民进行交易。到第二天清晨,离开景村向蟒岭山出发。

    蟒岭山海拔有三四里高,两座主峰,周围还有一些比较低矮的山头。听景村的人说,山里还有一些零散的山民猎户居住,还有一伙强人在附近游荡。

    在山里又跟山民和猎户进行了易货交易,主要是收购了一些山货和皮毛,还有一些草药。

    李有粮发现有一个情况很普遍,就是,山民都会问要不要小孩子!

    “李某人可不是贩卖人口之徒!现在,你们必须实话相告,他们是劫掠来的,还是你们自己的孩子。不然,不介意进行点扫荡草寇的买卖!”

    “李头领,天下劫掠孩童的事情可极少听说啊,只听闻劫掠女子,男子抓为仆从,老弱杀掉。”

    “真是山里生活不易,吃食匮乏,养不活这些孩子。现在正是青黄不接,家中口粮已经不足了。您就行行好,收下俺家娃,只要给口饭吃就行,您发发慈悲!”

    “是啊!不到没办法的地步,谁舍得!”

    “我们也是看到李头领的队伍中有女子存在,看不出有强迫的样子,才舍下脸皮恳求李头领施舍恩典。”

    “好吧!不过你们也能看见,我的队伍中,只有5名女子。还要操持日常饭食,照顾这些小孩就人手不足了。”

    “不用照顾,我家娃手脚勤快,吃的也不多。尽管使唤就是。”

    “对对!娃子,跟李头领说你能干活。”

    小孩子,红着眼圈,怯生生的说:“我可以吃很少的饭,干很多活,会好多活。”

    “好吧,我就收下了,岑五妹取纸墨笔砚,书写学徒文书!”李有粮最后无奈收下,但是给与这些小孩学徒身份。

    “李头领您仁慈!俺们给您磕头了。”说着就跪下磕头,这些山民没想到李有粮给学徒身份,只希望能做仆役,就很感激了。

    明帝国有关于学徒的法律规定,双方签署了学徒文书后,就算是彻底定了师徒身份,一生有效。作为师傅一方,提供学徒衣服饭食,学徒出师后为师傅服务10年。

    李有粮以前还是西安城严家医馆的小学徒,现在背包里还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学徒文书。严师傅离世后,医馆解散,严家人护着灵柩返回老家,去府衙解除了西安府招收的学徒服务约定。现在文书还一直保存着,留作念想。

    学艺有成后,经过各地官府的百工司考核,通过者就算出师。

    出师后,如果受雇于师傅,需要支付正常雇佣工钱。

    如果是自立门户后,每年交给师傅年收入的2成作为师礼,持续20年。

    学徒期间不得虐待,经仵作检验,虐待致死者,需要赔付家属20两白银。生病意外死亡,无需赔付。

    关于仆役的规定,平民不得蓄奴,家中仆人一律视作雇工,需要支付工钱。不得虐待、打杀,违者,按杀人依律处置。

    但是,有钱,又没有爵位的家庭,都是按照收养女养男的方式收仆人,打杀随意,原因就是忤逆父母。

    “这样,既然收了这些孩童,你们家中还有清闲少年也可以过来,男女不限,作为帮工或战兵,待遇跟队中一样。”

    “谢谢李头领!”

    学徒文书:依律定此文书,李氏商队收皇民林根生为徒,家中长辈同意,村中长者见证。需待师如父,孝敬亲善。需待徒如子,管教有方。家住蟒岭山靠山村,父林大眼,村长林老艮,李氏商队头领李有粮,正德11年3月29日。

    学徒文书,一式两份,李有粮商队持有一份,对方父母持有一份。

    有些家人听到信后,连夜追上商队,把孩子送来。在这里一路招收了35名不满十五岁的男女孩童作为学徒,最小的3岁,父亲姓曾,冬天时受伤去世,只留母亲抚养,但是没了生计,只好改嫁。孩子借此机会,送给商队。

    另外又招收了18名年满15岁的少年猎户山民作为战兵,20名15岁以上未嫁女子作为帮工。

    这73人,除了20名少女有一件遮体单衣,其余都是衣不遮体,或者干脆裹着草毡,全员都赤脚。

    18人都会使用弓箭,没有要求带着自家的弓箭,留给家里使用。李有粮给他们装备了藤盔,布甲,战靴,罩袍,硬木短弓,箭袋和7、8只羽箭。

    少女每人一身夹袄和内穿衣裤,布鞋,鞋子有点大不合脚,夹袄衣裤也不会尺寸。

    孩童们也是,每人坐在马车上,一人一间肥大的夹袄,包裹的严严实实,之露出一个个小脑袋,等着明亮大眼睛。

    “年龄大的在马车上照顾好弟弟妹妹,路上颠簸,别掉下来了。”李有粮十架马车上,每辆都做了三四个。

    李有粮的商队成员达到127人,一多半是半大小子,远远看去,就跟逃难的队伍一样。

    中间休息时,李有粮问最早的一批帮工,愿不愿意转职成为战兵,有十人愿意,商队的护卫就增加到51人。

    新加入的少年虽然身体瘦小,但是大都身体结实精悍,经考教箭术不错,三十步,平均十中五六,有三人能达到十中八九,有神射手的潜质,不过力气还没有长开,没法使用战弓,先让继续用着短弓。

    山路难行用了两天时间翻越山区,3月31日下午到达山脚下的商洛镇。

    商洛镇坐落蟒岭山南面山脚,镇子南面临近丹水,东面二十多里是丹凤县,顺着丹水而下,能直接到达南阳府,襄阳府,勋阳府三府交接处,因为有水里,所以往来客商很多。

    河上沙船往来如织,陆上车马不断。

    “没听说北面有何变故啊,哪来大队流民?”路上行人远远看见李有粮的商队从山路上出来,不禁问道同伴。

    “不知道,可能有变故吧,不对,打着幡旗呢。”同伴的眼神好

    等距离又接近了一些,“是个商队,主旗上写着李氏商队,嗯…副旗是有粮护卫。有意思哈!”

    “咋了?”

    “这家商队和护卫有意思,应该同一个东家,我给你念念哈!有粮护卫,无限安全;李氏商队,优良精品。咋样?”

    “有粮,是那几个字?”

    “有粮食的有粮,和优质良好的优良。”

    “确实有意思,护卫队有粮食,心里不慌,可不就安全吗。商家售货,肯定说自家东西优质都是良品。再等会儿,见见他们头领。”

    等到李有粮队伍来到大路,就看见一个五辆马车停在路边,领头的两人看着自己这里。

    李有粮示意队伍停下,自己带着连个战兵上前,拱手行礼道:

    “在下李氏商队头领,李有粮,见过两位,不知可是在等在下?”

    “在下侯景祥,这是好友陆坤,见过李头领。”两人回礼道

    “方才远远看见,李头领的幡旗,所书招牌很有意思,所以就在此等候一番,见见有意思的头领。”

    “让两位见笑了,卖弄文字而已,好让人记住在下的商队,好接更多财源。”说着双手递上商队的名帖。

    两人接过名帖,交给仆人。“可惜我等不是行商之人,没有名帖,不过家住襄阳府,如有机会路过,可定要到府上坐坐。”

    “好说!好说!如有机会,定当叨扰。”

    双方告辞分别后,各奔前程。

    李有粮指挥众人,在镇外扎下营帐,然后安排人手摆开货物,趁着天还没有黑,城门没关,自己带人,进城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货物。

    营地里,岑五妹,安排人手准备伙食,镇外还有一处石砌的水井,不用再从河里打水。

    会女工的女子不论大小,继续制作给小孩子穿的棉布衣服,李有粮吩咐小孩子的衣服全用棉布制作。

    营地中央是三竿幡旗,最大的一面黑底黄字绣着“李氏商队”和黄色的麦穗环绕镰刀纹,这是岑五妹带着女子空闲时间绣制的。

    小孩子们,聚在一起在地上用树枝练习着写字,三岁的曾福宝,也跟着用树枝在地上比划。

    等李有粮回来,采购了一些草药,和纸张,之前准备的草药已经没有打蛔虫的,等煎好后给每个人喝点,打打肚子里的蛔虫。还有一些做成药粉,衣服上和帐篷里洒一点,消灭跳蚤。

    新人里,每个人肚子里都有蛔虫,身上都有跳蚤,太阳底下一晒,各种小虫子蠕动。

    这跟生活习惯有关,山上水少,饮食又不注意。喝的水里,吃的食物里有虫卵。

    还有人,身体因为长时间的营养不良和受寒,有一些病症,如果不治疗,会落下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