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贼之大明战神
繁体版

第40章 燕王就不会有援军了

    至于第三后勤问题,李佑更是不看好。

    朱棣的北平城只有十多万人,而李景隆光是士兵就有五十万。

    按照惯例,大军出征一月以上,士兵和民夫的比例是一比三。《梦溪笔谈》中曾有一段话,“凡师行,因粮于敌,最为急务。运粮不但多费,而势难行远:人负米六斗,卒自携带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二人饷一卒,一去可二十六日……三人饷一卒,一去可三十一日……三人饷一卒,极矣;若兴师十万,辎重三之一,止得驻战之卒七万人,已用三十万人运粮,此外难复加矣。”

    即使按照人饷一卒的最低比例,五十万大军也要五十万民夫做后勤支援,朝廷供应一百万人的吃喝,也是一笔极大的开支。如果不是冬天,利用水陆运输粮草,或许朝廷还能承受得了,但马上入冬了,天寒地冻,只能用人运粮草,朝廷肯定会被拖垮。

    听完李佑的话,李景隆一脸惨然,思索了半晌,李景隆开口说道,“按照你的说法,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不成这仗不能打了?”

    “当然能打,但怎么打有讲究!”李佑笑了笑,说道。

    “你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李景隆眼光一闪。

    李佑指了指脑袋,一脸神秘兮兮地说道,“他老人家说,等机会到了,才能把全盘计划告诉我……”

    李景隆一听,愣在了原地,瞬间脸色一黑,有发怒的迹象。

    合着李佑分析了一大通,完事了,压根就没有任何可行性计划,玩呢?

    李佑当然有计划,只不过计划还不算完善,他需要再仔细考虑一下,有很多情况是他进入军营后才了解的,他需要对原有的进行调整。

    不过当李佑看到李景隆脸色变了之后,赶紧开口说道,“国公休要恼怒,实在是变量太多,牵一发而动全身……”

    “变量?什么变量?今天你要是说不出子丑寅卯来,看我能不能饶了你!”李景隆听了李佑的话后,怒气冲冲地说道。

    看到李景隆怒目的样子,李佑有些心虚,决定拿个王炸出来,于是说道,“国公爷有没有想过,燕王会有外援?”

    “外援?”听了李佑的话,李景隆皱了皱眉头,说道,“朝廷五十万大军压境,是个人就不会看好燕王!这个时候站出来支持燕王,除非那人是傻子……”

    “如果人人都像国公爷这么理智,那么这天下将永无战乱……”李佑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说道,“但这世上总会有几个不理智的人,国公爷请想一下,燕王为何要反?”

    听了儿子的提问,李景隆瞬间反应了过来,“你是说其他藩王会援助燕王?”

    “燕王起兵靖难,内因是他不愿屈居人下,想让自己王上加白;外因则是皇帝削藩的手段过于激烈,让燕王有了兔死狐悲之感。这种感受,不仅仅燕王有,其他藩王现在恐怕也是人人自危,整天活得提心吊胆,生怕下一个就削到他们头上。”李佑说道,“因此,藩王自然会将皇帝视为敌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就给了燕王和其他藩王结盟的可能……”

    听了李佑的分析,李景隆点了点头,说道,“就算这样,藩王们也不会选择这个时机,站出来支持燕王?毕竟朝廷有五十大军陈兵北平……”

    “话虽如此,但我们来算一笔账!”李佑摇了摇头,说道,“朝廷五十万大军,汰弱留强,有战力的士兵三十万已经算顶天了!燕王现在有五万人马,如果能再寻找五到十万边军为外援,边军战力强横,那么燕王的兵力就能跟朝廷抗衡!”

    李景隆听了李佑的话,身子往后一靠,闭上双眼,开始思索起来。

    不可否认,李佑的话有几分道理。朝廷五十万大军,可以说是老的老,小的小,很多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战力堪忧。这些士兵与经验丰富的边军对战,以五敌一或许能胜,若以三敌一,胜负也未可知。

    如果朱棣真能找到五到十万边军做外援,那么这次平叛就悬了。

    “五到十万外援,至少要有三到五个藩王才能凑齐,燕王已经起兵一个多月,也没有其他藩王呼应,燕王如何能说服这么多藩王共同起兵?”思索了半晌,李景隆说道。

    李佑转身走到大帐中的地图前,指着看上去很别扭的地图说道,“国公请看,燕王现在控制的地盘是北平、密云、蓟州、武清、永平。”

    “北平的西北是宣府的谷王、西面是大同府的代王,西南是太原府的晋王,南面是开封府的周王,东南是青州府的齐王;永平府的北面是大宁府的宁王,东北是广宁府的辽王。”

    “燕王如果要找援军,必然在这些藩王中寻找。目前,周王、齐王、代王已经被削爵为民,剩下的就是谷王、晋王、宁王和辽王四人。”

    “我在出京之时,听说皇帝已经下旨召谷王、宁王和辽王三人,回京议政……”

    听了李佑的解释,李景隆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说道,“照你这么说,燕王的唯一选择就剩下晋王了!但是,从太原府到北平,要经过河间府、真定府和保定府。目前朝廷还有十余万大军驻扎在这些地方,晋王如果想追随燕王,恐怕很难……”

    “的确如此!”李佑看了李景隆手指的方向,点了点头。

    “这样分析下来,燕王就不会有援军了……”李景隆扭头看向李佑,满脸疑惑。

    “从理论上看,燕王是不会有援军了!”李佑笑了笑,说道,“但谁说皇帝下了旨意,藩王就肯定会遵旨而行?不要忘了,皇帝这两年可是灭了五个藩王,如果换做您是藩王,您就不犹豫一下吗?”

    李佑这么一问,李景隆有些犹豫,如果换做他是谷王、辽王和宁王,肯定会犹豫,找一些借口推脱皇帝的召见,静观其变,谋动而后定,“你的意思是谷王、宁王和辽王不会应召回京?”

    新书起航,求收藏,求推荐票支持!求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