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批死神是怎么炼成的
繁体版

第10章 《辛酉刀法》

    所以,烈山当初着重学习的是防御三式、反击式、挑剑式、丁字回杀(杀招)、闪退回杀、三挥而退这六篇,虽然最终的结果,也只有三四招用的最好。

    或者说是下意识地靠近《辛酉刀法》的路子——谁也不能要求一个新兵能够学会所有的套路,更何况,浑河战场上人挤人,你腾挪辗转再厉害,也没机会施展。

    大兵团作战,对于武艺杰出者十分不友好的。

    当初烈山着重看的就是《防御三式》,实际上众多的刀枪都告诉烈山没有鸟用,有一副没有铁锈的战甲才是重中之重。

    《防御三式》,第一式为左防式,左脚前踏一步,翻手腕反握刀防守,右手下,左手上,右手略压着左手;第二式为右防式,右脚前踏一步,翻手腕反握刀防守,右手下,左手上,右手略压着左手;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挥刀左架,防住攻势呢?

    因为这是一个防守招式,是要承受敌人的攻击招式。

    万一敌人的力太大你守不住,就可以放开左手,去撑刀背,托住刀身,同时右脚后退,做前弓步,这时候,对面的力和你两脚的方向一致,下盘才稳。反手刀容易将对方的刀势引开,并容易转换为正手攻击。

    而直接刀左架,虽然也可以用左手托刀架,但这是个硬碰硬的错误方法,防守方的震手比对方更厉害。正手刀不容易将对方的刀势引开,无法转换为正手攻击。

    所以戚爷爷写了三句话:“引导卸力与托刀抗力,要应势而为”;

    “略微后退是卸力的关键所在”;

    “反手防御是正手攻击的前兆”

    第一式和第二式就是左右防守式,而第三式就是上防式!第一式和第二式可以转换为第三式!

    后退侧身马步重心在后,右手反握刀上举,左手托刀背,这样子的姿势就是上防式。

    简单直接。

    但在身步法中,上防式其实为败式。因为在拳法中,败式因为太接近,下身露出的破绽太大,不但不利于反击,也可能被连续追击。

    但在刀法或枪法中,却不一样了,因为刀枪有刃,在躲过对方兵器以后,可做转身换步(回马枪)或是刀上架、下压等防御手法。更甚有上半身后倾,闪过对方的刀枪后,直接用刀枪扫腿的动作。

    所以卸力完成后,马步换重心,左手略推刀背后迅速去抓刀柄,右手转腕迅速下劈,转为攻势。

    所以受力时马步下压卸力,攻守转换,抓住瞬时。

    烈山学习了,等于没学,因为没有用到过。

    因为烈山比较擅长的是反击式(刀身略往左下方下沉,引导化解对方刀势,弓步重心转换,右脚前踏小步,挥刀画圈转正手下劈,有防守反击之意)。

    浑河战场之上,烈山有两颗人头,都是从这里来的。

    还有学习的比较透彻的是挑剑式中的挑剑式和小招挑剑三连击,烈山背的出来想得出来挑剑式的样子:

    右脚前踏小步,正手刀下劈,及时收力,定点定刀,再回刀上挑,收于身前。反手防御是正手攻击的前兆,当挑开化解进攻,这时敌人中门大开,是十分危险的情况,反击式可以轻易攻击到他,一招上挑就能将敌人开膛破肚,对付裙甲也很难盖住的大腿两侧和颌下,更是无往不利!

    小招挑剑三连击,则是烈山自认为学习的最好的,以前认为简单的很:前进一步、前劈一次上挑,再进一步、左劈一次上挑,再前进第三步、右劈上挑。

    简单直接到粗暴的程度,烈山用这一招足足砍了五个女真族的脑袋,他们都是倒在烈山力量十足的下劈之下,因为他们不能躲避,只能硬抗,却挡不住烈山的劈砍。

    烈山在其中,也有一些心得,比如“挑刀除了更好的防守,也能更快地攻击”“脚步先行,借势发力”“步法的速度来决定出刀的密度”的感觉。

    更有“连续三步前踏右脚,出刀快,刀势弱,精度低。连续左右换步前踏,出刀慢,刀势强,精度高”“利用好左右手的交叉灵活出刀”和“左手控制方向精度,右手控制刀势力度”的直接感受,最为直观的便是之前烈山两鞭打死森田真的那几下。

    而《三挥而退》,烈山只能说全靠战甲厚实。

    三挥而退,是指挑剑三连击会运用大招后,此时已力竭,对方势必进攻,应立即回防的回退步法——烈山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学会《辛酉刀法》最为关键的步伐。

    以右脚为轴,左脚发力转身,身体往左侧后方退,并反腕做左防式的左退式;

    以左脚为轴,右脚发力转身,身体往右侧后方退,并反腕做右防式的右退式;

    对于正手的战士,右退式更容易躲避开敌方的攻势,可作反击,前踏小步下劈。但若是对方左撇子,可不好做反击,很容易就死去。

    还有在收刀察觉异样或防御式完成后,后退小步重心压后,刀势借力后摆,躲过对方攻击。然后后腿蹬地借力,顺势上步下劈,完成攻势!

    这是闪退回杀!

    但这些都没用。

    烈山知道这是自己的薄弱点,必须加强才能在一次次的死斗中活下来,想着上面的一个个注释,“进退自如,如何自如,进攻回防,防守反击。灵活步法,随心出招,以身御剑,以剑御敌。”“练好步法,掌握分寸。敌左退,刀要追,敌右退,刀要回。”

    翻来覆去地去想。

    可惜没有让烈山来练习的地方,这个马车过于狭小,空旷地带烈山更不会去练习,因为这套刀法如果在自己还没有足够地位的现在,只会让自己和在场的所有人全部死无葬身之地。

    毕竟《辛酉刀法》的名声是靠着几万十几万倭寇的脑袋铸就的——威力如此大、刀法这么克制,还这么简单,如果让倭寇们知道,一定保不住的。

    更何况《辛酉刀法》还有绝杀“丁字回杀”,以左脚掌为轴心,右脚微蹲发力回身转180度时,左脚跟进回转,右脚迅速下踏轻点接力,转身做180度回身上步下劈,右脚前踏和下劈应顺势同为!

    能够将人一分为二。

    可惜烈山现在根本学不会,套路倒是会,但里面怎么发力是一窍不通。

    烈山坐在大车里面,打量了一下四周,一切平静,众人都已经睡下,叹息了一声,走下大车,在大车的包围圈里站立看向远方。

    走到现在,不过十日。

    顺势而为,或者是走一步看一步,自己的发展计划已经逐渐完善,第一阶段的任务目标肯定是要在山本掌握尸魂界权力这个时间段内、这段过程里面,获得足够的地位,起码也需要是能够独立带队行动的副队长级别,这样才方便自己安插人手,最后获得足够的力量和说话的分量。

    可是自己不是山本熟悉的小贵族子嗣,没有家族传承、没有山本信任的基础,只能靠敢打敢杀、能打能拼来获得同样敢打敢杀、能打能拼的山本的青睐,自己需要成为他的打手,比如后期的狛村左阵狗队长一样。

    可现在,自己如何能够达到敢打敢杀不死、能打能拼存活的程度?

    烈山遍观自身,自己缺少的是战斗基础,尤其是《辛酉刀法》虽然简单,但是对于新手来说并不友好,许多注释“对敌初期,先用小招,对手较远,已有防范。若无优势,惶用大招,一击未得,中门大开。”

    “丁字回杀,回转借力,转身背敌,危险之际。闪退回杀,先退再进,正面对敌,判断时机。”

    “短兵交接,见缝插针,接连招架,粘连而进。大招未得,进步一刺,未能追击,亦能回防。”

    “大招过后,力尽而出,难用小招,更难回防,进步一刺,追击之意,小巧用力,直刺敌心,若未得手,可速回防。”

    “进步同时,借力反击。掌握距离,招式来袭。连进三步,更进一步。灵用步法,近身杀敌。”

    “进退自如,如何自如,进攻回防,防守反击。灵活步法,随心出招,以身御剑,以剑御敌。”

    可以说戚爷爷在日常刀法的训练上,还要求士兵熟练掌握倭寇用刀技法,两种结合才是基础——烈山这种叫做零基础。

    再借鉴中国传统刀法的技术,将其融为一体,既保留了倭寇刀法稳准狠的特点,又避免了东瀛剑道进攻不留余地的缺点,这一刀法使得明朝军队用刀的技法借鉴了其他兵器的使用技巧并且更加实用。

    而《辛酉刀法》这套刀法的训练更加注意身法的转换,脚部的灵活运动是关键,多采用环绕步、跳步、疾步、滑步等步法。战术上讲究先引诱敌人,然后再攻击他,先惊扰敌人,之后趁乱击中他。

    头脑和肢体要融为一体,是一流的刀法。

    是烈山目前不能掌握到精髓的刀法,如果按照之前的身强力壮的继续去独自摸索,必定是尸魂界里的一具无头死尸。

    《辛酉刀法》记载了刀的用扮升含法和使用技巧。

    刀以劈砍为主,刀之利,利在砍,刀术的特点勇猛快速、气势逼人,刚劲有力,如猛虎一般。刀唯以身法为要,远跳超距,眼快手捷,并要求进退闪转和纵跳翻腾都要刀随身换,身械协调一致。

    可是八大基础刀式劈、撩、刺、截、拦、崩、斩、抹、带、缠裹等刀法,烈山一个不会,甚至现在有人问起烈山刀法水平,烈山也只能说会握刀。

    烈山急需要一个地方给自己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