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桃山时代
繁体版

第九十四章 关东杂事

    刚刚开始和谈,李如松的大军就撤离了朝鲜。出阵朝鲜的大名们也在秀吉的命令下回到了日本,仅留下两万人控制着釜山。

    集结在名护屋的军势也陆续散去。六月的一天,信介登上了返程的船只。

    船队从名护屋出航,向东通过下关海峡进入濑户内海,继续向东出纪淡海峡,绕过纪伊半岛,然后一路向东直入江户湾,最后再沿江户川北上就回到了阔别一年多的关宿城。

    旅途十分顺利,没有遇到台风。在驶入江户川口时,还幸运的遇上了万里无云的晴天。

    离得老远,就能看到钻出地平线的黑瓦白墙。关宿城的天守似乎已经完工,不知秀介是否完成了整体的修筑。

    等到船只抵近后,信介发现天守确实漂亮,但整个城池也只有天守可看。城垣完全不存在,城下町依旧逼仄,甚至多出了一大片搭建得十分潦草的建筑。

    河港倒是比一年前繁忙许多,停驻的商船塞满了码头,还有船只在水面上停泊等候。信介的船只等待腾出来的停靠位置,都花费了不少时间。

    码头上,信介一眼就看到了带着侍从等候在一旁的秀介。

    “离那么远干什么?”

    “父亲大人。”秀介连忙施礼,缓步走近。

    “为何不扩建港口?”

    “港口这么拥挤,看不到么?为何不扩建?”

    “快了,我本来打算过两个月就扩建港口。”

    “哦?”信介扭头看看围观的人群。“回城再说。”

    ……

    看到这谒见之间,信介搞懂了,为何秀介只修出了一座天守。

    除了缺少绘画外,整个谒见之间的风格十分容易让人联想到大阪城,一样的使用大量的金漆装饰。

    “你把钱都花光了,就修了一个天守?”

    没有城防系统配合的天守毫无作用,也就是说秀介花光预算只修出一个样子货。

    “只要今年的年贡收上来,我就能把城修完。”

    “你这计划不包括城下町和港口吧?”

    看着低头应是的秀介,信介无奈的叹了口气。

    “退下吧,筑城之事我来吧。”

    “父亲,你不说完全交给我了么?”

    “我且问你,选此地作为居城是何理由?”

    “因为此城三面环水,易守难攻。还有河流沟通大半个总州。”

    信介扬起手中的折扇,用力的敲打秀介的脑袋。可惜折扇并非是用来打人的东西,没几下就断成两截。

    “你既然知道河流如此有用,还不先修码头和船坞。从纪伊迁移过来的造船工匠,都是现成的。海船能造,河船自然不在话下。靠着卖船,没准你城都修完了。”

    “原来如此,还请父亲恕孩儿驽钝。”看着做恍然大悟的秀介,信介转而面向一旁陪侍的纳屋才助。

    “才助,你收取年贡和贩卖秋粮时带上这小子。好好教教他赚钱的难度。”

    “主公,今年的年贡都卖么?”

    “嗯,全部卖出。”

    有些情报,是信介自己观察得出。名护屋聚集的军势,补给由大名自己解决。一年多的出阵,让不少大名的经济都陷入了困顿。没有运输能力,领地的粮食运不到名护屋,只能卖出,再在名护屋买粮。一来一回,价低价高,全国的货币都在往名护屋集中。即便检地之后,百姓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不用层层缴纳年贡,也有持续提高田地产量的动力,但是依然困顿。

    ……

    武士过得也不是很好,大名财政窘迫,也就没钱给武士发放俸禄。

    查账之后,信介才知道,留在领地的家臣已经一个月没有领到俸禄了。好在,信介在名护屋卖酒赚的钱,此次一并带回了。

    同样因为没钱而陷入困顿的,还有被信介拐回来的遣欧使节们。

    “千千石大人,怎么只有你一人过来。”

    “叫我米格尔即可,他们三人正在下乡传教。”

    信介看着面露迟疑之色的千千石米格尔。

    “怎么了,米格尔。”

    “大纳言大人,能否捐赠一些金钱,我们想要印刷圣经。”

    “可以,卖掉后把本钱还回来就行了。”

    “圣经都是传教之用,并不会卖钱。”

    “你们可以印点能卖钱的东西么,然后赚到的钱用来印圣经。”

    “还请大纳言大人教我。”

    “佛经就很不错么,战争开始之前,每年都要从朝鲜进口。你可以印以假名写就的版本,卖给百姓。想必会十分畅销。”

    从朝鲜进口的佛教经典,多为汉文写就。阅读门槛较高,但是依旧十分畅销。如果米格尔他们能够印出容易阅读的假名经书,想必会更受欢迎。

    “容在下拒绝,我们是不会印异教徒的书籍的。”

    “死脑筋啊。”信介顿了顿继续说:“那用铜版画赚钱如何?”

    与古腾堡印刷机一同被带回的铜版画,同样出于宗教目的。蚀刻好的铜版画,可以随时印制出大量的宗教画。但是这些都不能用来赚钱。

    “还请大纳言大人教我。”

    “春画。”

    ……

    千千石米格尔失魂落魄的离去。

    信介指出的两种赚钱方式,都是只有这个小小的传教团才能做到。所以只要做了,就绝对能够赚钱,看他们最后怎么选择了。

    佛经畅销的一大原因,便是寺院几乎是百姓能够识字的唯一途径。

    因为私塾很少,甚至一些名动天下的武士,都是由寺院教育出来的。

    比如斋藤道三,织田信长的岳父就是僧侣出身。

    能够识文断字的百姓越多,书籍的潜在购买者就越多。遣欧使团带回的一台印刷机也可以发展出一个行业。

    千千石米格尔纠结一段时日后,接受了信介的援助,开始印制春画。

    不出所料的十分畅销,印制圣经的钱很快就攒出来了。但似乎也没必要了,因为印制春画的缘故,其余三人与他断绝了来往。

    赚到了大量金钱的米格尔选择了弃教,改回了清左卫门的本名。也开始印制更畅销的佛经。

    码头的扩建也赶在秋收之前完成了。关宿城总算是能成为一个还算合格的商品集散地。

    正当信介做足准备迎接秋收之时,京都传来噩耗。被秀吉确立为下一任关白的鹤松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