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王爷:绝色公主求我造反
繁体版

第62章 挺能装的

    年轻时,曾热衷于小说,在虚构的文学世界里废寝忘食,为书中的人物或击节叹惋,

    或引吭高歌。常常,为书中主人公高尚的灵魂而热泪盈眶,

    也为其多舛的命运而叹息不已。后来,又痴迷上了诗歌,夜以继日地背诵古诗古词,

    沉浸在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的韵味里,惊叹古人构思之奇妙绝伦,刻画之生动传神。

    及至中年,经历了太多的世态炎凉,明白了凡事不能过于执著,要顺其自然的道理。

    于是,渐渐喜欢上了散文。如果说小说是生活的再现,是凌驾于生活之上的艺术,

    诗歌是以其奇特的意象,瑰丽的语言,展现的是世间万物多姿多彩的风情画,

    么,散文就是一条一尘不染的山溪,是作者心灵深处真实的表白。

    让人在啜饮之后心旷神怡,陶然忘我。所以好散文应当慢慢的品味,细细的体会。

    散文可以是质朴无华的,也可以是词藻华丽的;可以豪情满怀,也可以沉痛悲愤;

    可以是深思熟虑的长篇,也可以是即兴式的短文;可以从头道来,也可以断断续续……

    不管是触景生情,还是有感而发,都应该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散文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但我却一直固执地认为,散文更适合中年的情境。人到中年,心态日趋淡然,甚至是心如止水,

    对人对事非常冷漠。这或许是一种成熟的表现,但我感到却是一种难言的悲哀。中年的人生并不是已经走到尽头,

    相反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人还在旅途,就变得麻木不仁、心生厌倦,那人生还有何意义可言?

    中年事业稍稍有成,上有父母高堂,中有丈夫妻子,下有正在成长的儿女,工作家庭,错综复杂,每天都让我们应接不暇。

    试想,若能在处理完一天的事务之后,尽管一身的疲倦,只要有哪怕很短的时间,一个小小的角落,能静下心来,

    读一读散文,心情肯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放松,一些烦恼与不快也旋即一扫而光。

    不期望书中的黄金屋,也不期望书中的颜如玉,只希望能暂时抛开纷嚣的尘俗,让心灵之旅得到一次净化和升华,获得一份恬淡若水的心境。

    走进散文世界,仿佛就是走进感情色彩丰富的人生四季,走进神秘奇异的大千世界,

    打开一扇眺望世界的窗口。随着作者的引领,我们或一路历尽艰险,或一路观赏沿途旎旖的风光,不知不觉渐入佳境。

    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染着我们,我们随着作者感情的波动而起伏,或喜或悲,或怒或愤,或激动或平和。作者的语言也许朴实,也许诙谐,也许冷嘲热讽,也许热情洋溢,也许哀伤痛苦,也许淡泊致远。

    因为散文不需要完整的故事情节,不需要确切的时间地点,只是人生的一次感触、一段碎片,

    所以散文呈现的是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空间,让我们在想象中飞翔,在联想中共鸣。

    散文并不难写,日常生活中随意书写的短文,其实就是散文。散文的题材也俯拾即是,一茎小草、一朵鲜花、一颗果实、

    一株树木、一只飞鸟、一头走兽……

    只要你对你所见的事物有所触动,有所感悟,

    你就能提笔为文。但散文也是要一定的技巧的,好写难精。读了这么多的散文,感觉散文最能打动我的就是作者的激情。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正是此意。没有激情,文章会显得黯淡无光,更不用说文采斐然了

    人生有时是杂乱无章的,有时是按部就班的,有时印象深刻,有时却过后即忘……

    但无论如何,人生总是连贯的,就如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

    因为我喜欢水,我爱看一切的江河湖海。

    我这一辈子,在国内国外,看见过许许多多美丽的、值得记忆的湖:有的是山遮月映,加上湖边楼台的灯火,明媚得像仙境;

    有的是远岛青青,惊涛拍岸,壮阔得像大海;

    有的是雪山回抱,湖水在凝冷的云气之下,深沉得像一片紫晶;有的是丛林掩映,

    繁花夹岸,湖水显得比青天还蓝,比碧玉还翠……这些湖都可以用笔画它,用诗的散文,或散文的诗去描写它。

    既没有晚霞落照,也没有月光星光,湖水静得没有一点声音,周围长着很高的芦苇,深深的薄雾之中,看不到边际。

    但是它给我的印象——我说印象是不对的,因为不能说我在欣赏它,乃是它自己,

    这个世界上最美丽、最伟大、最朴素、“像真理一样朴素”的湖,把我包围在它里面去了。

    自从看见过它,我再也忘不掉它。它不是供人欣赏游玩的湖,它是受着世界上千千

    万万人民参谒瞻仰的湖,因为它在一九一七年八月以后,阿芙乐尔船上一声炮响不

    久以前,曾经亲炙过一个最伟大、最朴素、“像真理一样朴素”的人——列宁!湖边树林里,曾是这位伟大的人的“绿色的办

    这个办公室的“仰顶”是蔚蓝的青天,“地板”是松软的沙土和厚厚的落叶。办公

    室的桌子和椅子是一高一矮的两座树根,就在这个最伟大最朴素的办公室里,列宁写出天才的著作:《国家与革命》,和其

    他经典文件。离开这书桌不远,两根树杈支着一根横木,上面吊着一把铁壶。这把铁

    壶,我再也忘不了,因为它和北京常用的铁壶一模一样,是在户户人家的炉上都能

    看到的、黑色的、最平凡最朴素的水壶。就在这铁壶的下面,列宁架起枯枝,点上火,然后再回到办公桌上去,执笔凝思,

    一面静待着壶水的沸声。树林的后面,一个用厚厚的草搭成的、仅容一人躺卧的尖

    晨和黄昏,就在湖边散步。他不但在这最寂静、最平凡、最朴素的湖边,会见了

    他最亲密的战友,计划着怎样掀起这个石破天惊的十月红色风暴,他也在这个长满

    了芦苇,人迹罕到的湖边,独自欣赏着晚霞

    凸出的前额,宽阔的肩膀,智慧的眼睛,仁慈的嘴……他和平凡的普通人民一样。

    最得他们的敬爱。他不做作,不矜持,他没有一点癖好。他没有工夫想到自己。

    的卧室、餐室、办公室,都是那么仄小,那么朴素。他在最平凡的卧室梳妆台上也

    能写作,在小小的藤椅上也能久坐办公,在他书桌对面,他给来访的客人准备的却

    是很舒适的沙发椅子……一切的一切,都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一个能最好的为人

    民服务的人,总是最能忘掉自己的人。伟大的列宁就是那样完全地、出乎自然地、

    时时刻刻无微不至地想到俄罗斯以及世界上千千万万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他

    日日夜夜用最缜密的思考,替他们计划着最

    幸福的将来。我常常在想,在他那宽大而凸出的前额里,不知道也想过他自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