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神奇的对话吗
繁体版

第八十章

    双蛋说:“初伏的庚日是怎么确定的?”

    豆芽菜说:“我国古代采用‘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初伏的确定,是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的开始。

    例如,2024年的夏至是6月21日,为甲辰日。第一个庚日是6月21日之后的庚戌日(6月30日),第二个庚日是庚申日(7月10日),第三个庚日则是庚午日(7月15日),所以2024年7月15日就是初伏的第一天。

    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初伏开始的日期不尽相同。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

    简单来说,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双蛋说:“庚日的算法是如何确定的?”

    豆芽菜说:“庚日是利用天干地支记时的方式。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组成,一共10个;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一共12个。

    天干地支按顺序搭配,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个为一周期,俗称‘六十甲子’,循环记录日期。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会出现一个带有‘庚’字的日子,称为‘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三伏’的日期便是按照这种‘干支纪日法’确定的。从夏至日开始数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进入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初伏和末伏持续的时间均为10天,但中伏的日期不固定,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这取决于夏至到立秋之间的庚日数量,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则中伏为20天。

    例如,2024年的夏至是6月21日,从这一天算起,第一个‘庚日(庚申日)’是6月25日;第二个‘庚日(庚午日)’是7月5日;第三个‘庚日(庚辰日)’是7月15日,所以2024年7月15日就是初伏的第一天。

    由于每年的天数不是10的整数倍,且庚日是依据天干地支的顺序循环确定的,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双蛋说:“南方和北方的暑伏有区别吗?”

    豆芽菜说:“南方和北方的暑伏在气候特点上有一些区别。

    北方内陆地区距海洋远,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干燥’,暑伏期间的热通常是干热,过程性雷雨天气较多,日最高和最低温度差较大,一般在10摄氏度以上,空气湿度相对较小,大概在30%左右。

    南方地区的暑伏则更多是‘高温、高湿’,相对比较闷热。当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时,南方地区的冷空气难以到达,同时副热带高压内部下沉气流抑制了云雨发展,伴有下沉增温作用,再加上湿度大,人们会感觉像在蒸笼中一样,这类天气被称为闷热型高温。在气象要素上的反映就是日最高和最低温度差较小,一般在5摄氏度以内,空气湿度在60%以上。

    不过,南北方暑伏的这些区别并不是绝对的,具体的天气情况还会受到当年的气候条件、环流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暑伏期间都较为炎热,需要注意防暑降温,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以防中暑。同时,也要注意补充水分,保持室内适当的通风和湿度。”

    双蛋说:“东北的暑伏和关里的暑伏有区别吗?”

    豆芽菜说:“东北和关里(通常指山海关以内的地区)的暑伏在气候特点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是绝对的,还会受到当年具体天气情况的影响。

    一般来说,东北地区相较于关里的一些地区,在暑伏期间可能相对凉爽一些。这主要是因为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夏季的气温相对不那么极端。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东北的暑伏就不热,只是热度可能相对稍低。

    在气候特点上,东北地区暑伏时可能温度较高,但空气湿度相对较小,早晚温差相对较大;而关里的一些地区,特别是南方地区,暑伏时往往是高温、高湿的天气,闷热感更为明显,日最高和最低温度差相对较小。

    需要注意的是,‘关里’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涵盖的地域范围较广,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候也存在差异。例如,华北地区的暑伏可能较为炎热干燥,而华南地区则更为闷热潮湿。

    无论在东北还是关里,暑伏期间都较为炎热,都需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以防中暑。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保持室内适当的通风。

    另外,暑伏的计算方法是依据传统历法规定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暑伏’,初伏和末伏固定都是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今年(2024年)7月15日是初伏第一天,中伏从7月25日开始,到8月13日结束,末伏则从8月14日开始,到8月23日结束,整个暑伏总计40天。”

    双蛋说:“江城省的暑伏有什么特点?”

    豆芽菜说:“江城省的暑伏具有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的特点。

    今年(2024年)的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到8月24日出伏,共40天。其中初伏时间为7月16日—7月25日;中伏时间为7月26日—8月14日;末伏时间为8月15日—8月24日。

    进入小暑节气后,江城省气温低开高走。以2023年7月上旬为例,该省气温稍高,降水稍少,全省平均气温22.0℃,比常年高0.3℃;全省平均降水量28.9毫米,比常年少41%。而预计7月中旬仍将高温少雨,且最高气温较高,全省大部均在30℃~32℃,中西部部分地方可达33℃~35℃。

    另外,2021年入伏以来(7月11日-15日),吉林省还出现了高温高湿的‘桑拿天’,全省平均相对湿度为82.1%,较常年高4.8%,相对湿度较高不利于汗液的蒸发,致使体感温度偏高。

    在暑伏期间,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尽量避免在一天中较热的时间段外出运动,日常注意补水补钾,以防中暑。有相关病史的市民还需注意预防心梗等疾病,尽量避免环境冷热交替,保持情绪稳定,家中可常备相关急救药品。同时,由于三伏天人体脾胃相对虚弱,应避免过多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空调温度也不要调得太低,风口不要直对着人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