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世纪
繁体版

东北大老李原创:地瓜

    东北大老李原创:地瓜

    小时候,地瓜是一种常见的作物,因其可粮可菜,所以家家都会在房前屋后的自留地中辟出一块种上它,以期获取一份收获。

    地瓜育苗通常选在春天,彼时人们会把炕梢的炕席卷起来,在露出的土炕上用尺八宽的长木板围出一方地界,然后在其间铺上厚厚一层肥土,将头年秋天留的地瓜吊子埋入其中,浇完头遍水,就可把一切交给时间了。

    借着炕梢儿的烟火余温,只需几日,绿油油的地瓜苗便会密密麻麻地从土中冒出来了,等到地瓜苗长到尺八高,就可带着根须拔下来,这便是地瓜栽子,将地瓜栽子泡在水中,第二天,便可挑到地中坐水栽秧了。

    地瓜栽子长到地里,便成了地瓜秧,在人们拔草上肥的期待中,它们撒欢似地疯长着,不需多久,便会叶茂封垄,那颜色也变得黑真真的了。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知恩图报的地瓜从不负人,到了收获时节,人们拔除上面的老秧,那圆滚滚的地瓜便在镐头的翻动之下,露出了可爱的真容。

    地瓜切开,按瓤的颜色可以分为白瓤和黄瓤两种,做为主食,白瓤适合加少量水下大柴锅支帘干烀,起沙甜面;黄瓤适合入灶坑热灰慢烤,软糯流糖,无论哪种,都会让人喜爱有佳。

    生地瓜切片晒成地瓜干,粉碎后可进一步加工成淀粉,地瓜淀粉可以做成下酒的凉皮、焖子及粉肠等美食,尤其是拉(LA四声)成粉条,那便是东北名菜猪肉炖粉条的主角。

    地瓜粉条分宽细,除了与猪肉成就东北名菜,亦是百炖之王,小鸡蘑菇炖粉、鱼头炖粉、白菜豆腐炖粉、酸菜冻豆腐炖粉、菠菜豆腐炖粉……简直举不胜举。除了炖制,粉条还可炒制,比较有名的是吉(积、酸)菜粉和芹菜粉,尤其是与肉沫同炒的蚂蚁上树,常常让傻姑爷情不自禁地站到凳子上吃。再有,孩子多的人家,逢年过节,也会将一把干粉条投入热油锅,便会瞬间膨化,待到颜色金黄,捞出控油并洒上椒盐,趁热上桌,做为孩子们的小零食或是老爷们儿的下酒菜,那味道真的可以堪比炸虾片了。

    地瓜干不制淀粉还可酿酒,每逢猫冬时节,农村的土烧锅常以地瓜干代替杂粮做为主料,于是香味绵长的地瓜烧便横空出世了!

    地瓜烧度数高,不上头,入口绵甜,加上价格香人,不需多少钱便可打上一大塑料桶,深受各路酒人喜爱。

    冬天,家家吃两顿饭,中间孩子们饿了,常将生地瓜切成厚片放到地炉子的热圈上,盯住手勤,几分钟翻个面,直到烤成虎皮状,便成了土版的烤薯片,这东西焦香甜糯,有时也会把大人招来凑趣,常常连烤几个都不够。

    生地瓜还可做一道名菜,就是拔丝地瓜,地瓜切成大小适中的滚刀块,过油炸至金黄,然后投入熬好的冰糖稀中打个滚儿,便可拔丝上桌,此菜吃时要趁热,为防烫嘴粘牙,常伴一碗凉水,怕热怕烫的,可在其中打个滚再入口,拔丝地瓜外脆里糯,香甜可口,是极考验厨师火候水平的一道家常菜。

    另外,烀熟的地瓜晾凉,去皮捣成泥,然后搓成小球,沾上熟芝麻和椒盐,又会成为一道名菜“椒盐麻球”。

    地瓜也可做成小食品,秋高气爽时节,取细长的地瓜烀熟,然后拿到院中大帘上晾至半干,再切片晾至全干,便成了熟地瓜干,它耐吃耐嚼,香甜哏揪,是冬日里孩子们的最爱。

    做为地瓜的副产品,东北老乡朝鲜族还会将地瓜秧制成咸菜,记忆中的地瓜秧常与小土豆配套,酱香浓郁,配上一碗大米饭,那感觉真是给肉都不换。

    烀地瓜做为主食,多吃会烧心返酸,如配咸辣菜条一起食用,则可化解无虞。

    光阴荏苒,一转眼,这些地瓜的旧事,已是四十多年前的回忆了,进城后,又知道地瓜还有紫瓤和红瓤的,据说营养也比黄瓤白瓤的多了不少,想来,算是地瓜爱好者的福气了。

    后记:

    记忆中的地瓜制品是没有造假的,近来听科技狠活说粉条居然能用胶造假,另听说还有的拿地瓜泥掺入豆沙馅制成豆沙包子的,如此想来前者更招人恨,无异于投毒,至于后者,我尚能原谅,毕竟都是能吃的,除了偷工减料,营养也算丰富了一些。

    写到此处,忽然想起一句旧时电影里的台词:地瓜,地瓜,我是土豆,听到了请回答,听到了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