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武宗
繁体版

第四十一章

    自从军校开学典礼之后,朱冶廷在军校学员间开始有了个亲切的名字“校长”,是的,这个词可是朱冶廷自己“创造发明”的。

    开学典礼之时,朱冶廷说自己将亲自担任大明国防军事学校的第一任校长,而台下的学员们则是这所军校的第一届学员,所以为了方便称呼,以后只要是学员见到他,都可以称他为“校长”。

    台下的学员们听到这话,顿时情绪高涨地对着朱冶廷齐声喊道:“校长威武!校长威武!校长威武!……”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喊了这声校长,从今往后他们将坐实了“天子门生”这个称号。不像那些参加科举考中进士的学子们,名为天子门生,实际却是各届科举主考官的门生,因为要是高中之后是需要拜坐师的。

    典礼结束后,每位学员都被分发了两套黑色的短打劲装当作校服,并被命令回宿舍换好劲装后迅速到校场集合,以一刻钟为限,迟到者军棍伺候。

    很快,学员们就换好劲装来到校场集合,然后按班级被分成一个个小方阵,每个方阵都有一名锦衣卫的大汉将军充当教官。这些教官可都是被朱冶廷这些时日抽时间精心教导和培训过的,专门准备用来给这些新学员训练入学军姿的。

    只见这些教官们一边教导着学员们做动作,一边开口讲解着。

    “立定。……手脚要并拢,挺胸抬头,目视正前方。”

    “稍息。……左脚顺着脚尖伸出全脚三分之二的距离,并且两腿伸直,上身姿势不变,主要重心移到右脚。”

    “立定。……收回左脚并拢。”

    “向右看齐。……最右边的一列排头兵保持立正姿势不动,其余所有人头稍微向右摆动,脚用小碎步前后左右移动至与自己右边的人看齐,要求眼睛余光能够看到旁边人的腮部,且看不到其后边的人,不能低头或仰头。”

    “向前看。……听到口令,迅速将头摆正,正视前方,目光要坚毅有神。”

    “向左转。……注意看我的脚下动作,以左脚跟为支撑,左脚跟和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使身体协调一致向左转向,体重落在左脚,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

    ……

    教官们一板一眼的教授着,郭昌泽虽然很不情愿,但仍尽力配合着教官的教导和指令,而点将台上的一众勋贵大臣们则看得目瞪口呆。

    英国公张仑本着不懂就问的原则,开口问道:“不知大将军这是什么教法?”

    “令行禁止,服从指挥。”朱冶廷笑了笑,道:“这就是我对这些学员们的基本要求,先让他们把这些动作练熟练好。一个月后,我们再来考核,考核通过者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考核不过的就接着练。”

    “大将军英明!”张仑本来心中对这种练法心存疑虑,可是看到朱冶廷那自信的神情,话到口中就只剩下这句词了。毕竟当众质疑皇上的事情还是交给御史台那些言官去做吧,自己何必去自讨没趣。

    朱冶廷也没有过多解释,一切等考核时自然能看出来效果。朱冶廷脑中拥有燧发枪的全套图纸,只要在火绳枪的基础上改造一下就能简单的制造出来,可是在这之前他需要一批绝对服从他命令的部队才行。不然像燧发枪这种划时代的大杀器一旦问世,如果不能掌控在自己手里的话,必然会造成天下动荡的大祸事。

    朱冶廷已经想好了,等这批学员练会了军姿,接下来就是练三段击和队列。这三段击可不是朱冶廷自创的,而是大明立国初期就用过的。据说是已故的黔宁王沐英在征讨土著首领思伦发的时候,思伦发使用了上百头大象进行攻击。沐英使用火器对付叛军大象等野兽兵种时,有感于火药装填速度太慢,改进了射击方式。

    沐英把少量火枪手和弓箭手步兵混编,摆出前后三队火枪手、神箭手。大象临近时,第一队火枪手、神箭手猛烈射击,然后退至队伍后方专心装填弹药;如果象阵不退,第二队再射;仍不退,第三队跟上。明军火枪、强弩齐发。大象有受伤的,有受惊的,惊慌回逃。明军最终以少胜多,获得了胜利。

    这三段击之法因为威力强大,本来还在明军中广为传播过,可惜土木堡一战,明朝精锐部队尽毁,之后文官集团崛起,武将失势,军备操练也就松弛下来了,三段击之法反而无人提及,慢慢地就被世人所遗忘了。如今,估计也就只剩沐英的后人,世代镇守云南的黔国公一脉还懂得操练三段击吧。

    这一代的黔国公沐昆已于前年去世,年仅三十八岁。其嫡子沐绍勋因为还在守孝期间,还未获得朝廷的正式册封。想到这里,朱冶廷当下令人传旨给吏部,要求立即册封沐绍勋为新一任的黔国公,授佩征南将军印绶,充任镇守云南总兵官。

    因为在朱冶廷的印象中,有明一代,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与明朝相守始终。沐氏一族在云南的威望以及能力都是稳定西南边陲的不二法宝,自己作为皇帝,不能不对其有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