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属性异能王
繁体版

第六十一章 烈n士墓园

    早晨六点钟,盘坐在炕上的童浩睁开眼睛,呼出一口浊气。昨晚一番胡思乱想后,王珂和小翠那屋也没了动静,还是留了大量时间给童浩调息修炼。六点在东北的冬天外面还是一片漆黑,童浩此时已经精神奕奕,昨天大量运动让他觉得活动活动筋骨还真挺舒服的,无处宣泄的精力也能有个出处。童浩下床穿上鞋子活动活动四肢,准备出去跑一跑,也只有这一个选择,总不能去敲王珂的门要一杆长枪吧。

    尽量轻手轻脚的开门,下楼出了大门,沿柏油路随意选了一个方向跑了起来。说实话,这个季节东北的路面是真不适合跑步,几乎到哪里都是一层冰。不过这种路面练习追风步倒是很好的选择,追风步本来就要身姿飘逸,不管脚下是凹凸不平还是这种滑溜溜的路面,都更有利于时刻提醒自己提气轻身。而这种始终保持提气的状态也无形中让童浩能更精准的控制内气。童浩的速度是真的快,五分钟就出了村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了路灯,好在童浩的眼力也是非同寻常,再加上地上到处都是白色的雪地,在这种环境下的晨跑成了一种不错的情调。

    东北的农村也确实地方挺大的,童浩这么快的速度半个小时后已经离正圆村很远了,村里的路灯都已经星星点点了,可还是看不到下一个村子的一点痕迹,有的只是广阔无垠的庄稼地,朦朦胧胧的黑暗中一片白山。童浩还是很怀念在西岭的一年的,不过即使西岭雪山的冬天也没有东北这种整座山被雪覆盖的景象。童浩临时起意的向那片白山跑去,平坦的庄稼地逐渐有了一些石块,童浩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道地上,因为稍不注意就会被同样覆盖着白雪的大石块绊倒。又十几分钟后,童浩来到了山脚下,竟然看到山脚下有一座极不协调的茅屋,说他不协调是因为这种冰天雪地里,这茅屋似乎根本挡不住东北的风雪,可依然能看出这茅屋里一定有人居住,因为在茅屋的外面童浩看到了东北常见的酸菜缸和冻豆腐,冻豆包之类的食物。童浩纳闷,谁会住在这里?在这里居住一定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不过此时茅屋里的人应该还在酣睡,自己也无从询问。不过当童浩再仔细看周围的环境时,似乎找到了为什么这里会有一个茅屋的原因。在茅屋后身竟然竖立着几十个黑漆漆的墓碑,在满是冰雪覆盖的地面上显得格外显眼。

    不信鬼神的童浩自然百无禁忌,不过倒是想起了王珂曾说过的返乡团墓园,怀着好奇心情童浩在茅屋小院外绕了一下来到墓园跟前一探究竟,看清墓碑上的内容后童浩心情复杂了起来,第一块墓碑上写着:三十二师胡志安……,另童浩心情复杂的是在名字上面有一颗鲜红的五角星,这为胡志安竟然是一位烈n士。童浩再看第二个墓碑,同样的五角星下面写着:三十二师王文革……。这里明显是胡家和王家烈n士先祖的墓地,但这几十个烈n士安眠于此的陵园,为什么建造的如此简陋?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还有一位有心人在这里为这些忠n魂值守,而且看的出来,每座墓碑都有人精心的拂去风雪,墓碑前冻得梆硬的祭品也显示,会有人时常祭奠。之所以心情复杂,是因为这胡王两家先人中这么多忠烈,可现在的胡家竟然成了这个样子,到底是什么让胡家变成现在这样?现在的童浩是真的想敲开茅屋给这位为忠魂守墓的人诚心诚意的鞠一躬,可看看灰暗的天色还是理智的选择了悄悄退出去。在回去的路上童浩把追风步施展至最快,想用酣畅淋漓的发泄排解此时心里的复杂情绪,以至于来时半个小时的路程只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来到村口。

    童浩减下速度喘口气,在地上抓了一把雪在被冷风吹麻的脸上搓了搓。抬起头发现一辆破旧的老式雅阁从村里主路上开了出来。在农村不是农忙季节能早起的人实属少见,更何况在这冰天雪地的东北。童浩下意识的下到旁边的庄稼地里,村里有车的人并不多,但眼神异常犀利的童浩却发现没看到过开车的人,路灯光闪过开车人脸上时,呈现出一张同样消瘦的老人的脸,不知道为什么童浩总觉得这人很像胡君,但童浩可以肯定,这不是胡君。开车人也很谨慎,直到出了村子几十米后才打开车的大灯,然后车子加速朝北开去。

    童浩返回王家时候一楼王父王母屋里的灯已经打开,王母听到外面关大门的声音拉开窗帘擦擦床上的冰花看了一眼,然后拎着一个保温壶出来。

    “怎么没多睡一会儿,这么早干嘛去了?”王母关心的询问道

    王父在屋里埋怨到:“瞎问个啥?”

    童浩摘下狗皮帽子回答道:“没事叔,我就是出去跑了个步。”

    王母一边拿出脸盆把热水倒里面一边说道:“这孩子,外面多冷啊,昨晚炕不暖和啊?”

    “挺暖和的,谢谢婶子。”

    “谢啥谢,快洗把脸暖和暖和。我这就做饭去。”

    童浩依言用温水洗了一把脸,用毛巾随意擦了擦,进到王父屋里,王父正在给炕边上一个佛龛上的一个排位上香,童浩愣了一下不知道该不该进去。王父把香插在香炉上转头慈祥的微笑着对童浩说:“进来啊,上炕上去,里面暖和。”

    童浩走进去把门关上问道:“这是……”

    “哦,保家仙,东北人都信这个。”

    童浩似懂非懂,但怕有啥忌讳也不敢乱问,坐在床边上问王父:“叔,咱村北面山根地下有个茅屋,那是谁在那呢?”

    王父脸上一脸诧异“哦,你咋跑哪去了。那是王大庆,老倔驴,家里劝了多少次,就不回来住。”

    “他在哪干啥呀?”

    王父叹了一口气回答道:“替这帮不孝子守坟。”

    童浩问道“那边坟地埋的是啥人?”

    “说起这话来可老了,抗n战时候鬼子在这里建了个驻地,咱村子差点被鬼子祸祸光,王家和胡家幸存下来的人携妻带子逃到冯道坎子才存活下来,剩下的几十个男丁合计了一下就集体投军了,过了一段时间这帮人还真打回来了。但当时鬼子厉害啊,再加上驻守的人也多,打不过啊,这帮人就钻北边山里去了,打游击,鬼子楞是围追堵截三个多月才打掉这帮人,这帮人也尿性,那么恶劣的环境也没一个人投降,唉可怜那些尸体就那么在大山里扔了好几年,兵荒马乱的也没办法啊。村子里的男人那次都打没了,好在香火传下来了,不然王胡两家异能者加起来能有这点人?后来解n放以后,政府才进山里替他们收尸,可军n装上的名字大多已经对不上号了,能找到家属的都被领走了,找不到家属的都埋在山根那了,那墓也是政n府根据军n装上的番号立的。不过也因为这个,也没家属去祭拜,这老庆当兵回来就上山守着去了,这都多少年了。”

    (愁人,过不了审。)

    “可不,那才气人呢,每年弄得都很大,二踢脚叮当放,自己家先辈冷冷清清的没人管,什么世道。”

    看的出来王父是真的气愤,夹烟的手因为气愤都一直在颤抖,童浩适时停止了话题,内心也是充满愤慨的他,不想再让这种气氛在大年三十的大早晨再影响王父。此时外面已经蒙蒙亮村里的公鸡也打起鸣,催促村民起来准备年三十。

    王珂今天的活挺多,还好有童浩这个壮劳力帮忙,打扫院子,贴春联,窗花。王母和小翠也是从早饭过后就忙碌了起来,煮肉,灌血肠,备菜。也许就是因为这个东北三十这一天中午是不吃饭的,反而是下午三四点钟满满一桌子年夜饭就准备开始了。王父从柜子里拿出珍藏十几年两瓶小烧,王珂懂事的接过酒瓶先给王父倒上满满一杯,然后依次给王母童童浩和自己各倒是一杯。王父举起杯子后的第一句话童浩就知道,这酒今天必须得喝了,王父说的是:“第一杯先敬先辈。”

    东北过年是真的很有气氛尤其是年夜饭,一家人其乐融融,童浩去年在上清观过了一个无比特殊的年,今年又在东北过年,确实显得有点手足无措。当然在童浩过去的那些年,在京都,在父母身边过年的时候也是充满很多温馨的回忆的,但回忆就只是回忆了。好在热情的王家不会让童浩沉沦在年少的惆怅里,王珂和小翠的嬉闹,王父无法拒绝的祝酒词还有王母一筷子接一筷子的给他碗里夹各种美食,都让童浩应接不暇。只半个小时后,王母和小翠都吃完离席,王父不知道第几次提起酒杯对脸色通红的童浩说道:“来小子,咱爷俩再喝一杯,虽然你一直没说,但你这次来的目的我也能猜到个七七八八。年后放手去干,王家对现在的局势已经无能为力了,但只要你需要,几十口子都愿意做你的后盾。”

    王珂这时候也已经舌头打结的说道:“爹,童浩可不是第一个来的了,咋不见你对我以前同事那么交底?”

    王父也不着急和童浩碰杯后一仰脖一口干下“他不一样,从他来那天我就知道他能干成这件事。”

    童浩夹起一块猪蹄放进嘴里压了压酒气问道:“叔,你咋对我这晚辈那么有信心,现在我也一点头绪都没有。”

    “别急,这个村子的腐朽是十几年形成的,着急也没用。”

    其实童浩这几天过的虽然惬意,但心里是真的有点着急的,但王柯家这两天是真的忙着过年,童浩也不愿意在年前破坏这么温馨的气氛,所以一直压抑着心里的急切。好不容易王父主动开口,当然要寻寻根:“那您老跟我说道说道,胡家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咱王家为啥就动不了他们呢。”

    “这话要从胡君说起,胡家和王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异能等级最高的做这个村子的主事人。胡君在二十年前修炼到八级就出任了这一届的村支书,期初这老小子真可以,两家当时在他的领导下相处的也非常融洽。十几年前一次县里开代n表大会,历时三天的会这老小子一个星期还没回来。因为他家里一直有电话联系也没在意,这老小子回来以后就变了个人似的,开始频繁去镇里,县里跑什么招商引资,结交各级领导,家里跟生活了三十年的老伴搞什么分居。老伴一起之下闹腾着离了婚,带着孩子孙子回娘家了。倒是这招商引资弄得有声有色的,村西头的造纸厂就是那时候建起来的。后来在北山又建了个培训基地,也是外资的。这些占用村资源的投资每年确实给村民带来了很丰厚的红利。苗头就出现在北山那片碑林建起来那年,那年胡家和王家都闹的很厉害。想不明白的是,这么一个工程在上面竟然通过了,理由是创造投资环境。既然上面都同意了,村民再咋不同意也没办法了,开建的时候王家还去闹了一次,那次胡家没参与。再往后村子里好像就开始不对劲了,时不时的推樱花国的习俗啥的,这些年每天早晨还播一个小时的樱花国的小曲。王家前些年看风向不对啊,就找胡君闹过一次,那次还动手了,那次来了县里的警n察都来了,王家不怕说理对不对,可胡君拿出那些该红n章的批文的以后,警n察就只镇压王家了。王家不怕胡家,可怕政N府啊,这时候王家才发现已经到了对胡家无能为力的地步了。也从那天开始,王家和胡家的关系就彻底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