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狂作死,朱棣建立聊天群
繁体版

第92章 大雪

    “还请大人继续赐教。”

    陆绎一副意犹未尽的姿态。

    趁他吃得香,才继续眼巴巴的盯着。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宁凡大气的用嘴撕咬了一口鸡肉,随即又砸巴道

    “再往下呢,便要说到武德九年了。”

    “唐太宗试父囚兄,被突厥趁虚而入拿下泾阳,最终被逼签下城下之盟。”

    “突厥得势,唐太宗不得不为强权,将国库掏空来求全于大唐之安。”

    “这也是一辱!”

    “于是便有了后来贞观二年,为一血前耻,李婧雪夜定突厥的壮举!”

    话音落下,看着不动声色的陆绎。

    宁凡突然问道

    “陆大人,你可知再往下的耻辱是什么?”

    突然间,陆绎拍案而起。

    “怎能不知?必然是健康之耻!”

    “没错!”

    提及靖康之耻,两人瞬间就精神了起来。

    甚至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怒火。

    宁凡高声道

    “\u200e\u200f\u200e\u200f\u200f\u200f\u200f\u200e\u200f\u200f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在一定程度上。

    靖康耻,应该是刻在汉人骨子里的奇耻大辱!

    甚至改变了汉人文化的发展走向。

    自自宋朝之后,“气节”便在汉人之中盛行起来。

    甚至到了病态的程度!

    “想想两宋何其懦弱,不惜将流民当作禁军,甚至出了以募捐代替赈灾这般荒唐之举,定为国策。”

    “可就算如此又如何?”

    “靖康之耻后,十万岳家军,硬是从长江打到黄龙府。”

    “天子都打没了,被人掳过去。”

    “试问军心,士气,民心,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有否?”

    “当然没有!”

    “恰逢如此,军心,士气,民心皆崩。”

    “才成就了岳家军!”

    此言一出。

    就连隔壁的朱棣,都不由得为之一震,瞬间眼前一亮。

    陆绎吞了吞口水,不可思议的望着宁凡

    “请大人,难道从一开始您的目的,便是想要重塑靖康之耻,一次激发后人只耻之心?”

    不装了,摊牌了,宁凡点头了。

    “正是如此!”

    “还是刚才那句话,汉人不知耻,知耻便无敌!”

    看着一脸茫然的陆绎。

    宁凡却只是淡然道:“若是陆大人不信,那我也没办法了。”

    “但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

    “大明藩王死一个,他们便会喝酒庆祝。”

    “咱们士气涣散,军心紊乱。”

    “死两个,他们便会得意忘形,自以为会被作家亲手抬入武庙。”

    “我大明将士会更加萎靡不振。”

    “等到死上十个,二十,三十的时候。”

    “你看那些关外的蛮子,他们是否还笑得出来!”

    “早年就是汉人的手下败将,他们怎不知汉人可怕之处?”

    “到时候,背水一战,他们就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恐惧了!”

    “大名可不是两宋。”

    “纵观宋朝,也未得燕云十六粥,无养马之地。”

    “而我大明却不一样。”

    “山海关,岳家军,这都是咱们的底牌!”

    “咱就不信了,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蛮子,还有本事再入长城半步!”

    语毕。

    宁凡顺手抓起酒葫芦,入喉中畅饮一口。

    陆绎听得心潮澎湃同时,还有些意犹未尽。

    以前读史书的时候,那都是死读书。

    能够像宁凡这样活学活用的,还真是挺少见!

    就在他浮想联翩,以脑海为局,上演一场逆风翻盘的爽剧时。

    忽听的面前“砰”的一声。

    吃饱喝足的宁凡,居然直接趴在桌子上呼呼睡去……

    俨然将面前的陆绎给忘得一干二净。

    没有了那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话语。

    整个诏狱内,全然陷入了一片死寂。

    隔着一堵墙。

    朱棣只觉得如坐针毡,脸色铁青。

    在那么一瞬间,这个世界仿佛定格了一般。

    良许久之。

    朱棣才默默打开了聊天群,发了条消息出去。

    成祖皇帝朱棣:

    “辽西战败,勿迁延,得之即报!”

    英宗皇帝朱祁镇:

    “曾孙遵旨。”

    离开诏狱的那一刻,太阳已经接近落山。

    黄昏下的朱棣,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十几岁。

    “皇上,您慢着点。”

    看他摇摇欲坠的身子,太监也有些心疼忙,小心翼翼的护着。

    直到朱棣步履蹒跚的回了乾清宫。

    原本那群还在纠结万分,议论纷纷的大臣们。

    忽而迎头对上了朱棣。

    看着他面无表情,神色冰冷,脸上尽显沧桑。

    到底也是同朝共事十几年。

    往往这个时候,最是危险降临的时候。

    此时不跪,更待何时!

    就在众人匍匐的身子,等待朱棣他发雷霆的时候。

    朱棣屋子从他们身边掠过,背对着他们,只是摆了摆手。

    “行了,你们回去吧,朕想一个人静静……”

    蜿蜒无际的叹息,带着无比的落寞。

    却让所有人为之一愣。

    然后便如蒙大赦一般,自觉的悄然离宫。

    偌大的乾清宫,如今又只剩下朱棣孑然一身,显得十分孤寂。

    面前的光板,则不断传来另一个时空里朱棣发来的战报消息。

    “永宁年逢大雨,路面泥泞,马车深陷。”

    “辽西大雪。”

    “通天河小道,敌军埋伏。”

    “……”

    看到这一系列的消息,朱棣换换的闭上了眼睛。

    心中也明了,明军已然败得一塌糊涂。

    朱家的龙子龙孙战死沙场,也已经成为定局。

    大明的宗室,从这一仗之后,便要家家披麻戴孝。

    深吸了一口气。

    想到方才宁凡说的话。

    朱棣心中也稍微舒坦了一些。

    朱家是输了。

    可是,天下的汉人将会取得胜利!

    无论怎么说,那都是百年之后的事情。

    他看不见,听不着。

    唯有从朱祁镇口中略知一二。

    这场战疫,比他想象中的更为残忍,壮烈!

    另一个时空里。

    就在马哈木计划洪灾的三天之后。

    路面的泥泞还未干涸。

    转眼又迎来了一场大雪。

    生活在北方的人都知道。

    虽然一场秋雨一场寒。

    但是,真正让寒冷到来的,永远都是初雪融化之后。

    这场大雪。

    会带走地表仅存的余热,会快速的更换。

    气温迅速下降。

    泥泞不堪的路,也会就此冻成一片。

    形成凹凸不平且华润的冰面。

    而辽西的这场大雪,显然是金边的天然助力。

    等到马哈木抵达辽西前线。

    路面已经冻成一片。

    明军的马车陷入冻结了的泥土之中无法动弹。

    他们在大火中求暖,见效缓慢,难以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