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李世民:龙王托梦
繁体版

第二十章 灭佛

    李世民眼看观世音脸上露出了难受之色,心中窃喜:“很好,他已经破防了,现在道行跟修为肯定已经大幅倒退。”

    当即大手一挥:“召太史令傅弈上殿。”

    群臣一听到“傅弈”二字,立即就明白李世民要干什么大动作了。

    傅弈何许人也?

    年今八十五的倔强老头儿,从唐高祖李渊在位时,他就不断上疏,奏请皇帝陛下废佛止教,在这方面几乎是坚定不移的灭佛者,为此还没少跟宰相萧瑀在朝堂上进行激烈辩论。

    观世音登时心下不安,傅弈的名字他也是听过的,为此眉头一皱。

    过了一会儿,宫门外传来拐杖拄地之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者穿着朝服,勉力地走了进来,正是傅弈。

    傅弈虽然腿脚不利索,精神倒是不错,望着前方数丈外的李世民,颤颤巍巍地放下拐杖,拜了一拜,沉声道:“陛下,太史令傅弈觐见。”

    李世民端坐在上方,见着满头花白的傅弈,不禁道:“快扶爱卿起身,赐坐。”

    两名侍卫上前扶起了他,傅弈脸色红润,只觉受到了陛下莫大的恩宠,喜道:“陛下召见微臣,不知有何要事?”

    李世民笑道:“此番召爱卿前来,不为别的事,专为灭佛。”

    “灭佛”二字一经出口,在场所有人心中为之一紧,观世音千万年来的道心登时被损,喉头一甜,差点就要吐出血来,又强忍着咽了回去。

    傅弈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随即脸现喜色,连说了三个“好”字,朗声道:“陛下有这般的念想,即将施行国策,微臣即便是残躯老迈,耳目昏聩,也得尽自己的最后一份力。”

    尉迟恭打趣道:“太史令这把年纪,土都埋到脖子上了,离上西天也就按月算,而非按年算的了,心里还想着灭佛呢。”

    傅弈哈哈一笑,摇头道:“哎——鄂国公,你可就不要调侃老夫了,虽然残躯老迈,可若是能如愿,此生残愿既了,便觉腰也直了,腿也不酸了,神满不思倦啊。你看看老夫弃了拐杖也能走几步。”

    说罢,还真将手边的拐杖往尉迟恭身上一丢。

    尉迟恭手中抄住拐杖,连忙托住了傅弈的腋下,防止他摔了一跤,笑道:“好你个太史令,可不要碰瓷于我。现在陛下有诏令,要你来亲自灭佛,那些文绉绉的事我是办不来的,你要是装打跌儿摔出来一个好歹,我是不可能顶上去的。”

    众人登时笑作一团,气氛给尉迟恭插科打诨,弄得都是和和气气的。

    李世民也是直摇头,道:“敬德呀,你放心好了,朕另有重任要交给你。”

    尉迟恭笑道:“臣就怕帮不上忙呢。”

    张阿难命人端来椅子,扶傅弈坐下。

    傅弈松了口气,解释道:“佛教未传入中土之前,臣窃闻八十老父,击壤而歌;十五少童,鼓腹为乐。耕能让畔,路不拾遗。孝子承家,忠臣满国。庠序成林,墨翟、耿恭之俦,相来羽翊。乃有守道含德,无欲无求。宠辱若惊,职参朝位。”

    “当此之时,共遵李、孔之教,而无胡佛故也。”

    李世民点了点头,知他说得有点道理,但也有点偏颇,不能全将屎盆子扣在佛教头上。

    历史上从南北朝到五代十国,佛教经历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的灭佛,每一次灭佛都是毁坏经集,收归寺院田地,增加赋税与兵员有关。

    而这四次灭佛,也被称之为“三武一宗”,佛教教众将其称为“法难”。

    直到宋朝以后,外来的佛教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革,整个中国开始儒释道三教合一,揉杂并用,去粕取精,自此才没发生过灭佛运动。

    傅弈感慨道:“从武德四年起,至今已一十八年,先帝对臣的奏折没有采纳,这中间的时间也让寺庙又发展了起来,如果臣所料想的不错,又是往复循环罢了,再过个二百年,又得效仿一次北魏北周的旧事,不如宜早不宜迟。”

    李世民心想傅弈推算得倒也准确,第三次灭佛的唐武宗,大抵就在二百年后,毕竟寺庙经济如同滚雪球般,总会每隔一个世纪,被毁坏的佛教又会恢复元气,并达到一个兴盛到影响王朝财政收入跟兵员的存在。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均是将灭佛安排上了日期。

    群臣中另一个白发萧然的老臣出列,拜道:“陛下不可,佛乃圣人也,若是强行拆除,毁像烧经,只怕是会引来祸事。”

    观世音听到这句话,心里松了口气:“原来朝中还是有明白人,知道佛寺不能拆除的。”

    众人视之,乃是宰相萧瑀,位列于凌烟阁排行第九的大唐功臣。

    李世民望向了萧瑀,明白这人跟傅弈截然相反,一个反佛,一个崇佛,笑道:“宋国公,朕可是天子,难道西方来的胡人胡佛,还能给朕带来祸事不成?”

    萧瑀手持芴板,摇头道:“陛下,若真的有祸事,那就晚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此言一出,群臣多有不屑,对萧瑀嗤之以鼻。

    不止是萧瑀的唱反调不合时宜,更多的是对其本人的鄙夷。

    萧瑀的身份倒不简单,是南北朝梁朝的皇族后裔,亲姐是隋炀帝最宠爱的萧皇后,因此是前朝的国舅爷,李渊建唐后,萧瑀又举郡而降,成为大唐的宋国公。

    虽说身份敏感,可是萧瑀的功劳着实不小,否则也不能进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只是为人心胸狭窄,不能容人多次弹劾诬奏大臣。例如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人,都受过萧瑀的弹劾。

    而萧瑀在贞观二十三年的时间里,六次被罢相,又六次复出,李世民对他是又爱又恨,可毕竟又是大唐的功臣,只得多次忍让。

    李世民正色道:“宋国公,如果朕怕了天谴报应,就不敢去毁寺烧经,岂非愧对天子二字?朕既然要办,就要还世道一个清朗明澈。”

    尉迟恭打趣道:“我说萧瑀呀,你这是要学你那高祖父萧菩萨呀,对这佛家礼敬备至。咱可先说好,礼敬归礼敬,可不能脑子一糊涂,舍身将自己卖给了寺庙。”

    萧瑀登时大怒,瞪了大老黑一眼,气道:“你少胡说八道,常言道祸不及家人,你怎得数落起了我的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