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炁造化
繁体版

第六十三章 御子斋

    “奇哉。”

    “太阳从西边升起了?”席间,楚云羲打趣了一下苏媚。

    “眉儿,你这是怎么了?如此用功。”他,忍不住调侃几句。

    “讨厌。”

    “小羲哥哥,你不许潮笑人家啦。”

    “眉儿,平常也用功啦。”苏媚羞涩地低下了头,嘟起了小樱嘴,喃喃吐道。

    “汝,已入御子斋。”

    “据说,乃宫廷宴会之上秦贵妃娘娘亲自授予。”

    “又何必,似表哥、表弟般临渴掘井。”沉思片刻,楚云羲话语如风,如此问道。

    被他这么一说,一旁正食饭的表哥苏琦、苏弦、苏瑞,脸上也挂不住了。

    低下头,闷闷的吃饭。

    而,苏媚那俏皮的娇羞样子,让楚云羲感到既怜又爱。

    他笑了笑,抚了抚她的发丝。

    “嗯。”,她轻声道。

    “小羲哥哥,不晓得啦!”

    “御子斋,设有淑女院。牡丹、海棠、玫瑰、茉莉乃院首,皆为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

    “媚儿,不努力些。难以跻身其中。”她食饭的小嘴里,吐露出决心。

    “食不言,寝不语。”

    “汝个妮子,平常也不见得用功。真乃,难得一见。”

    一旁,大舅母秦氏看到她失礼的模样,心中满是无奈,责备道。

    “娘亲!”

    “苏家,今非昔比。于奉京城乃名门,不可让人小觑了。”

    “此乃,苏弦哥哥说的。”苏媚娇羞地低下了头,她想让书院之人刮目相看。

    “眉儿,你如此用功,娘亲很是欣慰。”闻言大舅母秦氏,也是一脸的欣慰。

    “娘亲,孩儿不才啦。”

    “不知,可否加入淑女院?”苏媚放下碗筷,诚恳地问道。

    “只要媚儿用心,自然可以。”秦氏笑了笑,说道。

    “娘亲。”

    “嗯?”秦氏疑惑地看了她一眼。

    “媚儿要向书院的姐姐们学习,多了解些礼仪之事。”苏媚目光坚定地说道。

    “好孩子。”秦氏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随后,宴席上大伙儿其乐融融,听到二人的对话一家人更感欣慰了。

    外祖母宋茜闻言,点了点头。

    “如此甚好。”

    席间,她目光扫过苏媚,又看了看苏家众人,心中也是感慨万分。

    昔日,苏家乃奉京城名门望族,之后却沦落至此。

    而今,苏家重振旗鼓,再度崛起。

    众人心中也暗暗发誓,定要助苏家重回往日辉煌。

    食过饭,日上三竿。

    随后,一行人赶往御子斋。此一路上,马车缓缓而行。

    不多时,便到了御子斋外。

    只见大门两侧,各有一名身穿甲胄的侍卫把守。

    大门上悬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御子斋”三个大字。

    大门两侧的对联为:

    御笔点江山,

    子规啼夜月。

    虽则一行人皆是贵门公子、小姐出身,但也都不禁暗暗感叹:

    御子斋,不愧是宫廷学堂果然不一般。

    穿过大门,便是偌大的院子。

    院内,花坛乃御花园如出一辙的景致,各种花草争奇斗艳。

    几名少女,倚坐亭中学习琴棋书画。

    庭院之外,除了学习琴棋书画,还设立了练武场等设施,可谓是一应俱全。

    一眼望去,整个御子斋环境清幽十分适合读书学习。

    一行人,来到大堂之内。

    只见大堂之上,端坐着几名身穿青衫官袍的学士,正在交流学问。

    “仆射大人,有礼了。”

    “诸位,定是苏家公子、千金。欢迎来到御子斋,吾乃张学士。”一名中年学士走了过来,鞠礼笑着说道。

    “学长,有礼了。”

    “苏家一众纨绔,有劳学长担待了。”二舅舅苏澜躬礼,亲切的慰问。

    一行人纷纷行礼。

    “不必客气。”

    “今日元宵。文华殿、武英殿前举办入学礼,诸位学子可前去。”张学士笑了笑,宣告道。

    “多谢张学士。”众人乖巧地回道。

    “好了。”

    “尔等自行前去,吾与学长们交流一下。”二舅舅苏澜挥了挥手,摒退众人。

    随后,一众晚辈离开了大堂。

    一行人,于苏媚带领下,穿过一片假山花海,琳廊琅亭,才来到文华殿。

    元宵佳节。

    繁华盛景,如梦初醒,热闹的气氛如潮水般涌来。

    花灯如海,彩色的灯光如同织锦。

    将整个宫殿,装点得如诗如画,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梦幻世界。

    殿前,人头攒动,夷国各大书院学子汇聚于此,参加入学礼。

    他们身着青衫仕袍,腰束玉带。

    派头十足,令人望而生畏。

    众人皆被此美丽的景象所吸引,纷纷驻足欣赏。

    随后,他们走进大殿,文华殿的阁首——一位年迈而睿智的老人,正居于座上。

    他目光深邃,面带微笑,看着走进大殿的晚辈们。

    众晚辈一一上前,行礼问好,大学士也一一回应,并给予他们鼓励和祝福。

    一行人穿过大学士阁,来到了礼台之上。

    只见,礼台中央竖立着一根高杆,百盏花灯在杆上摇曳生姿。

    高杆之下,一名少男正奋力思考。

    而,在他四周的一众学子们,也纷纷皱眉思索。

    元宵佳节,一场猜灯谜的盛宴正在上演。

    众人纷纷参与其中,或沉思或讨论,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猜灯谜。“

    片刻驻足,楚云羲观瞧出的端倪,喃喃道:

    “看来…”

    “若欲入御子斋,需先行卖弄起学问来。”

    “正是如此。”一旁的小苏媚,机敏狡黠,如捕风逐影,轻轻应道。

    她那俏皮的小脸上,吐出小樱舌。

    “小羲哥哥,请放心!”

    “媚儿定能过关。”她嫣然一笑,那笑容如同春日的阳光,明媚而温暖。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与坚定。

    月光下,灯谜之谜若隐若现,让人心动不已。

    突然。

    “云羲贤弟,幸会幸会!”

    一声不甚和谐的音符,如午夜惊雷,落入了楚云羲的耳中。

    “邵侯,有礼了。”他微笑回应,双手抱拳,行了一礼。“这么巧?”

    那谦逊有礼的姿态,犹如松柏之风,令人敬仰。

    “告辞!”

    然后,他一招凤凰展翅,优雅地退避三舍,留下一段飘逸的舞步。

    “呃!”

    望着他的背影,邵侯一时无言以对。

    “人生何处不相逢,不期而遇。”

    一袭锦衣玉袍的邵候,风度翩翩,也被他的举动弄得一时措手不及。

    瞧见此一幕,小苏媚娇笑不止,那樱嘴轻翘洋溢着小俏皮的微笑。

    “回眸一笑百媚生。”

    “苏媚;此名,取得妙哉。”少女粉靥飞霞,一时引得邵侯不禁惊赞出声。

    闻言,小苏媚一把拉住了楚云羲的手,那小脸泛着红晕,羞涩地低下头,显得分外动人。

    两人并肩而立,一同走向礼台。

    此时,礼台周围已聚集了不少学子,他们或低声议论,或交头接耳,皆在猜测灯谜的答案。

    只见苏媚手握灯谜,沉吟不语,似乎在思考。

    片刻后,她有了答案,便款款而行,自信地走到礼台中央,将灯谜递给了阁首老人。

    “好!”老人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点了点头。

    随后,他宣布苏媚闯关成功,礼台四周顿时响起了一片掌声和欢呼声。

    众人纷纷向苏媚投去羡慕的目光,无不赞叹不已。

    接下来的琴、棋、书、画四道关卡仍需闯过,只有足一闯过,方能入驻御子斋。

    而,苏家的一众表哥也纷纷上前闯关去了。

    他们或剑眉星目,或翩翩风度,无不引人注目。

    一时之间。

    文华殿前,花灯辉煌映衬尘世的喧嚣,唯有楚云羲、苏永与邵侯三人影迹,闲步踏足。

    “邵侯,此番雅兴。”语意暗藏千般,楚云羲丝竹轻响,问转。

    “东城禁军大都督,不走马上任。独自闲暇,赏灯猜谜。”

    “贤弟,言笑也。”闻此言,邵侯眉间笑意愈深,眼中藏匿万卷书香。

    他似赏花品茗,悠然自得,一时淡淡无言。

    “大都督之职。言时,尚早已。”良久,笑意浮现,如春花初开,他才开口言论。

    “言之过早?”楚云羲目光闪烁,不明所以。

    “此大都督之职,官衔属实。”

    “然!”

    “本侯,尚缺一门兵策。须过武英三核,方成八般盖世。”语罢,邵侯长叹一声,满腹才情尽显。

    “鬼话连篇。”听言,令楚云羲生疑,摇摇头,渐行疏远。

    “贤弟,过分也。”

    然而,邵侯苦笑,话锋一转,道出一段佳话。

    “御子斋,院首。”

    “传说,乃才女也。生得,如诗如画,誉为奉京第一美人。”

    “名动京城,惊艳四座,独领风韵。”

    见他淡然疏离,邵侯无奈之下,只得将此女的美名公之。

    “名动奉京?”闻此,楚云羲不禁好奇,眼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

    “文华殿,花灯宴上。”

    “可一睹此女,美艳风采。早传,艳艺四绝。”

    说起此女,邵侯的神采瞬间焕发,佩佩而谈。

    “如此,值得一睹芳容。”一旁,表弟苏永听闻此言,脸红耳赤。

    亦,心生向往。

    随后,三人再踏足文华殿,步履轻盈。

    到达文渊阁时,眼前赫然出现一张硕大无朋的桌子。

    桌上,繁星般的杯盏宛若云海。

    佳肴琳琅,香飘四溢,已足以让人心旷神怡。

    各种酒菜精心摆设,引人垂涎欲滴。

    文渊阁中,诸多才子佳人已然齐聚一堂,宾客云集。

    觥筹交错间,妙语连珠,人声鼎沸。

    席间谈笑风生,公子们的风度翩翩,小姐们的秀雅娴静,相映成趣。

    大家畅谈天下事,意气风发,春风满面。

    在场的每个人都在这里留下了青春的足迹,编织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