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大唐:开局套李二拉犁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李世民红眼

    不想当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

    若说李恪对皇帝宝座没有一点想法,那绝对是在自欺欺人。

    然而李恪也既有自知之明,在原本历史轨迹中,李恪从始至终都恪守本分,没有半点非分举措。

    现在,李恪看到父皇和皇后还有李丽质三人出现在青山村的时候,他脸上,不由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大唐的皇子,不同于后世——尤其是清朝的皇子。

    清朝的皇子都是当差的,可以进六部负责各种事务,甚至可以带兵。

    然而在唐朝,尤其是贞观时期,皇子基本是一个吉祥物。

    基本除了在封地混吃等死之外,并没有多少事情能做。

    像极为受宠的魏王李泰,就别出心裁,编纂了一部大唐的地图括地志。

    但是也仅仅只是编书而已,并没有插手朝廷的具体事务。

    不过,李恪对朝廷动向,还是颇为关注的。

    最近朝廷的事情好像有点多。

    首先就是单人犁和曲辕犁的推广。

    原本整个大唐都因为缺少耕牛,而导致地广人稀,大片土地荒芜。

    而父皇很及时的就拿出单人犁和曲辕犁这两种能够大大提升耕种效率的神器来,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再然后就是科举变革了。

    据说这些变革,还是宿国公程咬金提出来的。

    程咬金能想出这些办法?那母猪也能上树了。

    而刚来到青山村的时候,李恪就发现,似乎户部有一些官吏在这里收购种粮。

    结合最近发生的所有事情,李恪隐约发现,青山村里,一定有什么秘密。

    想到这些,李恪不由悄悄跟在李世民身后,看看他到底要去什么地方。

    ……

    前面,李世民完全没有注意到李恪的存在。

    他直接带着皇后和李丽质,直奔苏长生家而去。

    太白酒楼是挤不进去了,也只有到苏庄主家蹭顿饭吃这样子。

    不多时,他们一家三口,便是来到苏长生家。

    恰好苏长生刚下了课在家。

    “苏庄主在家呢?冒昧打扰,不胜惶恐。”

    苏长生撇了撇李世民,居然两手空空,果然冒昧的很。

    他不由问道:“原来是李二,不知这两位是?”

    啥?

    李二?

    长孙皇后脸色古怪,李丽质忍不住想笑,但是又不好笑出声来,忍的很是辛苦。

    李世民无奈介绍道:“这位是拙荆,这位是小女三娘。”

    在唐朝,女孩子的闺名很少给外人知道,外人的称呼,通常是大娘二娘三娘这样子排下去。

    如果是男孩子,那就是大郎、二郎、三郎。

    一直到宋朝的宋家将,还有杨五郎、杨六郎、杨七郎这样的名字。

    像唐朝比较出名的一首诗,观公孙大娘剑舞中。

    不要以为里面的公孙大娘很老了,是个四五十岁的中老年妇女。

    如果真的那么老的话,怎么可能还施展的出如此凌厉的剑舞?

    人老不以筋骨为能。

    这里的大娘,是指在家里女孩子中排行老大。

    像是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就是在家里排行老十。

    所以,李丽质这个三娘,就是在李二闺女中排行第三的意思。

    苏长生施礼道:“见过嫂夫人,见过三娘。”

    “见过苏庄主。”

    “在外面说话多有不便,咱们还是到里面说话吧,请。”

    “请。”

    四人来到堂屋,分宾主坐下。

    长孙皇后还有李丽质,都在暗中观察这位苏庄主。

    上次回去,包括昨天晚上,李世民都有向长孙皇后介绍过这位苏庄主。

    然而长孙皇后没有料到,这位苏庄主竟然如此年轻。

    并且,他身上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让长孙皇后,都为之赞叹不已。

    而对李丽质来说,她曾见过长安城中许多的年轻才俊。

    几位皇子就不用多说了,至于像长孙冲还有其他大臣勋贵子弟,她在皇宫中,也见过好些。

    原本她以为,哪些,便是大唐年轻一辈中的翘楚了。

    然而在见了苏长生之后,李丽质赫然发现,这位苏庄主,竟然将满京城哪些年轻一辈,似是全部都比了下去。

    哪些年轻一辈身上,何曾有苏庄主这样的气质?

    与此同时,苏长生也在暗中打量着长孙皇后和李丽质。

    苏长生不得不感叹,李二这狗东西,真的是傻人有傻福。

    别看他人不咋地,但是他这婆娘,生的着实国色天香。

    这闺女,也是明艳不可方物。

    这狗东西,真的是好福气啊。

    李世民笑吟吟地说道:“苏庄主,几日不见,不承想苏庄主便是开起一座酒楼,还有一座茶楼和棋牌室。并且生意还如此火爆。”

    “短短几日功夫,便能做到这些,苏庄主真是陶朱公在世啊。”

    苏长生矜持地说道:“哪里哪里,只不过是随手开了一家酒楼,我也没料到生意会如此火爆。”

    李世民随口问道:“不知每日有多少盈利?”

    苏长生也随口答道:“左右不过百十两银子的进益。”

    听到这里,李世民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座酒楼,一天就能赚一百多两银子?

    这一年下来,就是三万多两银子?

    这还不算茶楼和棋牌室呢。

    就算那两样生意差点,全部加在一起,一年说说也有五万两银子吧?

    一想到这个数字,李世民不由嫉妒的有些质壁分离。

    五万两银子啊!

    我堂堂一国帝君,内帑里都没这么多银子啊!

    现在大唐刚刚建国,李世民是真的穷。

    关键是,贞观初年,这几年时间,整个大唐真的可以说是流年不利。

    天不是大旱就是大涝,并且这灾难还没过去,像是水灾蝗灾瘟疫等等灾难,还没来临……

    而此时,大唐因为刚刚建国,人口稀少,税收自然也就多不到哪儿去。

    年年税收都不够支出。

    木的办法,李世民内帑里面的那点钱,都被拿出来补贴国库了。

    手里没钱,李世民过日子也不得不抠抠搜搜的。

    一顿饭基本就是四菜一汤。

    穿的衣服也极尽节俭。

    长孙皇后为了配合李世民,甚至亲自带领公众嫔妃和宫女织布。

    作为已经穷到这个份上的人,在算出苏长生商铺一年净收益有五万两银子的时候,他的眼睛都不觉开始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