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中兴之君
繁体版

第十章 崇祯元年

    张成看着锦衣卫以及三法司递上来的肃贪成果,终于是忍不住笑了。

    全国上下的反腐运动才持续了一个月,魏党近两百号官以及部分查明实证的贪官落网,得益于提前的锦衣卫盯梢,以及出其不意雷霆行动,让这些官没法事先得到通知,从而隐匿财产。

    以至于本次查抄所获极丰,白银总数竟然高达到了一千万两!这他妈是三年的税了!

    要知道,以原身轨迹的倒魏清算运动,名单三百余人,结果却抄出少得可怜的数字!无数官员提前知道要被清算,于是做好了万全的身后准备,甚至连人都可以从容提前自杀,达到人死事消的效果。

    但很快,张先笑容便止住了。

    因为他看到了无数求情奏疏,连三法司批复的审判结果,也没有几个死刑,多数都是徒刑和充军,施风来这些前任攀逆魏阉的重臣更是只判了个“去爵,勒令居家”。

    这让张先冷静了下来。

    他现在终于明白明朝士大夫究竟有多优越。

    犹豫了一下,张先没有动审判结果,他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全改死刑,先前的一些动作,已经强烈引起了士大夫官员群体的不安,再强行改判死刑,恐怕会进一步刺激这些不安。

    这会对他坐的皇位形成根本的损耗,贸然的刺激,是不理解的。

    何况,目的也达到了,一千万两!这笔资金,能很大程度缓解朝廷的窘迫,而最重要的是,清丈隐田开始了。

    想到这里,张先又看向了旁边垒的高高的奏疏头疼起来。

    这全都是弹劾孙传庭的奏疏。

    大大小小官员,联名上奏的,不联名的,合计竟有一百三十本!

    这中间,除却廷臣、州县大臣,甚至出现了勋贵的弹劾。

    细细数来,几乎整个南直隶都弹劾,也是罕见至极。

    可见孙传庭到底是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

    “不就是办了几个阻挠清丈的士族,至于这么大费周章?至于这么弹劾?”张先忍不住愤怒起来。

    王承恩默默低头不语。

    好一会儿,张先才慢慢冷静下来。

    他也想明白了,这哪里只是弹劾孙传庭,这是弹劾他这个皇上,弹劾他这个皇上即位以来一连串不尊重大臣,先任免大臣,再擅命大命,推行清丈的举动。

    而这,也是自己专断独行所引出来的应有之意,如果不管,怕是会引发进一步的政治事件。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手上没兵。

    张先看向了桌上他单独放在一边的奏疏。

    那是关于整顿京营的奏疏。

    也是时候了。

    至于那一大堆弹劾孙传庭的奏疏,张先摇了摇头,幸好过年了,可以暂时不理会,拖一段时间,让孙传庭杀多几家,看看能不能先把松江府给撕开一个土改口子。

    ……

    很快,时间到了天启七年的最后几日。

    随着年节将近,宫中早已依照习俗挂上了彩灯。

    而明朝官员的假期是出了名的少,官员只放三天,冬至一日,过年一日,皇上诞辰一日。但这么反人类的假期设置,自然是不合理的。

    所以朱元璋之后,慢慢演变成了打冬至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朝务慢慢减少,凡事都过了年再说,到了后面,临过年那几日,没有大朝,各衙门便只排了轮值官员,剩下的各回各家。

    所以,临近过年,御桌上的事务开始减少,张先受到的压力也一下子轻了不少。

    张先奉行的是没啥事不开早朝的惯例,反正自嘉靖开始,到万历更严重,再到小木匠,廷官们也麻木了,对不上早朝的新君连劝都懒得劝。

    但张先不怎么开早朝,一来还是骨子里对明末这班官员不信任,觉得上早朝就是糊弄,横竖都还是交给内阁这种精英处理事务;二来张先也心虚,自魏阉案开始,到招贤令,再到任命大臣,几乎都是独断专行,这要上了早朝,被逮个正着,还不被言官给怼的下不来台。

    但正月初一的大朝会还是避不过。

    毕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所以在初一的一大早,天都没亮,张先便被叫起床着起了隆重冕服,然后带领着早已经等候多时的大臣们前往祖庙祭告。

    这是十分庄重的仪式,也是新君的第一次重大典礼。

    这种隆重的祭告典礼,对于新君有着毋庸置疑的正统性加成。

    典礼完毕,接下来就是大朝会,大朝会廷臣众多,在皇极殿举行。

    张先按部就班,按着礼仪出乾清门,经过谨身殿、华盖殿,最后来到皇极殿端坐在金銮宝座上,正式而隆重的接受文武大臣们的新年朝拜。

    这次朝会十分平静,也十分无聊,似乎也没有人敢在这种大喜之日跳出来败兴,在结束大朝会后,张先单点了范景文、毕自严,以及英国公张维贤留下单独奏对。

    张维贤心里忐忑,大过年的不知道皇上要和他说什么,还拉上两个阁臣,只硬着头皮在一旁站着。

    张先也没有理会他,而是直接与范景文、毕自严两位户部尚书分赃。

    张先拿出账目递给了范景文与毕自严。

    “本次肃贪成果颇丰,但三法司毕竟掣肘颇多,名单最多,斩获却不如锦衣卫。”

    言下之意,张先是觉得还不如把全部名单让锦衣卫来抓。

    范景文和毕自严面面相觑,毕自严道:“锦衣卫毕竟经验丰富善于搜刮。”

    毕自严将搜刮用了重音,像是提醒陛下,肃贪重在肃贪,非银子。

    毕自严道:“但案子乃是要三堂会审,名典正刑,这才能服天下,陛下不能,也不应该让锦衣卫参与,内廷衙门审贪,谈何服天下?”

    但当毕自严与范景文看到账目明细时,却闭上了嘴。

    “锦衣卫抄出了六百九十万两白银,外加一百五十箱珠宝字画,三法司抄出三百余万两,外加三十箱珠宝字画,朕想着六百万两入国库,四百万入内帑,字画珠宝便各入各的,这样如何?”

    张先开门见山。

    范景文与毕自严愣了下,倒是没想到陛下竟然如此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