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拓明
繁体版

第三章 大败

    郕王府上。

    朱其玉吃饱喝足,睡得正香。恍惚中,却听到拍门的声音,然后就是小厮在门外焦急地说着宫里来了人宣旨,要他赶快更衣听旨,迷迷糊糊地,朱其玉就被一群人簇拥着换好了衣服,又手忙脚乱的被带到前厅。天已经蒙蒙亮了,朱其玉来不及感慨自己睡了好久,就看见一个太监端着拂尘,抱着谕旨,似乎已等候多时了。这太监不是别人,正是此前多次来送赐食的曹吉祥。

    看到朱其玉来了,曹吉祥赶忙打了一恭。向朱其玉问了安后,曹吉祥端了端身子,正声喊道:“郕王接旨~”

    朱其玉也严肃了起来,这么久以来他第一次见这种阵仗。他明白在这种正式场合,太监就代表了至高无上的皇权,所以一定要庄重,想到这里,他的表情也端正恭敬了一些,然后伸出双手就要接旨。

    出乎意料地,曹吉祥表情有些尴尬,却并没有把圣旨交出来,而是微微退后,又喊了一遍:“郕王接旨~”

    朱其玉有点蒙,我这不接着呢嘛,你怎么不给呢?但他也不好意思去拿,二人只是这样对视着。

    沉默,令人尴尬的沉默。

    关键时刻,一旁的小厮揪了揪朱其玉的衣角。小厮想到自打郕王落了水,就和变了个人似的,尤其是各种礼节,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在这种场合居然出了这样的差错,实在是失礼至极。

    朱其玉回头一看,只见王府众人都跪了下去,唯独自己站着。这个时候,他再迟钝也反应过来了,慌忙跪下,下意识喊道:

    “臣接旨!”

    曹吉祥什么时候走的,朱其玉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曹吉祥说着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郕王留镇京师”之类的话,似乎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但是那天的尴尬,给朱其玉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伤害,导致他窝在房间里一整天没有出门一步。

    正统十四年七月十六,浩浩荡荡的明军从京畿分批出发,京城大街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明军队伍颇为散乱,京师各门甚至出现抢路乃至斗殴的情形。队伍中的百官面色惴惴不安,对此次出征颇为恐慌,但好在从周围的众多兵丁身上得到一些安全感。这些混乱似乎昭示着这只队伍的命运......

    “哈!嘿!”郕王府里,一个青年正在花园里的一片空地挥舞着一柄重剑,虽是重剑,这剑却是单手使的,朱其玉不得发力要领,只能胡乱挥舞一通。不远处,各样的兵器摆在一个木头架子上。

    “殿下!殿下!陛下已经出了京师,亲征鞑子去了!”一个小厮连滚带爬地从街上回到王府,一边喘气,一边把从大街上打听来的消息向朱其玉汇报。

    朱祁镇御驾亲征的消息传到郕王府的时候,王府上下都有些激动,毕竟经历过仁宣朝的休养生息,京城百姓已经习惯了不轻易动武的内圣之道,上次御驾亲征已经是几十年前的太宗朝了。朱祁镇的亲征,让大家不由得拿他和他的太爷爷作比较。这时朱其玉放下重剑,正在摆弄一张精美的大弓,他尝试着拉了拉却没有拉动,只好放下大弓,又拿起佩剑挥舞起来。

    “陛下此去,定能打得鞑子丢盔卸甲!”小厮下巴一扬,对这次出征充满信心。

    听到此话,朱其玉沉默不语,这次亲征结果他自然清清楚楚,朱祁镇胡乱指挥,几十万大军仓惶出发,给养严重不足,走到大同被也先引诱,进军路上又听闻前方惨败,惊慌撤退。拉扯中,明军士气损失殆尽,终于在土木堡被也先围歼,全军覆没,朱祁镇本人也成为了俘虏,被后世笑话为“叫门天子”、“堡宗”,几乎与赵构一个地位。

    “传令王府上下,不可谈论此次出征之事,如有违反,本月月钱扣光!”朱其玉举起佩剑,摆出一个又一个造型,在沉默一会儿后,他下达了命令。这件事实在是有点敏感,如果没有意外,自己就会在不久后登上那个万众瞩目的位子,因为娱乐活动匮乏,古代百姓八卦的心理要比现代强得多。为了不给自己添麻烦,朱其玉选择堵住王府众人的嘴。

    小厮表情十分不解,但还是行了个礼,转身传达命令去了。小厮离开后,朱其玉不禁陷入沉思,自己在本质上是一个贪图享受的人,但是历史的进程把自己推到那个位置,他朱其玉还能坐得住吗?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手握权柄而无所作为,本身就是一种作恶,但是有所作为如果没有取得良好的结果,岂不是另一种作恶吗?进亦忧退亦忧,即将到来的历史进程,对朱其玉的内心确实造成不小的压力。

    “算了。车到山前必有路,不就是个皇帝嘛,当了又怎么样,做错了又怎么样,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哪有人不犯错的?如果怕犯错就选择逃避,还不如不来这世上!”朱其玉内心悄悄的想着,这话当然不敢说出来,否则多少有点谋逆之嫌。想到这里朱其玉有些释然,决定在“上任”之前好好放松一下。

    “来人!来人!”朱其玉高声叫道。

    “小的在。”听到王爷喊,一个小厮迅速赶来候命。

    这小厮颇为机灵,入府前本是一个市井少年,对各处小吃“颇有造诣”,比较锲合朱其玉的吃饭需求,又能说会道,因此朱其玉总喜欢叫他来帮自己跑腿。

    “王爷吩咐。”小厮俯身说道。

    “你去清风楼,给本王拿两笼肉包,一笼猪肉大葱馅,一笼韭菜河虾馅,切记要刚出笼的,然后给我送来。”

    小厮唱了个喏,又风风火火地买吃的去了。

    朱其玉收起宝剑,坐在园中的石凳上。这些日子的承平,已经让他有一种忘记时间的感觉,仿佛他可以就这样做一辈子太平王爷,饿了就吩咐下人买些酒肉,倦了就拿出兵器来舞弄几下。

    不知不觉已经是八月十六了,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望着京城上空金黄的圆月,朱其玉不禁想念起了几百年后的家。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那个时空自己的失踪对家里一定造成很大打击,但那个家自己可能再也回不去了。想到这里朱其玉不由鼻子一酸,眼里泛起泪花,嘴里便宜坊的烤鸭也不香了,卡在嘴里咽不下去。

    正当朱其玉在庭院里心不在焉的赏月时,一个下人急匆匆地进了院子,

    “殿下!殿下!出大事了!”伴随着疾跑的脚步,下人急躁的声音从朱其玉背后传来。

    “出了何事这么慌张!”嘴上这么问,但朱其玉心里已经大概猜到了。

    “宫中来人了,太后要传殿下入宫。”下人喘了一口粗气,稳了稳心境说道。

    “入宫便入宫,你慌什么?有没有点王府的体统。”朱其玉十分不满别人一惊一乍的性格,急忙把嘴里的食物嚼了嚼咽下去,转过身来随口抱怨道:“说过多少次了,急事亦当缓做!下次再这般失措,就扣你的月钱。”

    听到扣工资,这人慌忙叩首求饶:“殿下,非小人失了体统。此次确有大事发生,先前京城就盛传,陛下十五在土木堡失利,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鞑子的头头正带着陛下往京城来,这当口,富户们纷纷准备出城南去。这次宫里来的公公与我有旧,我私下打听,陛下北狩之事,怕是真的!”

    听到这个消息,朱其玉心头一沉,明白该来的还是来了,但是并不慌乱。吩咐下人道:“道听途说的消息可乱说不得!切勿外传,便是王府里也不行!你自省得?”

    “小人省得。此事只说与殿下所闻。”下人慌忙应承。

    “太后传召事大,你速速备车,收拾一番随我入宫。”

    朱其玉简单换了身衣服后,就带着随从,坐上去马车往宫里去了。自从宣德之后,亲王入宫是极为少见的事情,这次太后深夜传召郕王,在京城释放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号,那就是朝堂之上,恐怕要易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