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秦始皇小三岁
繁体版

11 为什么荆轲不行还选他

    当时,燕国的国君叫燕王喜。

    燕王喜此时已经在位三十多年。燕国素有君主放权的传统,燕王喜的远祖(高祖父的父亲)燕王哙就曾经禅让给相邦子之,从而给燕国招来了灭顶之灾。但是,燕国并没有吸取教训,燕王喜晚年为了自己在宫中享清福,又逐渐放权给他的儿子太子丹,满以为这样就可以安度晚年。偏偏正在这时,秦王政连续吞灭韩、魏、赵三晋的消息传来,素来与燕军没有接触过的秦国虎狼之师突然出现在燕国西南边境上,燕国举国上下都因此产生了大难临头的焦虑情绪。

    由于燕王喜已经不过问具体政治事务,所以燕国的实际执政者太子丹就开始急迫地思考,如何才能阻止秦国未来对燕国可能的入侵。

    其实,燕太子丹从小就认识秦王政,因为两人小时候都曾经在赵国当人质。秦王政当时还是刚刚断奶没几年的小赵政,在被父亲子楚抛弃以后,随同母亲赵姬在邯郸艰难度日,身边还跟着更小的弟弟赵成蟜,看上去颇为可怜。这时,燕王喜因为被赵将廉颇打败,被迫向赵国求和,将太子丹送到邯郸来当人质。太子丹比赵政大几岁,两人同病相怜,经常在一起玩,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可是没过一年,就传来赵政、赵成蟜的父亲子楚即位成为秦王的大消息。为了向新秦王示好,赵孝成王决定把赵姬、赵政、赵成蟜母子送回秦国,让他们家庭团聚。这样,太子丹就不得不和赵政分手,当时谁也想不到,当他俩重新见面时,关系会变得大为不同。

    赵政成为秦王以后,派原相邦纲成君蔡泽出使燕国,蔡泽很有口才,不久后就说服燕王喜,把刚从赵国返回的太子丹又送到秦国去当人质。

    就这样,太子丹成了人质专业户。

    太子丹动身前往秦国的时候,本来满怀着美好的憧憬。但或许是他把那段短暂的童年友情的份量估计得太高,或者是他见证过赵政幼时的困窘场面反倒令后者感觉尴尬难堪,太子丹在秦国遭到了秦王政的冷傲对待。于是他因爱生恨,对秦王政极为不满,很快就要求回国。据说秦王政拒绝太子丹的请求说:“等乌鸦头变白,马匹生出犄角,就准许你回国。”太子丹仰天叹息,居然就很快飞来一只白头乌鸦,还跑来一匹生出犄角的马。于是,秦王政只好允许太子丹回国了。

    所谓“乌鸦头变白”,其实不难解释。华北常见的白颈鸦看上去与普通乌鸦区别不大,只是脖子上长有一圈白色的羽毛。有时,这圈羽毛会长得非常宽,覆盖了白颈鸦的大半个头部,在人类看来,当然就是“乌鸦头变白”了。

    至于“马匹生出犄角”,与后来赵高的“指鹿为马”一样,有文化上的解释。在古代内亚草原上,以斯基泰人为首的游牧民族经常会在宗教节日上把他们的马匹打扮得十分华丽,其中一种饰物就是在马头上装鹿角,使得马看上去像是鹿,已经出土了很多有关的文物。秦人长期与犬戎、义渠等游牧民族交往,对这种“马变鹿”的文化应当非常熟悉。

    所以,如果秦王政真的对太子丹说过“等乌鸦头变白,马匹生出犄角,就准许你回国”的话,那也不是给他的回国设立了多高的门槛,甚至可能只是找了个能够向朝廷百官解释的理由,主动放这个童年好友回国了。

    但是,太子丹对秦王政释放自己回国的善意并不领情,反而总想着报复。特别是在秦军占领赵国,开到燕国西南边境以后,太子丹作为燕国的新任执政者,更是如坐针毡,居然想用暗杀秦王政的方法来解决秦军可能入侵燕国的问题。

    太子丹的这一盘算虽然看似幼稚,其实也有两方面道理:

    第一,燕赵地区风高气寒,贫富差距很大,所以这里的人性情急躁,行事常出于个人义气,而不计后果,所以太子丹的刺杀秦王政计划在燕国有民意基础;

    第二,秦王政当时刚三十岁出头,弟弟长安君赵成蟜已死,长子扶苏还很年幼,如果他遇刺身亡,秦国王位很可能面临动荡,这样燕国的国防压力就会暂时延缓。

    不过,从长远来看,太子丹派人刺杀秦王政,不论杀成了也好,没杀成也罢,秦国都会大举报复燕国。鉴于秦国此时的实力已经超过了燕国的十倍,燕国最后的灭亡几乎不可避免。所以,当太子丹请自己的老师鞠武给自己推荐刺客人选时,鞠武大惊失色,好像看见死人一般,吓得脸色苍白,嘴唇发紫,连忙劝阻说:

    “你想剥秦国的逆鳞,这是取死之道啊!以秦人之强,我们燕国在长城以南、易水以北的领土肯定就全完蛋了,我们只能抛弃祖宗的坟墓逃往辽东。这事情万不可再讲了。”

    按鞠老师的意见,不但不能主动刺秦,甚至任何不利秦燕关系的事都不能做,所以他随后又极力反对燕太子丹收留落魄逃遁至燕国的秦国叛将樊於期。但是,凡爱逞匹夫之勇的人,往往都有妇人之仁,太子丹哀怜樊於期的穷困来归,硬是收下了他。

    鞠老师听说后,跺着脚说:“收下他是撩拨秦人的愤怒啊,是拿鸿毛往火红的炉炭上放啊。为今之计,应该迅速结好六国,北联匈奴,以自固燕国,这样才好办。”

    不过,客观事实是,此时已经不存在什么六国了:随着韩、赵的相继灭亡,东方除了燕国自己,只剩下了魏国、楚国和齐国,还有赵国北部的残余势力代国。所以,随着战国七雄的传统战略平衡态势被打破,鞠武的这套理论已经完全过时了。

    于是,几番讨论下来,鞠武老师被说服了,给太子丹推荐了一个叫作田光的江湖名士,燕国人都知道他。

    太子丹很懂江湖规矩,听说田光应邀前来拜访,他亲自跑出院门去迎接,像平民一样面对着田光,慢慢向后退着引路,落座之前先跪着给田光掸拭座垫,仿佛小弟恭迎帮主一样。

    田光坐定之后,说:“在下已经老了,江湖上对在下的传说,都是我年轻时候曾干过一些大事,现在都干不了了。我听说骏马年轻的时候,一天能奔驰千里;等到衰老的时候,毛驴子都会超过它。我还是把我的好朋友荆轲推荐给殿下吧,他可以做大事。”

    荆轲本是中原卫国人,不知是在哪一年来到了蛮荒的燕国。不过,他来了以后,却如鱼得水,深感燕国人豪迈的性格与他投缘,就住在这里不走了。荆轲喜欢到农贸市场去,一边喝酒,一边吃狗肉。在当时,狗跟猪和羊的待遇一样,被当作主要的肉用牲畜,比如“燃”这个字一边是火,一边是水上面躺着死犬,意思就是煮狗肉。荆轲经常和几个朋友围着狗肉锅边吃边痛饮,其中善于击筑的音乐家高渐离也是其中之一。吃肉喝酒之余,高渐离就演奏,荆轲则和着节拍而歌,喝到痛醉淋漓时,荆轲还会旁若无人地大哭。

    从表面上看,荆轲与现代华北酒吧或烧烤摊上的客人没什么区别。仅仅喜欢喝酒吃肉唱歌,当然不足以成为大侠或刺客。要想完成刺杀秦王这样的工作,还需要其他的才能,特别是武艺。其实,在当时的燕赵大地,荆轲的武艺只能算作稀松平常。荆轲来燕国前,曾经在赵国的榆次跟当地一个叫盖聂的知名资深剑客讨论剑术,盖聂嫌他的论点不足称道,于是愤怒地瞪他。荆轲居然被盖聂瞪得当场钻出人群跑了,而且跑得很彻底,卷起铺盖卷离开房东,出城一溜烟遁去,再不回榆次来。旁人说,应该叫荆轲回来接着讨论,盖聂说:“我刚刚瞪了他,你去叫试试,肯定已经走了,不敢在我们这居留了。”这位盖聂本名司马蒯聩,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此人是司马迁本人的远房亲戚,所以有些人可能会想,这也多半是司马家族贬低荆轲、抬高自己而故意编造的故事。不过,荆轲遇事就开溜可不只这一次。后来,荆轲在邯郸与一个本地人下棋,为了一步棋争吵起来了。邯郸人拍着棋盘怒斥,荆轲竟然又嘿然钻出人群,逃走再也不现身了。

    从荆轲的早期事迹来看,他似乎就是一个喜欢吃喝的平常人,也没什么胆量。尽管他在生活中时常追求一种侠的风致,但是他既没有跟从名师练过武,也没有实战经验。所以,荆轲成为刺客可能不是以实用的“武”见长,而是以意气上的“侠”自居。换言之,荆轲属于一种“精神侠”,而不属于能砍能杀的“物质侠”。